«1 2 » Pages: ( 2/2 total )
本页主题: 云南旅游景点欣赏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中甸飞来寺

位于距德钦县城8公里处的滇藏公路沿线。它最初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近385年的历史。飞来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依正乙山山势拾级而建。沿途古松森列,日影斑驳,小溪曲折,松涛低鸣。山门对联“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寺云封”,使人浮想联翩。
  飞来寺建筑高低错落,殿堂屋宇呼应配合。全寺由子孙殿、关圣殿、海潮殿、两厢、两耳、四配殿组成。寺内的安排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飞来寺的建筑主体——海潮殿的建筑雕刻艺术。大殿为单檐悬山顶,七檀抬梁式结构,通面阔三间,整座大梁,梁架规整,为较大园木构成,檐头朴实疏朗,檐柱立于一巨大须弥座柱础上,座束腰处镌刻有人物、花卉及其它纹饰的浮雕图案。檐下木雕柔丽,清幽别致,殿前格扇齐备,棂花纹样精巧,雕工纯熟洗炼。
  进入大殿内,让人目不暇接。正殿依照山势凿成平面,借助山体形成一壁,至今仍然坚固壮观。匠人在山石上凿出海潮大殿的雕刻主体——海潮龙王送女出嫁图。画面左边塑有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右边塑有《西游记》人物故事,无不精妙绝伦、逼真入神。
  飞来寺的建造及命名,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建寺时选址原定在现址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全部用料已经备齐,就在破土动工的头天晚上,柱梁等主要建筑材料不翼而飞,住持和尚派人寻踪追迹。找到现址时,发现柱梁已按规格竖好,且无大殿的后梁后柱,人们以为这是神意,于是遵照神意把寺建成于现址,并因柱梁飞来自立,命为“飞来寺”。今天,站在豆温村边远看飞来寺,确有欲飞之势。
  飞来寺内祀“觉卧那卡扎西像及卡瓦格博神像”。正殿内墙壁上绘有宗喀巴大师、胜乐金刚,诸护法及德钦寺和甘孜州内几个寺院的活佛画像,还写了飞来寺建造者竹巴那卡降乘的事迹。飞来寺正对卡瓦格博峰,上建有“中日梅里雪山登山勇士殉难”纪念碑和一座佛塔,纪念碑是为纪念1991年1月4梅日梅里雪山登山队的17名遇难登山队员而立的。佛塔则是为了纪念十世班禅视察德钦所建。
中甸东竹林寺

东竹林寺是康藏十三林大寺之一,传说是很久以前有一个高僧云游至此,看上了这里的金字塔形的大山,认为那是神的化身,于是在此地立庙朝奉。如今的东竹林寺规模庞大、喇嘛众多,一点也不逊色于松赞林寺。噶丹·东竹林寺坐落在德钦县奔子栏乡书松村南永干顶东坡上,滇藏公路从寺后横穿山腰而过,汽车可直达寺内,且常年四季通行无雪阻。该寺因地处白茫雪山背风凹处金沙江河谷延伸部分,海拔3000米,气候属山地季风气侯,具有“冬无寒冷,夏无酷暑”的特点。
  东竹林寺始建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原名“冲冲措冈寺”,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初为噶举派(白教),后宗格鲁派(黄教),与抗萨、支用、书松等7个小寺合并后更名为“噶丹东竹林寺”,意为成就“二利”(利己利人)之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与德饮林、红坡羊八景林同时被藏传佛教格鲁派兼并,改宗格鲁派。清康熙十五年,五世达赖赐寺名为噶丹·东竹林。这里收藏了很多珍贵文物,其中有镀金弥勒**佛像、白度母像、三世诸佛像、文殊菩萨像,还有唐卡(宗教卷轴画)阎罗王群像、十八罗汉像,以及班禅历生传、释迦巨行传等17幅刺绣,大小灵培、佛塔数不胜数,跳神道具、法器也一应俱全。
  寺院曾遭到毁坏,如今的新寺是1985年始历时7年新修的。新寺矗立于昔日的荒坡上,巍峨壮观,建筑井然有序,布局合理。远远望去,赫墙排列,褐窗密布,平顶楼房鳞次栉比,俨然一座城镇。位于中央的大经堂为四层土木结构建筑,底层是全寺喇嘛诵经之处。寺的正面供奉有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及弟子达玛仁青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像(俗称“师徒三尊”);两边有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度母、普贤等佛和菩萨像。第二、三层分别为经堂、佛殿,以及堪布(掌教)念经和起居的静室。各层内外都装璜富丽,彩绘绘呈,加上宗教艺术瑰宝--雕塑、唐卡、壁画的特点,更显得金碧辉煌,气氛庄严肃穆。寺内还珍藏一幅长达8.5米、宽5.2米的大型唐卡,是用五彩丝线精织而成的护法神像,每年举行跳神法会时展出一次,供香客观瞻礼拜。
  东竹林寺距中甸县城约105公里,距乡驻地奔子栏23公里。1986年10月,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亲临东竹林寺观察并捐款赞助。如今,东竹林寺有僧侣300余人,管事活佛4人。作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保护。1987年10月曾举办盛大的“格规定木”庆典活动,此后每年都举办僧值节一次,成为康区僧俗民众朝拜的吉祥福地。若到寺内参观,可请喇嘛及活佛导游,年轻者通晓汉语汉文者甚多,且待人热情大方。
中甸千湖山

从中甸城沿滇藏公路往南行50公里,就到了小中甸乡团结村境内的千湖山。
  千湖山藏语称“拉姆冬措”,意为神女千湖或仙女千湖,湖区分布在海拨3900米至4000米地方,以三碧海、大黑海为中心,方圆150平方公里,有面积10亩以下者数以千计。
  景区内有绮丽神奇的山峰和星罗棋布的上胡,小湖形状各异,有环山长形涧,有四面环山圆形湖,有的长似游鱼;有的开阔平坦,有的幽深宁静;有的半环于山洼深处,有的掩映于杜鹃丛中,有的似珠玉成串,有的孤悬于草甸中间;有的怪石露出如鳄鱼探头,有的水色深沉似无底深渊……真是千姿百态,每个湖面烟波茫茫,湖水清冽,像一颗颗蓝宝石。湖周围被原始森林所覆盖,多为高大笔直的冷杉、云杉。湖畔长满了杜鹃林,多是黄杜鹃、红杜鹃和白杜鹃,花冠硕大,色泽鲜艳。杜鹃盘根错节,形成一大天然奇观,幽静的湖面不时有戏水的黄鸭飞过,给恬静的湖和清秀的山色增色。
中甸碧塔海

位于中甸县城东25公里的高山峻岭中,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雪峰连绵。为断层构造湖,湖面呈海螺形状,湖面海拔3539米,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平均宽7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窄处约300余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约为40米,水域面积159公顷。它由雪山溪流汇聚而成,湖水碧蓝,雪山树影倒映湖中,清丽醉人,湖中有岛,生长着云杉、高山松、高山栎、白桦、柳等。碧塔海以它美丽恬静的天姿丽质吸引着游客。
  从中甸城出发到双桥,就可骑马踏上去碧塔海的路。骑上藏民们备好的马,悠然徜徉于春的怀抱,马蹄轻悠,过河过溪,穿林踏草,一条羊肠栈道把你引到了碧塔海。碧塔海因湖中的塔状小山而得名,那清澄宁静的水是神的美眸,极清极静,宛若一面镜子,是神护佑下的圣地。塔岛四周,四周林木倒映水中,水中有绿林,绿林中有水,清波荡漾,颇有“半湖青山半湖水之感”。看到这塔,所谓“碧塔海”的形象就更鲜明了。
  碧塔海素被称为高原明珠,其最引人的就是这塔状的小山和这一湖清明宁静的水。它们被赋予了一种神话意味,相传天女梳妆时不小心失落的镜子破碎形成了许多高原湖泊,碧塔海就是其中的一块镶有绿宝石的最美的镜片。还有传说这里是格萨尔王传中所提及的“毒湖”。姜岭大战至碧塔海,因冰天雪地,湖光朦胧,岭国的骑士们迫敌误入湖中而被淹没,转败为胜的姜国认为这是碧塔山神护佑的结果,便在小山上建造了庙宇。又有人说这岛是明代纳西族木天王的避暑地,还有人说这是寻宝者建造的庙……。总之,碧塔海蕴含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内涵。
  藏语“碧塔”是栎树成片的地方。藏语中碧塔海又意为宁静的海。在晴朗的日子里观赏春天的碧塔海,别有情致。湖畔四周,苍松古栎,遮天蔽日,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环抱,像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绿宝石。湖水清澈明亮,在太阳缕缕金辉照耀下,闪闪熠熠,奇秀悦目。高山临湖,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真可谓“半湖青山半湖水”。湖周围杜鹃花绚丽灿烂,湖畔鸟语花香,游鱼游曳于浅滩岸边。从杜鹃花海中向外望去,在广阔的草甸上,成群的牛羊悠然徜徉于鲜花点缀的草甸上,湖光与草原由此相映成趣。
  逢五月杜鹃花盛开的季节,碧塔海畔的杜鹃花瓣纷纷飘落于水中,引来游鱼,鱼儿吞食花瓣后,竟醉倒而飘浮于水面,醉鱼和杜鹃就这样形成了湖面的奇特景观。据说林中的老熊也会趁月色来捞食昏醉之鱼。著名作家冯牧曾描写了这种景象,从此碧塔海“杜鹃醉鱼”的景观就扬名于世。特有的水,特有的花,特有的动物凝构出这特有的景致、湖光。群山、苍松古栎、山花烂漫相映成趣,令人如痴如醉。
  由于没有任何污染,所以碧塔海鱼类资源保存得较为完整,其中有一种鱼竟有三个嘴唇!这就是中国生物学家命名的“碧塔重唇鱼”,它是第四纪冰川时间期遗留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了。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属亚暖带气候。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被以长苞冷杉为主,蓄积量达233万立方米。珍禽异兽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黑颈鹤、绿尾虹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弥猴、猞猁、鬣羚、血雉、藏马鸡等;还有黑熊、棕熊、藏鼠兔、鹦鹉、画眉等数十种经济和观赏动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48 | 15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份。中甸共有著名旅游景点24个,是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富集区域,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为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景区内雪峰连绵,云南省最高峰卡格博峰等巍峨壮丽。仅中甸县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达470座,峡谷纵横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峡、澜沧江峡谷等大峡谷,再有辽阔的高山草原牧场、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庆的自然景观神奇险峻而又清幽灵秀。
  这里生活着藏、傈僳、汉、纳西、彝、白、回等13等种民族,他们团结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礼仪等传统习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风情。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庆却惟妙惟肖的拥有着詹姆斯· 希尔顿(James Hilton)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雪山环绕之间,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它们是迪庆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马成群。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香格里拉。
  “不必到西藏就可领略藏族风情”。迪庆不仅有西藏高原雪山峡谷的风貌和藏族风情,还可领略到内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般的壮丽景色。
  位于云南迪庆,海拔3280米的香格里拉,将可让来自低海拔国家和地区的人士,更舒服自在地观赏大自然美景和领略民族风情,而不必担心发生“高山反应”。
  皑皑雪山、广阔无垠的草原、鲜红的莨菪花、神秘的喇嘛寺院……这个老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香格里拉,自古就是藏民族最理想的“如意宝地”,藏族民歌唱道:“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结塘,人间最殊胜的净土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
昆明筇竹寺

筇竹寺全称“筇竹禅寺”,位于昆明西郊约7公里的玉案山上。这里林木繁茂、翠竹葱郁,将一个名声颇著的古刹雅寺深蔽于绿荫之间。昆明佛教徒开始信奉佛教禅宗,宣讲大乘佛教就源于此。筇竹寺据说是大理国鄯阐府(今昆明)的高光、高智兄弟所辟。相传,他们兄弟二人到西山打猎,有犀牛跃出,于是紧追不舍,到玉案山现筇竹寺西北面的山箐里不见了。仰望山腰,祥云缭绕,有几位相貌奇特的僧人立于云上,他们急忙爬上山去寻找,到那里,僧人早已无影无踪,只有几支异僧拄的筇竹杖插在地上。高氏兄弟想拔出来看个究竟,但竭尽全力也拔不动。第二天去看,竹杖早已长成青翠的竹林。他们十分惊异,认为是“神灵显示”,这是块珍贵的“佛地”,于是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筇竹。对此,寺门口的一副对联作了这样的概括:
  地座灵山,白象呈祥,青狮献瑞;
  天开胜境,犀牛表异,季竹传奇。
  对一般游人而言,筇竹寺最具魅力的,当数由清代四川民间泥塑大师黎广修师徒5人历经7年塑起的500罗汉。这些罗汉被塑造得生动朴实,神情各异,令人拍案叫绝。被誉为“东方雕塑宝库的明珠”。他们分别列在大雄宝殿、天坛来阁、梵音阁中,形态各异,喜、怒、哀、乐等表情无一类同,蔚为奇观。无论远观近看,其人体比例、肌肉骨骼、服饰衣纹,大体都与常人相仿,古朴可亲。雕塑中还采用了镂空和圆雕等多种手法,立体呈现人体和氛围、器物搭配的浑然的关系。
  进入罗汉堂,首先给人的印象是这些罗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体态风度富于变化,表情姿势各有不同。纹饰据年龄及人物性格特点及他所处的环境又各有区别。从而使五百罗汉各呈妙态,无一雷同。五百罗汉尽管千姿百态,但从创作手法来分,大体包括两类型,一是运用浪漫主义方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塑造出的一些奇特的形象。
  除五百罗汉之外,筇竹寺中文物尚多。进寺门有元代所植的孔雀杉二株,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寺内茶花、玉兰芳香郁;大雄宝殿前匾联林立,既有气魄宏大、妙语如珠者,如:“两手把大地山河捍瘪搓圆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有描绘寺僧生活深刻独到者,如:“焚香静坐,莫漫说峨嵋旧事,滇海新禅;煨芋留宾,共领略世态炎凉,深山清况。”黎广修联:“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大雄宝殿后,年代久远,其中有徐霞客记述过的“三僧塔”。
昆明黑龙潭

黑龙潭地处昆明北郊12公里处,又称龙观泉。它是古代有名的道观,相传为汉代黑水祠所在地。黑龙潭由两组道教建筑群构成,隐于绿荫深处的龙泉观称为上观,临于碧潭深水黑龙宫称为下宫。此外,黑龙潭里还有三株久负盛名的古树,即唐梅、宋柏和明茶。黑龙潭过去一直以此厅水胜潭和希木为主要特色,并称黑龙潭“四绝”。前后两池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左边是浑水潭,右边是清水潭,它就是黑龙潭。奇妙之处就在于清、浑二潭是连通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潭,即黑龙潭。但两池的水相连,而水色不同,泾渭分明,就像是道家阴阳各半的“太极图”。站在桥上,就可以发现一个奇景:“两水相交鱼不往,一桥横断水色殊”。
  自90年代以来,这里又辟出了一个占地达400多亩的“龙泉探梅园”,分为艺梅区、花梅区、品种区和果梅区四片,种有近5000余株(盆)梅花,汇集了100多个品种,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大梅园之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赏梅胜地和梅花研究基地。每年寒冬早春,梅花竞相开放,香气袭人,是昆明旅游赏花的好去处。
  西汉时期在此建祠,被誉为“滇中第一古祠”。清代硕庆题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正是公园景观特色的写照,短短十四个字就精确地概括了黑龙潭的主要景色及自然景色。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二十七年,绕潭而建的是下观黑龙宫,供奉着龙王、水族(传说为兴云降雨之神)。明清时期的梅花均汇于此,正如阮元所道“千岁梅花千尺,春风先到彩云南”。
  从潭旁山间小径盘曲而上达龙泉观,山间额题“紫极玄都”四字。层楼叠阁,古朴幽雅,潭侧明墓沧桑,肃穆荒冢会魂。走进厅后,是依山面潭,逐层迭建的雷神殿、北极殿、三清殿、玉皇殿和长春真人祠等5进13所大小院落,成泉观有著名的唐梅,宋柏及明茶。北极殿前,还有两株元代的孔雀杉,长势旺盛,宋柏、元杉,为古老的道观增色添韵。三清殿前,唐梅遗风,依稀可见;太极殿旁古鼎宋柏,参天蔽日,翠色葱茏,明茶“一品红”色艳如朱;宵神殿前元杉蓊郁,清代王兰色洁香沁。新建的山水梅园,每年早春,新蕊绽放,暗香浮动。黑龙潭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仍不失古色古香,还常添新韵新致。
  虽无黑龙吟鸣出海,寒日半间鹤语,但“汉祠、唐梅、宋柏、明茶”四绝俱全的黑龙潭也足以吸引众多探寻的脚步驻足。黑龙潭,潭水一湫,面积不大,水深数丈,水色黝然而深黑,南潭清碧,北潭浑浊,相交不混,蔚为奇观。
昆明阳宗海

距昆明36公里,有326国道(即昆河公路)经过,地跨澄江、呈贡、宜良三县之间,因大理国时强宗部落居住(后讹为阳宗)而得名。明、清时称为明湖,湖面形如一只巨履,两头宽,中部略窄,海拔1770米,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湖面积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最深30米。阳宗海为高原断陷湖泊,湖岸平直,湖底凹凸不平,有岩洞暗礁,水色碧绿,透明度高,为淡水湖,湖内盛产著名的金线鱼。湖水主要来自周围汤泉河及雨水聚积,1960年因建汤池火电厂,将摆依河改道归人阳宗海。在湖南面的汤地渠为出水口.水流入南盘江,届珠江水系。
  阳宗海四周,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湖东南的龙泉寺,后依石壁, 前瞰湖水,山腹涌出一泉,清澈明净。寺旁有古树1株.直径约2米,树龄已逾千年,枝繁叶茂,浓的蔽天。南面的小屯村,相传为三国时随谙葛亮南征将领关索屯兵之处,村人至今仍演唱古老的傩戏,俗称"关索戏"。村西南报国寺后有7块巨石,天然排成北斗星状,人称"七星北斗",附近的村子就叫"北斗村"。每逢夏秋季节,登高俯瞰阳宗坝子,各村寨均清晰可见,唯有北斗村烟笼雾罩.一片茫茫.古人称此奇景为"斗村烟雨",别具一番风光。在湖东北的汤池镇,已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有海滨游乐场、高尔夫球场、小白龙森林公园、涌金度假村、汤池温泉等旅游娱乐服务设施。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48 | 16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昆明盘龙寺

位于晋宁县晋城东5公里的盘龙山上,寺始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为莲峰和尚所建。相传,莲峰大师为选址来到盘龙山,见山势雄伟,地势宽阔,所选中的寺址,为山间的龙湫,莲蜂和尚念咒迫使蛟龙搬家,水干涸后动工修建寺宇。寺建后信徒日众,香火兴旺,不久莲蜂和尚坐化,被尊为'盘龙祖师"。明初祖源和尚相继扩建寺字,盖藏经楼、观音殿,使寺宇初具规模。据《徐霞客游记》记载:"盘龙山莲峰祖师,名崇照,元至正间以八月十八日涅磐……至今日以此为盘龙会。"
  盘龙寺观庙宇依山势构建,山门内有一、二、三天门,迎仙桥、唾佛殿、吕祖殿、祖师殿、大雄宝殿、玉皇阁、伽蓝殿、药师殿等20多院,供奉释、道、儒三教诸神,尤以盘龙祖师殿、药师殿、观音殿香火最盛。寺宇四周林木繁茂,以茶花、松柏著名。原有万松寺,现建高大的观海楼,登高可远眺滇池风光。盘龙寺环境极其清幽,每年七月十七日和八月十八日为盘龙庙会,游人众多,是人们休闲览胜旅游胜地。
昆明大观公园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城西,有近华浦和大观楼、楼外楼、花圃和柏园等游览区。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优美。大观公园有大观楼长联闻名于世。与西山森林公园隔水向望。
  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大观公园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
  大观公园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而得名。这副长联,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是我国丰富的对联宝库中一粒光彩夺目的明珠。对联全文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每逢佳节,这里常举行游园联欢,载歌载舞,人山人海。有时还举办传统灯会,每晚游客不下数万。中秋之夜,在大观楼俯视楼前水面,便可得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之躯,本地人称“长联印月”,是赏月游湖的好去处。
  大观公园紧傍滇池。滇池是个烟波浩淼风姿秀逸的高原湖泊,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湖面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199.5公里;湖面面积318.27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为8米,平均深度为5米,蓄水量约15.7亿立方米。在云南众多的湖泊中,它的面积最大;在全国的内陆湖泊中,它占第6位。滇池四周的山脉均属昆仑山系,云岭山脉的东支逶迤南下,总称乌蒙山,有大小数十个山峰。
  有时,因游览的地点不同感受也各异。在滇池南部,水域宽阔,游人觉得:“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 漾银河通。平吞万里象马国,直下千尺蛟龙宫。”(杨慎《昆阳望海》)滇池北部,景致特殊,游人所见却是:“花外落霞经雨湿,柳边新燕带烟飞。含情天水摇空碧,倒映楼台背夕晖。”(清·孙清元《春日泛舟近华浦示座中诸客》)。
  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既可在环湖探探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
  到大观楼很方便,从市区里可乘4路或54路公共汽车直达,从城内乘出租车大约15元左右也就可以到了。
昆明滇池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吹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既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滇池为全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分为10个功能区,现在按"高标准、多功能、国际化"的要求建设。'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时,昆明市内外交通、城市风貌已有极大的改观、将成为世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区。
丽江指云寺

指云寺位于拉市坝西部山麓,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为丽江五大喇嘛寺之一。丽江流传着该寺创建者立相喇嘛和寺名由来的传说:立相本姓和,丽江束河人,原以编竹器为生,后到福国寺剃度为僧。某年,西藏大宝法王来到丽江,召见所有僧侣考核修习功夫,因立相功夫很深,大宝法王就带其进藏深造佛学。立相学成返回丽江弘扬佛法,正在选择建寺地址,相传有个异人,手指西空一片彩云说:“此可建寺。”云下从此建寺,故取名指云寺。
  该寺原有13院,现存1个大院及5个小院。大院为二进院落,有门楼、过厅、厢房、大殿,整个建筑外形精巧,内部庭院有植于两三百年前的岩桑、槐、银杏、脑脂梅和云南樱花等五株古树名术,环境幽静古朴。大殿为三重檐楼阁,寺顶覆瓦,雕梁刻柱,明显不同于藏区碉房式建筑,体现出汉、藏、白、纳西建筑艺术交融的特色。左右两侧檐柱粗重踏实,并作双柱础处理,即在覆盆式柱础上置木雕莲花柱础,以便于更换糟朽檐柱,可谓独具匠心。该寺近年大修,焕然一新。寺旁所产蜜桃,个大色艳,清香甘甜,享有盛誉。寺前湖光山色,农舍田畴,错落有致,景致极佳。
  近年又在寺后南侧坡上,发现一堵奇石,从不同角度看,该石分别呈现男女生殖器形,据考证属极其神秘的人类早期生殖图腾遗迹。石上水缝剖面还有梵文、藏文,经丽江喇嘛辨识,内容可读的有开光经中的吉祥咒、观音大悲咒、金刚亥母咒等。据说,旧时当地婚后无子女者必到此石旁焚香脆拜以求子嗣,凡到指云寺敬香拜佛的民众也必先到石旁拜祭。此石刻经文及生殖图腾遗迹的发现,给指云寺增添了一大奇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49 | 17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昆明金殿风景区

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古称“铜瓦寺”,距市区8公里。金殿风景区以这里的一座全国最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铜筑金殿,重檐殿阁,气势非凡,熠熠生辉,明亮耀眼,故名“金殿”。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总重量达250吨,为高6.7米的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顶檐、神像罗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铜铸成,它是由清初吴三桂所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因内祀真武大帝,又称为“真武殿”。其建筑体现了300年前云南冶铜的高超技术,殿旁悬挂有铜制七星旗,把金殿点缀得更加古朴庄严。园内太和宫的大门上有一块大匾,匾上写着四个字:“鹦鹉春深”,意为这里一年四季春季盎然。寺庙的大门叫“棂灵门”,门的两边有对联赞美此地风光和道家思想。
  金殿风景区由太和宫、紫禁城、钟楼等组成。紫禁城内的那座气势不凡、古雅端庄的殿阁就是著名的金殿。
  景区内保存着完备的道教古建筑群4宫10殿,而且这里还是滇中最著名的道教胜地。金殿风景区内存有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物,如钟楼里悬有一口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的铜钟,重14吨,在全国名列第三。在太和宫里还常设有青铜器文物展。金殿还是昆明人传统的赏花之地之一。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就与金殿紧邻为伴。
  金殿重檐飞阁,梁柱平拱,瓦楞顶檐,神绿罗幔,匾额楹联,茶案瓶器,龙凤裙板,饰珠花纹,无一不用铜铸,布局协调,浑然一体,宛如天成。殿前,“铜质七星皂旗”亭亭特立,显现出道观气质。明永乐大钟,高大声宏,与之相应相和。殿的静,殿的庄,古典却少生气,金殿四时奇花不断,迎风飞舞,竞争妍,花的动,花的韵,灵动勃发益加生机盎然。
昆明玉龙湾

玉龙湾位于昆明西郊石安高速公路边的太平村近旁。虽然距市中心仅有23公里,却犹如世外桃源。它依山傍水,层林叠翠,碧波粼粼,流水潺潺,密林幽邃,风光旖旎。
  玉龙湾风景旅游区主要包括自然风景区、电影拍摄基地和东南亚民俗文化城。自然风景区依傍自然山水,以姹紫嫣红的春花、殷实累累的夏果、斑驳陆离的秋叶、云山雾罩的冬雾为特色。游客可水上泛舟或走藤桥、过溜索;或密林探险;或沿小溪漫步、曲径通幽……在这片秀丽妩媚的景色中,饕餮着清纯的绿色,吮吸着绿树野花的清香,享受置身于大自然的乐趣。
  玉龙湾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拍摄基地,是国内唯一以东南亚文化为特色并将文化展示项目与影视拍摄、会议、民间歌舞表演、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完美结合的旅游度假区。
  电影拍摄基地以反映民国年间昆明旧城风貌的拍摄场景为龙头,溯古丝绸之路建立“清、明、元、宋、唐”摄基地。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拍摄影片的全过程,还可溯中国历史之长河,寻找到云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异同。
  具有浓厚的东南亚民族风情的文化城,集中展示了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10个东南亚国家的民俗文化,使整个景区异彩纷呈,意趣盎然。
昆明轿子雪山

迪庆的梅里、白芒雪山早已是声名远播,而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如能寻到一处有雪域风光之地,似乎不大可能,但轿子雪山提供了这奇异的可能。
  轿子雪山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与禄劝县分界处,北依金沙江,南望昆明,方圆万余里,是滇中第一高峰,因最高峰形如花轿而得名。早在1200年前,南诏王阁逻凤仿效唐朝皇帝册封五岳之举,封轿子雪山为群岳之首,称为东岳“木尼白”。轿子雪山相对高差达3400米以上,形成寒、温、热立体气候,呈“一山分四季,四季景迥异”的奇异景观。云海、佛光、日出、冰雪世界、杜鹃花海被誉为“五绝”。轿子山是云南纬度最低的冬季积雪山峰,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每年春季有几十种杜鹃花盛开在山间。加之山上大小不等的高山湖泊、高山草甸,使得轿子雪山璀璨多姿。 10月至次年4月中旬,山间白雪皑皑,银妆素裹,雾淞、冰湖、冰瀑布、雪原等景观又装点出另一番景色,成为冬天的壮景,可观赏,可滑雪。
  山上,奇峰峭壁险峻雄伟,瀑布星罗棋布,原始森林茫茫如海,湖泊明净神秘,奇花异木争相辉映,珍禽异兽不时可见,是一块未经雕琢寻奇探险的旅游胜地,是离昆明最近的雪山。山顶大片的平坦雪地,是开发雪上运动的好场所轿子雪山上,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泊,恰似镶嵌在高山密林中的珍珠,其中“慧女弱湖”,被当地人涂抹上厚厚的神秘色彩,传说在深不见底的湖中有龙,人到此不得高声喊叫,更不能向湖中扔石块,否则会招来雷雨、冰雹。
  二月时分,雪花飘飘的轿子雪山,冰瀑高悬,登山探险,踏雪观景是难得的体验。夏秋之季,山中溪流飞泻,数十种杜鹃花从山脚往上开,漫山遍野的红、白、黄杜鹃花汇成花海,尤其是大本营周围的大树黄杜鹃属珍稀品种,花姿华丽而高雅,高山草甸色彩缤纷。其之险,登时本不易,下山觉得更艰,可谓夺人心魄;其之奇,怪石盘山,冰瀑与石相搏,奇趣横生;其之秀,云海茫茫,薄霭缥缈,仿佛天香袅袅;其之幽,久未人迹至,“天池”与虫鱼鸟相谐共处,另具诗情画意。冰雪世界,原始森林,天然泉流,杜鹃花海,在这里,呈现出别样的风致,别样的情趣。
  作为“滇中第一山”的轿子雪山拥有众多珍稀动植物和奇特的冰蚀地貌,主要景区是集万亩杜鹃花海、高山天池、七彩瀑布、轿子佛为一体的绿色宝地,轿子雪山磅礴峻拔。山谷中生长着云南八大名花之一的绿绒蒿,以及雪山上一枝蒿、雪茶、贝母、地榆、紫蒿、草乌等名贵药材;原始森林和灌木丛中栖息和奔跑着鹿、獐子、麝鹿、岩羊等野生动物,一派野趣天成。雨季,河水在幽暗的山林中形成无数层层叠叠的瀑布群。冬季,冰湖、雪野、雪峰、冰瀑布和雾松树挂,壮丽中透着秀美,具有江南“北国风光”的独特韵味。
  轿子山主峰以远眺群,观日出,鸟瞰流云,天池碧海,冷杉、绿林、云海、雾松、花卉、高山草甸,漂流跌水,一年四季移时换景,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是观光探险科普科考的生态旅游区,使游客一道轿子山就能体验到山口,浅山和深山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和返回大自然的感觉,以及现代化的感觉,以及现代化世外桃源的情趣,南国高山的北国东(雪)景观赏,秀丽的外景兼有登山的探险,峭壁攀岩,冰雪体育,娱乐、休闲、度假活动的多功能,大容量的高原特色旅游开发区。
  游轿子山需带足御寒衣物,山上海拔高,早晚气温较低。由于登山运动体力消耗大,应带上高热量的食品,补充体能。轿子山旅游要特别注意安全,登山最好请导游带领。山上气候多变莫测,如遇天变,应停止前行,返回大本营或下山。
昆明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螺峰山下,与圆通山相连。
  该寺始建于唐南诏,原名"观音寺",又名"咒蛟台",以后多次重修,为云南著名的古刹之一。寺院建筑奇特,背依山岩,随坡而下,层层构筑,巍峨壮观,以其精美的雕梁画栋和佛教造像而著称。南诏时称为"补陀罗寺",意为"观音寺",后毁,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僧圆照重建,改称"圆通寺"。"圆通"为观音的法号,意为"明白"。大门"圆通胜境坊",为明黔因公沐英所建,明、清两代不断修葺。康熙七年藩王吴三佳扩建时,将大门移至街前。入寺门"圆通胜境坊"后,沿石阶而下,两旁古柏森森,环境清幽。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水池中建有八角楼,内塑弥勒佛。过桥为大雄宝殿,建筑雄伟,碧瓦飞蔫,雕梁画栋,气势非凡,内祀三世佛及十二圆觉。最后为藏经楼及新建的五佛殿。还有咒蛟台、水榭、曲廊等建筑。大雄宝殿前,有巨大水池,八角楼立于池中,南北有石桥相连,水榭烘托宇殿.殿后崖壁险奇,更显得气势雄伟,富丽堂皇。
  寺里香火十分兴旺.游客众多,在东南亚享有盛名。现为云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49 | 18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云南民族村

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消夏娱乐度假的好地方。它与两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风景区的旅游环路。近来为发展旅游,先后建起了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馆.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昆明九乡溶洞

九乡溶洞群堪称世界奇观,其形成的机理就是由于强烈的喀斯特作用。在这里。巨大的洞室、洞穴系统是地表水利地下水溶解碳酸盐岩的结果,而洞穴中堆积的色彩斑斓的钙华堆积,则是地下水中碳酸钙沉淀堆积的结晶。
  1984年,当-个由地质学家和风景园林专家组成规考察小组来到九乡考察时,发现这里隐藏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溶洞群之一。从此,九乡不仅为世界地质界所关注,也成了旅游热点。九乡周围分布有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地层,这些地层的形成时期大约是在6亿午前的震旦纪。碳酸盐舍分布在九乡麦田河两丰,面积约为100平方千米。由于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以来,云南高原随青藏高原的隆起而不断地被拾升,南盘江溯源侵蚀将滇东高原切割,形成了南盘江峡谷。南盘江的一级支梳麦囚河深切,切过九乡的地域。在强大的地太水流和地下水流联合作用之下,形成九乡奇异、雄浑、壮观的喀斯特洞穴群和九乡荫翠峡。在地壳间歇式的抬升运动中,九乡地貌演化大成了多层喀斯特洞穴的演化过程,造就了它巨大、奇特的溶洞系统。
  麦田河两岸不同海拔高度上发现有溶洞近百个,这些庞大神奇的溶岩地貌伎九乡成为"溶洞之乡",各种溶洞景现在这里都有代表。由于九乡地区碳酸盐岩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水动力条件与其他洞穴系统有差别.致使儿乡溶洞群景观特色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巨大的震撼力。
  大峡谷景观,整个洞穴系统的景观反应出强烈的水动力侵蚀特征。如地下大峡谷的洞体形态,为世所罕见的地下洞穴奇观,峡谷深切还有百余米、宽仪3-20米、峡谷长200余米,两壁如削、峡底流水拍岩,声如惊雷,游览栈道沿峡谷中部而过,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荫翠峡一线天.峡长千米,两岸峭壁,奇岩怪石,古树青藤,清幽迷人。
  九乡神田由于地下水流是片状沿洞壁斜坡向下流动遇到阻挡时,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水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碳酸钙堆积自筑成坝,称为边石坝群。九乡神田为国内罕见的大规模洞穴边石坝群,其造型优美.错落有致。
  雄狮大厅景观、大厅长宽跨径达200米,面积约15000平方术,是宽广的地下广场,洞项为一完整平滑之岩层面。形成的顶盖,犹如月球表面。
  多层洞穴,自上而卜可划分为4层,这种现象是地壳间歇式抬升、底下水位随之间歇式下降而形成的。每一次地壳抬升和地下水位下降就将造就一层溶洞。九乡溶洞的多层性在叠虹桥景区反应最为明显。九乡溶洞群4层溶洞构成了其完整、庞大的系统,展示出其发族演化的全过程。第1层分布于海拔1900米左右、形态主要有溶蚀漏斗、竖井及规模较小的水平溶洞,洞内少有钟乳石等钙华沉淀。出于形成年代早,钙华已遭受再次溶蚀和风化,景观价值较低。第2层:分布于海拔1700一1800米。高出现代河床50余米,洞内无积水,但有少量淌水。有溶洞约30众个,形杰复杂多样.有沿层理发育的扁平状倾斜大厅,沿垂直节理发育的窄高峡谷形甬道和沿交叉裂隙发言而成的宽大深邃的复合大厅,以及由它们组成的交织溶洞。部分溶洞钙华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穴珠、云盆、钙板等。第3层:高出现河床10-30米,有溶八30余个,形态以水平溶洞为主,亦有倾斜式或台阶式溶洞,常与下一层洞相通、钙华景观多样。第4层:分布大体与现代河床高呈一致或略高于河床。通常是在上层溶洞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成、由于与二三层洞相通,从而形成高差达几十米的大瀑布,该层溶洞构成目前暗河系统之主体,非济舟难以进入,倒石芽、边槽、堆积砾石、边石盆群发育,反映了在强大动力条件下溶蚀的特点。
  洞穴瀑布以雌雄瀑布景为著名,因水至悬崖处遇阻分为两股,奔泻而下又合二为一,故命名为雌雄双瀑。雌雄瀑布落差极大,瀑布高30米,流量大,最大流量为320立方米/秒。
  九乡洞穴群是洞穴文化研究的极好场所,在众多的洞穴个蕴含着许多洞穴文化内涵,仅张口洞古人类遗址(距今1-5万年)。就出土人牙化石41枚,旧石器2000余件,古动物化七(东方剑齿象、中国犀、大熊猫等)数十种1000余件.还有阿路龙河并发现的古代崖刻,具有特殊的考古代价值,众多的不同时代的溶洞中.洞穴生物长期繁衍,构成了独特的洞穴生态景观,如雨燕、蝙蝠、 昆虫、盲用和洞穴植物等。
  九乡溶洞群落散着无穷的美感和魅力、从个洞逶迤至另一个洞,从一个洞盘旋至另一个洞,展露着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地质构造特点和让人瞠目的奇异景观。从中碳酸钙矿物沉淀而成的帷幕、神田、石钏乳、石笋、石柱、石坝、穴珠卷曲石、钙板到强大水流冲刷形成的峡谷、旋穴、角石,有的宛若游龙摆动于洞穹之上,有的在光线照射下折射山璀璨的色彩。
  九乡的地底是个充满神秘的世界,有奇形怪状的岩石、错综复杂的迷宫、深邃黑暗的峡谷、轰鸣直落的瀑布、从地面潜下伏流和暗阿、一落千尺地狱般的竖井……还有更多的神奇等待人们之探寻。
昆明金马碧鸡坊

昆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昆明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其中,金马碧鸡坊就是著名一景。该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金马壁鸡坊历史悠久,民族特色突出,被誉为昆明的象征。
  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阳将落未落,金色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金碧交辉”。相传,清道光年间有一年,中秋之日恰逢秋分。晴空一碧,万里无云。傍晚,许多群众在三市街口等待,到时,果真两坊影子见于街面,不一会靠拢相交,至此,日落月升,交辉奇景逐步消失。
  据说,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现一次。而这种奇景的设计,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可惜的是,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两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有希望的是,如今万物复苏,已定为昆明市徽,金马碧鸡坊将重建,金马碧鸡的雕塑也拟兴立。秀丽的滇池之滨,奔腾奋进的金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云南人民的心灵中闪射出新的光辉。
  金马壁鸡坊位于昆明市中轴线的三市街与金碧路交叉口,高12米,宽18米,具有昆明民俗特色,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壁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北与纪念赛典赤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昆明市于1997年决定在改造扩宽金碧路的同时,恢复重建“金马壁鸡坊”,1999年4月下旬,“金马壁鸡坊”已建成开放,供游人参观。
【金马碧鸡坊传说】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明镜般的滇池中,有匹金光冈闪的神马,若它与凡马交配,就会生出雄骏的"滇池驹",能日行500里;这匹神马常常在昆明东面的松林中时隐时现,现时金光四射,万木生色。在翡翠般的西山上,则有只碧玉般的凤凰,它歌声悦耳动听,远近数十里可闻,凤凰展翅,五彩缤纷,眩人眼目,美不胜收。当地人民不知道它叫凤凰,便称为"碧鸡"。
  后来,人们把金马隐现的东山称为"金马山";凤凰展翅的西山称作"碧鸡山";继而;在两座山脚分别建"金马寺"、"碧鸡祠",祭祀它们;再后,昆明城中又兴建金马、碧鸡两座巍确壮丽的牌坊,这两座牌坊所在的街道也取名金碧路。城外东西两面还建筑过金马碧鸡二关作为进入昆明的门户。晋宁、安宁等地的岩石 上,相传有龙马蹄迹,被称为"云马摄云",咏吟不绝。魏晋之际的词赋家左思,曾有"金马骋光之绝影,碧鸡挨忽而耀仪" (《蜀都赋》)的名句,足见有关金马碧鸡的传说1700多年前就已传遍中原,进入宫廷。干余年来,金马碧鸡已成了昆明的象征,昆明的标志。
  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阳将落未落,金色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的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金碧交辉"相传,清道光年间有一年,中秋之日恰逢秋分。晴空一碧,万里无云。傍晚,许多群众在三市街口等待,到时,果真两坊影子见于街面,不一会即靠拢相交,至此,日落月升,交辉奇景逐步消失。据说,由于地球1月亮1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现一次。而这种奇景的设计,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金马、碧鸡坊已定为昆明市徽在秀丽的滇池之滨奔腾奋进的金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云南人民的心灵中闪射出新的光辉。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滇池西岸,距昆明城区约15公里。这里一直是昆明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西山又称碧鸡山,北起昆明城西门户的碧鸡关,经华亭、太华、罗汉诸峰,直达南面的观音山,婉蜒数十里,主峰海拔2353米,高出滇池600多米。整个山形气势雄浑,起伏有致,闻名遐迩的“滇池睡美人”就是这一山系中的一部分。还有人看它像一尊巨大的睡佛。建议游客花上半天时间徒步登山,沿途可观赏不同的景点。
  西山森林公园主要由佛教古刹华亭寺和太华寺、道教宫观三清阁以及升庵寺、聂耳墓等组成。远看万绿丛中亭台楼阁,红墙绿瓦,寺庙山庄皆依山而建,临水一面是险峻的峭壁,这是由于亿万年前地壳上升形成的一个大断层。一条栈道在石壁上凿成,至绝壁之上有一石坊叫“龙门”,在此五百里滇池碧波白帆,尽收眼底,由此,新修的栈道沿伸至山顶的小石林。小石林虽无路南石林气势,亦别有情趣。
  华亭寺:经历年修建,已有900余年历史,是昆明地区现存的最大一座寺庙。由钟楼、天王宝殿、大雄宝殿及若干花团组成。这里的佛像和五百罗汉塑像都塑得很有特点,历代楹联也耐人寻味。此外,园内还有名贵的茶花和罗汉松等奇珍大植物。
  太华寺:位居太华山,初建于元年,创建者是被称为“云南禅宗第一师”的“玄鉴”,它是整个西山现存最古老的寺庙。太华寺由天王宝殿、大雄宝殿、缥缈楼、一碧万顷阁、思召堂、寰镜轩、客堂以及长廊、亭榭等组成,坐山观湖,层楼飞橼,很有气势。太华寺还有一个特点,花木作常繁茂,园中分别设有茶花园、玉兰园、桂花园及天池假山园等。因此,在太华寺,游人能享受到赏名花、观滇池、看日出的乐趣。
  三清阁:为九层十二阁的古建筑群,坐落在罗汉山岩壁的树丛间,依山凿石,悬空而建,神奇险峻,异常壮观。有人用“屋在天边住,人从壁上来。侧身一回顾,妙镜豁然开”的诗句形容三清阁寺观位置的高险。三清阁原来是元代梁王修筑的一座避暑行宫,明代扩建为海涯寺,后为道观。三清阁建筑群表现出典型的道观建筑风格,以三清阁为中心,辅之以灵宫殿、纯阳楼、玄帝殿、玉皇阁、抱一宫、雷神殿、三佛殿、寿福殿、关帝殿、张仙祠、真武宫等宫楼殿宇,供奉的都是道教诸神像。此外还有“三清胜境”、“苍涯万丈”等石坊。“三清胜境”门前有72级台阶,据说象征着72地煞星。
  龙门:从三清阁开始再往上走,就进入了整个西山最为让人称厅叫绝的部分,这是一段完全在石壁上开凿出来的工程包括石阶、石道、石坊、石窟、石雕、石刻等,最顶端就是称为龙门的一个石窟。龙门地势高而险,壮而厅,上接云天,下临绝壁,被称为西山之绝。
  工程始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18年),至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历时72年。石坊高耸,镶刻龙门,取大禹凿龙门之意。有云海、石林、慈云洞、云华洞、达天阁等石室,分别凿有文昌、武帝、魁星等,体态生动、工艺精湛,都是在天然岩石上精雕细刻而成。室外有月台,护以石栏。凭栏下视,悬崖绝壁,滇池水天一色,为西山诸景之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50 | 19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昆明安宁温泉

安宁温泉是我国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是云南省最著名的温泉之一,有“天下第一汤”之誉。此温泉为弱碳酸水质,水温43摄氏度左右,水清如玉,无硫磺味,流量大而稳定,四季可浴。水中含重碳酸钙、镁、钠等,对皮肤病和风湿关节炎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更能促进人的健康。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当年就曾赞誉:“余所见温泉,滇南最多,此水实为第一,不可不浴。”这里是云南省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天下第一汤”的美誉是云南名士杨升庵题写的。
  安宁温泉又名碧玉泉,温泉位于安宁市北面。距安宁县城10公里,距昆明市区37公里,海拔1830米。它北倚笔架山,西望龙山。螳螂川形似一条玉带萦绕泉边。游览区内服务设施健全。有各种档次的住宿地可选,均能提供温泉浴服务,价格从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
  温泉南面有一片悬崖怪石,石壁上镌刻着古人所题“螳川仙境”、“桃源可问”等摩崖石刻。浴池院内,花树掩映之中有个水磨石半朵梅花形的玲珑小池,池壁上刻着“天下第一汤”5个大字,书法苍劲有力,十发醒目。
  温泉风景旅游度假区内建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和娱乐设施,可根据需要选择。
云南大理

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南诏古国,佛道胜地,"风花雪月"的大理历史悠久、山川秀丽,苍山洱海珠联璧合,文明古都极具神韵,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滇西,东连楚雄彝族自治州,西接保山地区,北与丽江地区毗邻,南和临沧、思茅地区接壤。全州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全州主要有白、汉、回、彝、藏、傈僳等25个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大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市人口49万人,其中白族占65%。
  大理是中国西南边疆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围就居住着白族先民。西汉元封年间,始建叶榆县。唐宋时期先后建立的“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延续了五百多年,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大理就是滇西之通衢,博南古道、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沟通云南丽江、迪庆、德宏、保山、楚雄、临沧、思茅等8个地州的昆畹公路、滇藏公路的交汇点和物资集散地,又是我国同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现今已经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旅游、文化中心。
  大理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江河流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被誉为“植物宝库”和“动物乐园”。州内苍山、洱海珠联璧合、互相辉映;剑川石宝山的唐代石窟被誉为“西南敦煌”;佛教圣地鸡足山与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齐名;巍宝山是南诏发祥地,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观宇建筑群为人称道;洱海源头的茈碧湖、温泉闻名中外。大理的自然风光以“苍洱毓秀”、“风花雪月”闻名遐尔,素有“文献名邦”、“东方日内瓦”之美称。
  白族、彝族、回族、傈僳族、苗族、纳西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不但语言、服饰、民族、饮食、婚俗、宗教信仰富有特色,民间节日也饶有趣味、多姿多彩。白剧、洞经古乐、霸王鞭、大本曲和彝族打歌等是大理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始于唐代的传统盛会三月街、白族本主崇拜、白族三道茶等民俗蕴含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大理的“苍山雪”,“洱海月”,“下关风”,“上关花”是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自然风光独甲天下,不可以不游。
昆明金殿风景区

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占地1773亩距市区8公里。金殿名胜区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明崇祯十年(1637)铜殿迁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现存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 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总重量达250吨,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顶檐、神像罗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铜铸成。
  金殿自陈用宾于万历壬寅(1602)年鼎建, 迄今已380多年; 吴三桂重建已210多年了。初建于明万历年间。陈用宾仿照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略加变化建成。明代后期统治云南的沐氏作恶多端,屡被朝廷惩治,家运日衰。但是,他不从自身上找根源,而从迷信中寻求解脱。信为:鹦鹉山在城东,山上立有铜殿,“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故由巡按张凤翮出面,将铜殿拆运至滇西的鸡足山,现存鸣凤山金殿,是清初吴三佳重建的。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门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等字样。
  从山脚舍车步行,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坊,途径“第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联云:“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入寺门,再过棂星门,可见巍然屹立的砖城,击长约数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阶进“城”,迎面高高的台阶上,便是太和宫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 名胜区建有三层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钟楼,三楼穹顶下,悬挂明永乐二十一年(1432)所铸的大铜钟,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达14吨,为云南省最大的古钟。新建的“中国金殿博览苑”,将湖北武当山、山西五台山、山东泰山、和北京万寿山的铜建筑荟萃一园。苑中堆大理石,小桥叠水、踏步栏杆、栈道石坊、植物花卉等景观相映,形成了小巧玲珑的仿铜文化园林。金殿建有500亩的园林植物园,已建成茶花园、杜鹃园、木兰园、蔷薇园、温室区等十个园区,引种园林植物2000余种。金殿名胜区是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在昆明市东北角七公里的鸣凤山上,有完全用青铜铸造的铜殿,在骄阳下殿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人们称为金殿,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
  春城清代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零年),吴三桂在镇压农民起义后,率师进踞昆明,重建金殿。现在金殿大梁上尚可看到“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即十月)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铜铸字样。里面的佛像、匾联、梁柱、层面、门窗、盘龙、装饰等均用铜铸成。金殿的阶梯、地板、栏杆均是别致的大理石镶砌。整个殿宇宏伟庄严,美观大方。殿外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在殿后侧,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和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每年春节前后,数千朵茶花怒放,花红似火。
  金殿门票每张15元人民币,可在穿金路乘10路公共汽车,也可在这里乘专线中巴车,票价是2元人民币。
昆明石林

位于距昆明市100公里的路南县境内。该县是我国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地貌)比较集中的地区,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其中石林的像生石,数量多,景观价值高,举世罕见。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风景区内主要旅游景点:
石林
  石林位于昆明市东,是世界罕风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在路南广达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上在亩不等。只见奇石拔地而起,参差峥嵘,千姿百态,巧夺天工,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石林的主要游览区李子箐石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游览面积约1200亩。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园几个部分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区内单体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石林四周的彝、汉等各族群众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石林欢庆佳节。人们在白天举行摔跤、爬杆、斗牛等比赛活动,夜晚则燃起熊熊篝火,耍龙、舞狮、表演民族歌舞。阿细跳月、大三弦舞则是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
外石林
  外石林主要指位于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围风景区。这片风景区方圆数十里。在野岭荒山,鲜花绿树丛中,又有许多奇峰怪石点缀其间。这些异石个体庞大,形象生动,加上周围环境生机勃勃,视野也较为开阔,游览又别有一种情趣和感受。
乃古石林
  乃古石林位于“石林”以北13公里处,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占地5000多亩,新辟游路6公里多。与“石林”相比,这里又是另外一种特色和风格。
  进入乃古石林,只见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涛冲天而起,气势磅礴,又像壁垒森严的古代战场,令人思绪万千。景区内还有神奇瑰丽的地下溶洞,人们称之为地下天宫或水晶宫,属地下岩溶地貌。
大叠水瀑布
  大叠水瀑布位于路南县城西南20公里,有公路相通至叠水电站,舍车步行二三公里便可到达。瀑布的水源系南盘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达150立方米/秒。洪水季节,只见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声震山野,数里之外可闻其声。干旱季节,飞瀑则分两股下泻,有如银链垂空,纤秀柔美。
长湖
  长湖位于路南县城东15公里的维则村旁,系岩溶湖泊。湖长3公里,宽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莱岛,湖底布满参差错落的石笋、石柱。长湖深藏在圭山的怀抱里,故又称“藏湖”。
芝云洞
  芝云洞位于石林之西北约5公里处,又叫紫云洞,由大,小芝云洞,大乾洞、猪耳朵洞组成,总面积约2.55平方公里,它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观之一。
奇风洞
  奇风洞位于李子箐石林东北5公里处。它由间歇喷风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组成。每年8至于11月,会时有大风从大小数十厘米的喷风洞出,安静的大地顿时呼呼儿响,尘土飞扬,并伴有隆隆的流水声。2、3分钟后,一切复原,数分钟后又再次喷风。雨季间隔15至30分钟喷一次风,旱季约隔一小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50 | 20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昆明翠湖公园

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翠湖,原称"菜海于",清初藩王吴三桂"填菜海子之半,作新府",改名"洪化府",后又改称"承华浦"。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于湖中建碧漪亭(俗称海心亭),水光潋滟,绿树成荫。唐继尧时在湖中筑有东西堤和南北堤,把湖一分为四,湖中有海心亭,西侧有观鱼堂,东南有水月轩。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近年增置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观鱼楼前有黄奎光书题联云: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每年冬天有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嬉闹戏水,争抢食饵,给翠湖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成为春城一大景观。湖上楼阁,岛上瑶台,名木花卉,名人题咏,把翠湖点缀得更加秀美,是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地方,为昆明市区著名风景名胜。
    昆明世博园

世界园艺博览园设在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博览园占地面积约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6.7%,其中有120公顷灌木丛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15%。共有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专题展示园(台),国内许多省市区也都建有能集中反映本地区园林艺术的展示场所。可以这样说,这里是一个汇集了全世界园艺风景的超大型博览场所。
  博览园主要有5个展馆、6个专题展园、34个国内展园和33个国际展园组成。
  到世界园艺博览园交通很方便,市区东南西北各汽车站均有专线车。有69路、71路,您还可以在长寿路乘10路公共汽车,或在此乘中巴车。
  世界园艺博览园门票价格为:全价票100元/张,半价票50元/张。
  世界园艺博览园入口分为:主入口、北入口和金殿、世博园的索道口。
  博览园内各展区介绍:
中国馆
  总建筑面积19927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观礼台面积3600平方米,道路、场地铺装面积4340平方米。
  中国馆是'99世博会最大的室内展馆,它与人与自然馆、大温室主广场(新世纪广场)构成世博会主场馆区。
  中国馆处于广场北面较高地势,地坪高程1937米,比中心广场高9米,正对中心广场,设有供开幕、闭幕和开展会期活动使用的观礼台。中国馆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通廊将各功能展厅有机组合在一起。整个建筑共分2层,建筑物顶部高18米。基本单元平面为24×24米,共7个。
  中国馆的建筑风格结合汉代宫苑建筑与南方民居建筑,绿瓦白墙,绿色代表生命,更是园艺的象征,白色代表着和平与和谐。
  中央内庭园分为江南庭园、北方庭园和大理庭园,既集中表现了中国园林园艺风采,又是观光、休息的理想场所。
国际馆
  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3250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43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50平方米,室内地坪高程1953米。
  国际馆位于博览园的最东端,主游路收尾处,离博览园主入口约2公里。
  主体建筑以郁郁葱葱的山林作背景,环境优美。建筑造型由一圆形主体和100多米长的弧形墙组成,以大体量的展览空间展现在观众面前。建筑结构通过几个同心圆柱网形成几个完整而流动的空间。世界各国的展室环绕中庭布置,充分体现了平等和睦的国际大家庭关系;背景的斜向弧形建筑有一种向上向前的动感和气势,象征着人与自然共同奔向二十一世纪的决心。
  国际馆大部分为两层,高8.5米,局部分为三至四层,高19.2 米,平面尺寸总体约66米×78米,中庭的圆形屋顶,直径18米,圆形中心部份采用钢网架玻璃采光天棚。
  国际馆前广场结合地形设置庭园,前面有景观水流、绿草鲜花,室外绿化和室内绿化相 互映衬,使展馆布局溶于大自然。
人与自然馆
  总建筑面积4953平方米,占地面积19148平方米,场地铺装面积1800平方米,绿化面积6290平方米,景观水池面积6100平方米。
人与自然馆是本次博览会的主题展馆,展馆建设结合山形地貌,利用高差2.4米的两个台地和水面,充分表现了山、林、水、建筑融于一体的意境。
  人与自然馆的平面布局是以远古生态植物三叶草变形规整后的三角形为基本单元拼合成三个六边形,建筑结构采用不锈钢网架,规律性强、空间划分自由,屋面采用具有装饰功能的复合铝板,建筑物顶部高15米。
  人与自然馆主入口处的集散休息广场紧靠主游路和景观水池,大片草地缓缓伸向水面,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受。水面分大小两部分,前部水域较大,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后部水域主要以人工景观为主,通过瀑布与前面水域相连。
科技馆
  总建筑面积3064平方米,占地面积6650平方米,场地铺装面积1080平方米,绿化面积2800平方米,地坪高程1938.95米。
  科技馆位于国际室外展区的中段,北靠山坡、南临12米宽的主游路,东西两侧分别与茶园和国际室外展区相邻。结合用地状况,科技馆从总体上分为展厅与环幕影院两部分,展厅沿主游路后退40米呈长方形平面布置,前面设计为小广场,广场四周以绿化、小品、旗杆衬托环境气氛;环幕影院设计成球状,位于展厅右前方,隐喻一个果实。
  科技馆以“园艺与科技”为主题,展示内容主要分为序言、大自然的馈赠、历史的回眸、智慧营造的绿洲、生命的翅膀五个部分。
  主展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7.5米,展厅大面积采用净白玻璃落地门窗,顶部设置直径为12米的锥体玻璃顶采光,阳光能透入室内,满足中央绿化区采光;环幕影院分为两层,底层为咖啡厅和休息间,二层为环幕电 影厅,环幕电影厅外轮廓环体采用钢网架,银灰色复合铝板面层,球形影厅直径为24米,可容纳观众230人。
大温室
  大温室,总建筑面积3630平方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地坪高程1932米。
  大温室主体正对世博园入口中轴线, 与世博园门、花园大道、世纪广场连成一线,具有重要的标志性和景观性。
  大温室设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共分为四个展区,分别是热带植物展区、温带植物展区、高寒植物展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植物)和图片展览馆。三个植物展区由小到大,高度依次增加,屋面坡度也依次加大,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暗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辩证规律。
  立面采用高差变化处理、分段布置,寒带展区8─12米高、温带展区10─16米高、热带展区10─20米高,打破了建筑形状的单调感。根据三种气候带植物生长环境及生态要求,各展区及内部空间高低变化、斜屋面的设置,适宜于植物的合理布局和生态空间的需要。
  参观者既可从室外隔着玻璃观光,又可进入室内与展示环境充分融合,从不同的角度享受匠心巧作的自然风光。
蔬菜瓜果园
  蔬菜瓜果园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主题为“蔬菜瓜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源”,主要向人们展示中国的农业发展,开发我国丰富多彩的蔬菜瓜果种类,提倡野生没有副作用、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的蔬菜瓜果。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工程的发展,蔬菜瓜果除了传统的食用价值外,又增添了一项功能——观赏性。进入蔬菜瓜果园你就会觉得此言不假。
  蔬菜瓜果园展览方式采取以室外活体栽培为主,兼顾实物产品和标本模型等。
  资源宝库——活体庭院栽培展示。具体展出种类为:蔬菜(约85个品种)、果树类(约99个品种)、瓜类(约20个品种)。
  再现辉煌——陈列展示。通过对蔬菜瓜果实物产品、标本模型及图片文字材料等的展示与宣传,让人们更加了解人类与蔬菜瓜果园艺文化的历史渊源,倡导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以及促进名特优产品的开发。
  智慧的绿洲——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雏形。以西芹和矮化苹果集约生产“模型”为主,集中展示我国蔬菜果树生产的科技水平。
竹园
  竹园位于世博园砚塘水库东南侧,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地形呈狭长带状,依山伴水。
  竹园共收集竹类植物28属222种4000余丛。有观赏性强的筇竹、黄金间碧玉竹、大佛肚竹、滇竹、苦竹、椅子竹等30余种,有珍稀濒危的铁竹、针麻竹、贡山竹、梨滕竹、刺龙竹、中甸箭竹等50余种,形成“日照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音,雨来有清韵”的环境氛围。竹园内还布置有:竹排、红砂石凳、感应式大熊猫、竹宫灯和蝴蝶泉。
盆景园
  盆景园位于世博园花园大道南侧,占地面积5880平方米。
  园内主体建筑以三个展厅及一组连廊形成背景,组合石亭以沉稳而秀丽的形象形成盆景园的铸景立面。外部形象则以四坡梯形屋顶的三个方亭与连廊组合,坡面为木兰色陶瓦、红色墙面、白玉檐口,是建筑形象带有东方风格。
茶园
  茶园位于世博园中部主游路与二号路之间坡地,南部与断崖景观隔水相望,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
  因其位于两条主游路之间,加之地势较高,在展示茶文化特点的同时亦将成为游人驻足品茗观景的良好去处。地西北侧开辟“精品园”集中展示中外茶树精品。
  茶园的建设主要有茶文化展厅、茶艺表演室、品茗馆等部分。
茶文化展厅。展示内容包括茶的起源和发展、茶与文化、茶与民族团结、茶于人类健康、茶的综合利用。
  茶艺表演、品茗馆。经专门训练的茶艺表演队可向游客作丰富生动的茶艺表演,还将编排几套易掌握、有特色的冲泡方式,让游人与表演者一起边观、边学、边做、边品。或选取几套不同种类的茶样或茶具,以“自助茶”形式,让游人根据自己的喜爱自行选取冲泡品饮,将人们引入一个雅俗共赏的品茗世界。
  品茗馆配有电视录放及音响系统,在品茗时,可放映与茶有关的录像。或放送一些品味较高的典雅音乐,如古典音乐、轻音乐或古筝演奏等,以充分体现茶文化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
药草园
  药草园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该园设计体现中国传统的江南园林风格,表现出立体山水画模式,以名贵珍稀、常用中药种植为主。在布局上以自然式为主,辅以规则式。力求体现“棵棵是药草,株株能治病,月月有花开,步步是景观”的建园宗旨。
树木园
  树木园占地面积25400平方米,位于世博园中部。有一、二级珍稀树种约4万余株。
  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林木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树木园,可展示我国对珍稀、濒危植物有效保护的成效,以及云南在全球木兰科植物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树木园移栽培植各种植物约83科300余种,共计20000多株,其中珍稀濒危植物50种、乔木1000多株。共分为四个区,即木兰科种植区、珍稀濒危植物栽培区、经济林区、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区。
  云南是木兰科树种分布中心,全世界共有15个属150多种,云南有11属120多种。树木园收集栽种了以华盖木为主的木兰科植物50多种,且多为大树,实属罕见。
  树木园收集栽培的50余种14000多株珍稀、濒危植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云南红豆杉、伯乐树、秃杉、苏铁等10余种,二级保护植物30多种。
  一株树龄近300年、胸径1.1米、高13.8米、冠幅8×8米的巨大翠柏从70公里以外的地方移栽入园,创世界柏科植物移栽记录。移栽成活的这株大树,使游人望而惊叹。
丽江老君山“九十九龙潭”

处于玉龙雪山、三江并流、苍山洱海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结合部,是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景区主要由老君山九十九龙潭、金丝厂、玉湖、黎明美乐丹霞地貌、新主天然高山植物园等片区(景点)构成,总面积715平方公里,丰富的高山植被,珍稀动植物,众多的冰蚀湖,奇异的丹霞地貌和纳西族、白族、傈僳族、普米族、彝族等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构成老君山景区极具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的独特景观。是正在规划开发中的生态旅游胜地。它与玉龙雪山遥相呼应,形成丽江旅游资源的东西两翼。
  老君山位于丽江与剑川、兰坪等县交界处,属横断山系云岭主脉,连绵盘亘数百里,层层叠叠,时起时伏,主峰海拔4240米,金沙江环其左,澜沧江绕其右,因其岭脊走向围成半环状,恰似一个马蹄形的老君炼丹炉而得名,传说中,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故史称“滇省众山之祖”。老君山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之一。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每到春夏交替时节,山花烂漫,争奇斗艳,成片的高山大树和杜鹃林艳如云霞;冬天到来,则又是树挂银花,山披白雪,一派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
  在老君山主脊线北东侧海拔3800米以上的山地坳里,有湖泊、沼泽数十个,沿溪流成串分布,被称为“九十九龙潭”。在到九十九龙潭的途中,你会看到九块奇美的巨石,它们形态各异、厚凝神秘,当地的人们把它们称为“九子石”。九十九龙潭三潭互依,所以它又被称为“三眼潭”。潭水来自春天的融雪和夏季的降雨,清澈冰冷,水质优良。湖水溢出后,汇成小溪,形成瀑布,集为小河,穿越原始森林,最终奔向金沙江、澜沧江。这些冰蚀湖泊,形状各异,湖水幽深九十九龙潭神秘,在阳光和花木的映照下呈现出蓝、橙、黄、绿的绚丽色彩。其中最大的黄龙潭,深不可测,潭中有棵红珊瑚树露出水面,不时泛起红波。相传潭中有神龙潜居,行人到此若高声喧哗,潭水就会翻滚变浊,珊瑚树也会消失,接着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令人胆颤心惊。这是神话,但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老君山高耸入云,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太平洋东南季风和青藏高原气团的交错影响,所以除冬春少数时间外,山顶都被浓云笼罩,造成了雷雨的基本条件,由此产生的神奇现象,可以从声、光、电和云雾的关系去思考。九十九龙潭也是欣赏原始生态景观,龙潭的神秘美和杜鹃花林的奇艳的绝佳地点。冬天的九十九龙潭遍布着冰棱,是一个天然的冰雕世界,奇美无比。
  冰蚀湖群周围,冷杉林和杜鹃花丛环抱,每到春末夏初,怒放的杜鹃漫山遍野,万紫千红;蜿蜒流淌的九十九龙潭,清澈如镜。奇峰异石,碧湖清溪,花香鸟语,清气扑鼻,天水交相辉映,犹如仙境,无怪乎太上老君要选这个地方炼丹。又有一说,在美丽的丽江,有一个一天三次日出日落的地方,那就是老君山--黎明风光。有红色砂岩形成的200多平方公里的红彤彤的色彩,似彩霞浸染,若火焰燃烧,色彩斑斓,景色奇丽。是国内面积最大、发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千奇百怪的崖石,或若玉柱擎天,或若老僧修行,或若孔雀开屏,或若古堡雄姿,或若千年老龟,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是我国众多的丹霞地貌景观中色彩最绚丽、海拔最高、高差最大、层次最分明的一处。其中的千龟山、黎光佛、鸟王山等景点,为世所仅见,与湖南武陵源难分伯仲。黎明是一块隐藏在深山的宝石,黎明之美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美,让您每天都能有一种清新的美丽。
  目前,游九十九龙潭需作好露宿一夜的准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51 | 21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丽江虎跳峡

金沙江自石鼓下行,河谷较宽,江流平缓,到距石鼓30多公里的下桥头与中甸来的硕多岗河汇合,过险滩,越断崖,水从空坠,狂涛怒卷,玉屑腾空,沙走雷霞,振撼山谷,奇险万状,令人惊心动魄。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传说曾有老虎借助礁石跳过大峡,便留下了虎跳峡的美名。位于丽江城北55公里处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由金沙江切割而成。
  虎跳峡起自中甸桥头村,止于丽江大具村,迂回线长约20公里,其间落差210米,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18个险滩错落排列在峡谷中;江面海拔1500米至1800米,而玉龙、哈巴两大雪山海拔分别为5596米和5396米,最大高差3900米,堪称万里长江第一峡。
  虎跳峡,一向以“险”而闻名天下。这里首先是山险。峡谷两岸,高山耸峙。东有玉龙山,终年披云戴雪,银峰插天,主峰海拔高达5596米,山腰怪石镲峨,古藤盘结,山脚壁立,直插江底,虎啸猿啼,狼豹出没;西有哈巴雪山,峥嵘突冗,山腰间有台地,山脚为陡峻悬崖。西岸山峰,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国内三峡,世称壮观,它的江面与峰顶高差,仅1500米;美国的地狱峡谷,世界著名,最大高差,也仅2400米,它的深邃,可以想见!虎跳峡不仅深,而且窄,许多地方,双峰欲合,如门半开;身入谷中,看天一条缝,看江一条龙;头顶绝壁,脚临激流,令人心惊胆战。其次是水险,由于山岩的断层塌陷,造成无数石梁跌坎,加之两岸山坡陡峻,岩石壁立,山石风化,巨石常·崩塌谷底,形成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错,险滩密布,飞瀑荟萃。从上虎跳峡至下峡口,落差达210米,平均每公里14米,江流特急,不少段落,每秒达六至八米。因而江水态势,瞬息万变,或狂驰怒号,石乱水激,雪浪翻飞,或旋涡漫卷,飞瀑轰鸣,雾气空蒙。构成世上罕见的山水奇观。
  虎跳峡谷天下险,虽给航运带来不便,但却蕴藏着一种棕心动魄的壮美,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到此寻胜探险。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洛克曾三次游历虎跳峡,并租用飞机从空中拍摄照片,获得大量资料,使虎跳峡闻名于世。
  若从丽江大具进峡,下平台,沿小路绕至山脚,达下虎跳。两岸危崖壁立,在30来米宽的江面中,还屹立着四五米高的虎跳石。江水从两边倾泻而下,犹如猛虎下山,风驰电掣,水花进射,山谷轰鸣,蔚为壮观。
  过上虎跳沿江北上,经永胜村便到中虎跳的主要景点“满天星”滩。这里距上虎跳5公里,江水却下跌了近百米,由于江中礁石密布,似满天星斗,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出现江水回奔倒流的奇特景观。抬头看,两侧雪山,高插云端;下望脚下,悬崖陡壁,俨如刀削。只有置身如此险峻的峡谷,才能体会到“望天一条线,看地一条沟,猴子见了掉眼泪,老鹰见了绕道飞”的比喻是何等贴切。
  过江上山,沿盘山小路攀援而上,在陡峭的山坡上有一小村,名为“核桃园”,居民多以石板盖屋。到虎跳峡的行人,常在这别具风情的山村借宿。当夜深人静,在熊熊燃烧的火塘边躺下休息时,江水的奔腾,劲烈的江风和松涛声混成一片,隐隐地使人感到狂涛冲击山峡而发出的微微颤动,好像睡在一只在波涛中航行的船上,有一种异常的新鲜感觉。
  出核桃园村不远,崎岖的山路上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深沟:耸人云端的哈巴雪峰,似被巨人当头劈了一斧,留下了一道刀切般的深谷。行人得从深谷的一面攀藤附葛,小心翼翼下到崖底,又从岩底手脚并用,爬上山头,弄得汗流狭背,才越过直线仅数十丈的距离。再往前行,江对面的绝壁上,隐约可以看出一个由风雨剥蚀所形成的纳西族妇女侧影,似乎在山间策马驰骋,当地群众称这个侧影为“阿昌本地米”。传说她骑着白马,正在山间巡视,遇有凶恶的野兽出来伤害人畜,便会高声呼唤。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景色,给山川风物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续前行,到“中虎跳”。这里喝崖排空,或直刺青天,或斜扑江口,宽阔浩荡的江水,遇到危崖的挤压与阻拦,似乎变得怒不可遏,它聚集力量,向崖石不断发起冲击,狂涛汹涌,飞瀑腾空,空谷轰鸣,声震山谷。江底惊涛裂岸,崖头山泉喷泻。当你在哈巴雪山腰,沿着壁间蹬道小心攀行时,常常会遇到飞泉流瀑,从你顶上掠过,犹如进入水帘洞中。
  沿山路前行,尺把宽的小径忽升忽降,脚下是深不可测的悬崖,谷底是惊涛骇浪的轰鸣,头上是呼啸而过的劲烈江风,逼着人靠近岩根,小心前进,偶尔碰落一个石头,便如九飞坠,很久才见到它落进江心激起的浪花!走过有斜坎的陡壁,一道银流,闪入眼底,这便是“上虎跳”。只见两山夹峙,形若两扇铁门,当中立着青黑色的虎跳石,似凶神恶煞的把门将军。金沙江从他的两侧越过断崖,凌空飞下,以雷霆万钧之力冲向崖底,又弹跳而上,形成万朵雪白晶莹的浪花,旋即化作银雨乳雾,润湿了周围的岩石草木。断崖之下,千波万涛,沸沸扬扬,回旋翻滚,如千条蚊龙搅湖闹海,似万匹银马奔腾驰骋,然后乘风而去。面对这壮丽的图景,这磅磅的气势,令人浩气溢怀。清代雍乾之际的云南诗人孙鬃翁,在《金沙江》一诗中写道:
  劈开善城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
  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
  波摇日月苍藤细,沙走雷霆白昼昏;
  倒峡翻浪自今古,更从何处觅江源。
  同时,虎跳峡还是丽江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峡中玉龙雪山一侧有许多大小各异的洞穴,是远古人类穴居的天然府地,有的洞壁上还留有表现古人生产生活的崖画。这一新发现,为虎跳峡又添奇观。
  虎跳峡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目前,旅游线路有两条:一是从丽江古城经拉市海到中甸下桥头(虎跳峡镇)进入上峡口,沿哈巴雪山东麓顺江而下,步行需两天时间才能遍览奇险;一是从玉龙雪山东侧甘海子至下虎跳峡游路前行,到丽江大具乡渡江进峡,溯江而上,从上虎跳出峡。
丽江指云寺

指云寺位于拉市坝西部山麓,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为丽江五大喇嘛寺之一。丽江流传着该寺创建者立相喇嘛和寺名由来的传说:立相本姓和,丽江束河人,原以编竹器为生,后到福国寺剃度为僧。某年,西藏大宝法王来到丽江,召见所有僧侣考核修习功夫,因立相功夫很深,大宝法王就带其进藏深造佛学。立相学成返回丽江弘扬佛法,正在选择建寺地址,相传有个异人,手指西空一片彩云说:“此可建寺。”云下从此建寺,故取名指云寺。
  该寺原有13院,现存1个大院及5个小院。大院为二进院落,有门楼、过厅、厢房、大殿,整个建筑外形精巧,内部庭院有植于两三百年前的岩桑、槐、银杏、脑脂梅和云南樱花等五株古树名术,环境幽静古朴。大殿为三重檐楼阁,寺顶覆瓦,雕梁刻柱,明显不同于藏区碉房式建筑,体现出汉、藏、白、纳西建筑艺术交融的特色。左右两侧檐柱粗重踏实,并作双柱础处理,即在覆盆式柱础上置木雕莲花柱础,以便于更换糟朽檐柱,可谓独具匠心。该寺近年大修,焕然一新。寺旁所产蜜桃,个大色艳,清香甘甜,享有盛誉。寺前湖光山色,农舍田畴,错落有致,景致极佳。
  近年又在寺后南侧坡上,发现一堵奇石,从不同角度看,该石分别呈现男女生殖器形,据考证属极其神秘的人类早期生殖图腾遗迹。石上水缝剖面还有梵文、藏文,经丽江喇嘛辨识,内容可读的有开光经中的吉祥咒、观音大悲咒、金刚亥母咒等。据说,旧时当地婚后无子女者必到此石旁焚香脆拜以求子嗣,凡到指云寺敬香拜佛的民众也必先到石旁拜祭。此石刻经文及生殖图腾遗迹的发现,给指云寺增添了一大奇景。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面积3.8平方公里, 海拔2400米, 人口25300多人(1997),其中,纳西族16900多人。因四周青山环绕,镇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取名为“大研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依西芝”,意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由此可知它是以经济交往事主而发展起来的。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到丽江时,他笔下的古城已是“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居庐骈集、萦坡带谷”,城中的木氏官府则呈现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成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一直是区域政治及民族文化、教育的中心,曾一度成为滇藏贸易、 中印贸易的枢纽。 古城中店铺林立,铜器、皮毛制品、纺织品等手工业制品琳琅满目。做生意的大多是善于经营的纳西妇女。纳西风格的民居鳞次栉比。屋檐下,深巷中,不时可以看到身着 纳西族传统服装的纳西老人 在悠闲地漫步。古城包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
  古城建筑集汉、藏、白等各民族之大成,并具纳西族独特风格, 是中国现存古城中极为罕见、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选址和布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和黑龙潭水系。 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成为古城的一大特色。
  古城中心留有六亩方形广场,称“四方街”,据说这是模拟“知府大印”的形状,象征权镇四方。古城的街道以四方街为中心的六条放射形街道,依山傍水,自然起伏,小巷如网,四通八达,往来畅便,在适当部位留有集散空地。街巷路面均用红色角砾岩(俗称五花石)铺成,雨季不泥,旱季无尘,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格外古朴典雅。游客进城,又有坠入八卦阵中的奇异感受。
  丽江古城水源利用颇具匠心。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流到玉龙桥下,分为西河、中河、东河进入城中,又分为无数支流穿流古城,与散布在城区各处的井泉构成严整的水系, 满足了古城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高原水乡景色。 在古城内的玉河水系上,架有350多座形式各样、风格独特的桥梁。其中,建于明清时期的锁翠桥、大石桥、万子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最为著名。每平方公里占有数比全国著名风景城市苏州还多。正是这一特点,使丽江古城既有山城之貌,又有水乡之容,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城内利用潭泉修建的多处“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池漂衣,更是纳西族人民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
  丽江古城民居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井干式木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优点而形成。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木结构楼房,穿斗式结构,土坯墙,瓦屋顶。布局形式最为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类型。房屋注重局部装饰,如门窗饰以木雕图案,外廊小照壁用大理石装饰,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庭院采用鹅卵石或五花石铺装等,是功能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目前,有32处庭院已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民居。丽江古城平民化的纳西民居和以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为代表的独特文化,构成了丽江古城一幅幅纳西族的风情画卷。
  古城的五花石路,凹凸不平,斑痕累累,是几百年来人走马踏留下的足迹。还有那古朴的四方街,有多少商队在这里云集,有多少马帮从这里走过,有多少旅人在这里顿足……古城的水,穿城而过,水色清纯,明净灵动,是几百年来古城的灵魂所在;街街有河,户户流水,家家垂柳,有多少故事从这里淌过,有多少历史在这里沉淀……有水就有桥,古城河长桥多,有单孔、双孔、三孔及多孔桥,有栗木板桥、石拱桥、条石石板桥和马鞍桥等。那是几百年来纳西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到如今,石板上的千万颗沙砾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古城的人,留着岁月的脚步,从过去走来,朝将来迈去……古城的音乐,宇宙生活的颂歌,穿越时空……这里到处洋溢着一片平和与宁静,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图画。
  在丽江古城观赏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登高凭胜,你可看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二、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四、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51 | 22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丽江玉泉公园

玉泉公园位于丽江古城北面象山脚下,始建于乾隆二年(1737),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泉水从山麓岩石间涌出, 汇集成广约四万平方米深潭,水碧如玉,因称玉泉。四周山青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优美的古建筑点缀其间。其流光溢彩,常引人驻足留连。潭水清澈见底,远处高耸的玉龙雪山倒映其中,美不胜收。
  进至玉泉公园,迎面见有一座涂金绘彩的牌楼,门口四尊石狮,肌理秀美,威武雄壮,过去守护木氏土司衙门,1966年迁此守护玉泉。进门往右,但见垂柳飘指,一潭澄碧,树底天光云影,树梢楼台隐现。沿潭右堤至锁翠桥,桥上古人有联云:“惊涛撼树飞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它生动地描绘了桥边景致。右边桥下三孔飞瀑,水花四溅,涛声如雷,流向古城,玉水河畔,杨柳依依,浓荫蔽日。往桥的左边看,一座五孔石拱桥,长虹卧波一般,将潭一分为二,玲珑俊美的一文亭、得月楼分别屹立内外潭心,四面临水,有桥与岸上相连。此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楼名取自古人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时,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匾额“得月楼”三字及两副对联。一副是集毛泽东诗词句:
  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
  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另一副是郭老撰书的楹联: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全联仅三十字,却写出了玉泉公园的神韵,书法遒劲而洒脱奔放,为公园增色不少。远处玉龙雪山倒遇潭中,可见“雪山四万八千丈,银屏一角深插底”奇景。象山半壁也映入水中,使黑龙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映,景色无比秀丽。
  玉泉北畔的五凤楼(又名法云阁),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高20米,为三叠八角飞檐楼阁,共有20个啄天飞檐,从各个角度看,都见五个飞角,就像五只欲飞的凤凰,故名“五凤楼”。此楼融会了汉、藏、纳西各民族的建筑特点,是纳西古代建筑中的佼佼者,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崇祯十二年春,徐霞客游历丽江,曾留居此楼八日,为土司木增编校杂著并作序,在纳西族文学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在玉泉东畔古栗树丛中,有历代石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园内还有东巴文化研究所和东巴文化博物馆。这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该馆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时也是游客了解丽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处。
丽江文笔山景区

“东壁图书照丽阳,湖边文笔碧霄翔。峰常绚彩何须梦,天字书云为纪祥。列层岫峦皆几案,行云流水尽文章。巨灵千载题春雪,始信如椽出大方”。这是文笔峰的最好写照。取下直指蓝天的巨笔,把文笔海当作一池浓墨,饱蘸挥毫,便可记下豪言与壮语,写下虔诚与执着。文笔山旅游景区位于丽江坝西南的文笔山,土语称之为“抚鲁纳”,意为“黑银石山”,海拔4350米,与北向玉龙雪山遥相呼应,各领风骚。文笔山形如一支巨笔直指云霄,挺拔俊秀,故名。文笔山脚依傍文笔海,宛如一池荡漾碧墨,山中有水,水中映山,“笔”与“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据说,丽江之所以文墨昌盛、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沾了文笔山、文笔海的“灵气”。
  文笔山景区由十二个景点组成,以文峰寺为主要代表。
  1999年文峰寺被列为“99世博会”对外开放景点,同年,丽江文笔山旅游开发公司开始投资进行保护恢复以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使文峰寺重新放射出藏传佛教圣地及旅游胜地的异彩。
  文笔山旅游景区是丽江传统的宗教胜地和观光度假景区,这里不仅以神秘的藏传佛教展示出丽江多元文化的神奇魅力,而且以其超凡卓绝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世人。它不但拥有名刹,灵洞,静坐堂,神泉,圣石,桑纳迦湖等宗教旅游景点;还保持了天然良好的古朴地貌与森林植被,是现代旅游观光的胜地。

文峰寺
  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文峰寺,就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文笔山腹地。
  文峰寺座落于文笔山腹地,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西藏噶玛噶举(白教)四宝法王到丽江,要求知府官学宣倡建庙宇,历时五年修成。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大殿,藏名称“桑纳迦桌林”。意为“秘密宗教圣地及乐天福地的喇嘛寺”,后改名文峰寺至今。历史上兴旺时期曾有公房五大院,僧房二十四院,僧侣多至数百人,规模居丽江寺院之首。现存大殿和僧房二院。大殿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殿内空是宏大,高达4米。寺内有佛像、壁画和古树名木,尤以山茶、杉闻名遐迩。寺周松杉藏密,溪流潺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至今仍为游览胜地。
  文峰寺是中国滇西北噶玛噶举派十三大藏传佛教寺院的最高学府,凡要取得“都巴”学位的喇嘛,必须在离寺不远的静坐堂日夜静坐三年三月三日三时三刻,才有资格主持法事。文峰寺不仅在滇、川、藏地区颇具盛名,而且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的佛教界中也有一定影响。
  1956年,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佛牙),从缅甸接回中国,8月8日,文峰寺迎来佛祖舍利,举行了盛况空前的迎佛牙大典,成为佛教史上一件重要事件,更使文峰寺披上了光辉的宗教色彩。
  1986年10月19日,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来到文峰寺为文峰寺提写藏文寺名“法雨林”,并向寺内赠予《上师本尊诸菩萨画像》11幅及大师肖像,作为寺院宝物珍藏。
  寺庙周围遍布古树奇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茂密的森林,冬可避风,夏可纳凉,环境幽静。借了“南洲第一灵洞”的灵气,修炼者难说能参悟佛性,“圆通冠顶”。
  相传,这里的一块黑石里面藏有开启天国大门的钥匙。如果要到鸡足山朝拜大佛,必需先到此烧香“借钥匙”,拜后返回,再到此“还钥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接踵不断的虔诚信徒,已使黑石发亮,难说夙愿已成为现实。

南洲第一灵洞
  在文峰寺后山中有一灵洞,洞门向东,洞内清泉滴沥,洁净异常,佛教传说是上乐金刚与金刚亥母嬉戏之地。据说,藏传佛教噶举派大宝法王噶玛喇嘛从西藏远道来滇,曾三渡金沙江,终于在丽江找到这一神奇美丽的地方。佛教典籍中把世界分为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驾洲、北俱卢洲。相传,南赡部洲有24个“神灵之洞”,而其中第一个洞便是丽江文峰寺灵洞。洞前壁上题有“南洲第一灵洞”六字及跋语数行,依洞建有灵文阁(静坐堂),为滇西北喝举派13大喇嘛寺已取得“格隆”称号的喇嘛静坐修行处所。据说在此盘腿打坐学经,历时三年三月三日三时三刻结业后,取得“都巴”学位,就能在佛寺活动中主持法事。
  灵洞北侧有一大石,中间附有高1尺、宽2尺,可松动又不能取下的石块,据说石中藏有开启天国大门“华首门”的钥匙。相传迦叶来东土传教,曾在文笔山讲经说法,并在去鸡足山华首门入定前,将一把钥匙留存在此石内。迦叶是释迦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佛教第一次集结的召集人。佛教传说,鸡足山是弥勒佛将来下生的道场,迦叶在华首门守着释迦牟尼袈裟入定,等待佛祖下生时传给他法业。由于这个传说,过去凡要到鸡足山朝佛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香客,先要到文笔山灵洞侧烧香借钥匙,返回时也要到此烧香还钥匙。文峰寺因而成了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成了藏、蒙古、纳西等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象征和标志,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的佛教界中也有一定影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51 | 23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丽江木府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跨过清泉汨汨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气势,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纳西人说起“木老爷”来,就跟我们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样亲切。木老爷,从前就是这座浩大宅第的主人。简单一点说,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纳西民族的“紫禁城”。
  如果说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丽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话,那么在木府,我们将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它是纳西民族发展史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有学者指出,“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留于世的明、清木府古建筑,建筑之宏伟、宫殿之辉煌、雕刻之精致、构件之玲珑、绘画之璀璨,真可谓美伦美奂,无与伦比。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宏,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据《丽江府志》记载,从前的木府殿堂巍峨、布局严谨,仅中轴线就有369米长,中轴线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其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
  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一共因袭相传二十二代。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于公元1381年派出30万大军征讨云南,滇西大理段氏地方政权被明军一举击破,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从汉姓名字。木氏土司为了保持其统治集团姓氏高贵,在社会各阶层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则代代世袭,父子相传,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有的甚至延续到解放以后。一百多年的时光教化一个民族,历代土司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使他们在文化上同中原文化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一致——这种一致性使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获益匪浅,更造就了木氏家族的土司作家群,这在中华各少数民族之林中是非常奇特的。
  今天的木府既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招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他们在游览古城风貌时,信步跨入一个民族曾经辉煌的历史;又是纳西人为自己的祖先自豪骄傲的象征。这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在明代中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纳西、白族各地方工艺风格,同时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所的园林,它介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纳西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一座木府,凝聚了丽江这座世界名城的千年文明精魂和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这火中再生的凤凰,在古城向天长舞,舞出了盛世的辉煌,呼唤着新世纪。
  明代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比较开明,不闭关自守,积极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士,从内地引进文化、医药、教育、建筑、开矿、工艺制作等各方面的人才俊杰到丽江。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古城设“丽江军民府衙署”,丽江古城很快就成为了丽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木氏土司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如以石和木做的三座大型牌坊、木家院、皈依堂、玉皇阁、三清殿、光碧楼、经堂、家庙、万卷书楼、玉音楼等。
  木府门前的石牌坊,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宽9米,高约18米,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盖,匾额上镌刻着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
  这座结构宏伟、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被拆除。
王者气度
  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木府时,座向未按“座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朝向太阳和东方。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亦为皇帝所赐纳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座西朝东的方向。
  古城周围不筑城墙,据说是因为木土司居于城中,一筑城就等于“木”字加个框成了一个“困”字,无异于把“木”困住。
  木氏土司背枕狮子山,山上遍植柏树,如今狮子山上还保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树林,它就是“丽江十二景”之一的“黄山古柏”。除了这一片古柏林,当地民众在20世纪50-60年代义务栽种的大批柏树也日益茂盛,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林。
  在狮子山极目下望,古城栉次鳞比的民居瓦房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苍苍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木土司的府第虽有王者气度,却一反中原王城“居中为尊”的传统,将府第建于城南一隅。而作为全城中心的则是商贾云集的四方街,纵横交错的街道从四方街这一商贸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
  从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乡村集市,最终也因商业贸易而繁荣。这与古城千百年来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的历史密切相关。
  木土司的宫廷式建筑在明代已蔚为壮观,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就曾惊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明代古城居民已达千余户,民居建筑颇具规模,徐霞客曾描述当时丽江古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民居繁盛之景象。
    丽江华坪傣族部落
居住在华坪的傣族,是中国乃于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人口有6000余人,其祖先在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从版纳、德宏等地迁徙而来。据史书记载,那时傣族已进入部落联盟时代,强大的政权组织和人口增加,使之向外四处扩张,在唐时南诏王攻破滇西各地后,为了“以实其地”,采取“迁其种居之”的政策,傣族也随之移民,来到了华坪等地。
  华坪傣族因为世代与汉族、彝族、傈僳族等民族杂居,远离版纳、德宏等傣族中心,在民居、服饰等方面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当地汉族基本相似,但在华坪地区,你细心观察,仍能找出其傣族主要的民族特征。
  首先是它的居住环境。从华坪县城出发,到新庄乡的天星或石龙坝乡的龙井、临江等傣族地区,你会发现其居住环境类似版纳、德宏,沿河四周,绿色葱葱,伞盖式的大榕树,一排排芭蕉林,一丛丛竹子,还有那高大火红的木棉树,一切都是亚热带景观。傣族定居很有特点,大部分是沿河而居,在华坪形成两个主要聚居点,一是在金沙江边石龙坝乡的龙井、临江,二是在新庄河旁新庄乡的天星。傣族多居住在河谷地区。那里水源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甘蔗。傣族人也常说:哪里有“爬翁菜”(一种可食性植物),哪里的水源就好,我们就在那里安身。
  其次是饮食习惯。傣族主食是稻米,除自产的蔬菜和肉类外,有其独特的风味。如喜欢在食物中加酸味,一些树的嫩叶,经过精心调制,是难得的美味;经过几道工序做成干酸菜,是傣族必不可少的佳肴;还喜欢吃土蜂,水中生长的青苔。
  另外是过泼水节。每年的四月清明节后十天,即傣历的新年,华坪傣族都要过泼水节,时间为三天,前两天为送旧,最后一天为迎新。在华坪要参加傣族泼水节,你得乘车到金沙江边石龙坝乡的龙井、临江,那里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区,泼水节活动传统又具代表性,放高升、丢包、荡秋千,还有青年男女借以寻爱求婚等活动内容富有傣族色彩。
丽江华坪龙宫洞
龙宫洞,又名豪猪洞,位于华坪县楠木乡梭罗箐,距县城9公里,是近年才开发的景点。山里人传说,由于南海龙王受不了夏日的炎热,便寻遍千山万水,欲找一个乘凉的好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龙王找到此洞,并在新春带着龙子龙孙至此乘凉,所以这洞才叫做龙宫洞。
  该洞入口狭窄,洞内大厅高达9米,宽20多平方丈,有地下河相连,其深莫测,四周岩溶地貌发育,钟乳石星罗棋布,姿态万千。最妙处是中央的擎天玉柱,好似《西游记》中南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它拔地而起,伸至洞顶,一股泉水从柱体上飞流直下,又汇集为潭,清澈见底。柱旁生一小岛,宽、高均有丈余,上有玉树琼花,楼台亭阁,菩萨宝座,幻化多姿,令人遐思神往。
丽江永胜古坟林和古城遗址
古坟林隐匿在“管理所”之东、松柏相间的山坡上,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上万座他留古墓,可辨认碑文的就有3000座。墓群年代起自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迄至民国初年,尤以清代居多。带着三个谜走入古坟林,你便可脉络清楚地看这个景点。
  首先是它的辉煌之谜。你会发现,所有墓都用青石垒刻,且是扣着“石帽”的建筑风格,有的还立着华表呈示墓主的显赫,有的刻着图腾和神兽,最早的古墓建于明嘉靖年,最多的是清代。这样罕见规模的古墓群,对仅有二万人口的他留人是个奇迹,而当年的他留人曾是一支什么样的民族,则是一个无法知晓的谜。
  其次是它的汉文化情结之谜。你会注意到,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而古坟林的碑文却都使用楷书汉字,且用语严谨,词句规范并不亚于中原古墓,多记载了明初屯兵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实。碑额及边框内容多为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吉祥辞令,如“佳域”、“英气留片石、仁风著千秋”等等。这与现实生活中他们说他留语与写汉语的情况相吻合,很久前的他留人和汉族是什么关系呢?
  第三是它的布列之谜。细细看,你会发现整个坟林以姓氏划成不同片区,同姓葬在一个片区,绝不混杂,他留人的所有姓氏也都有自己的茔区,这片坟山碑林墓群,系彝族支系他留人四大旺族葬区,南部是程、海、蓝三姓族葬地,中部是王氏家族葬地,似乎有着约定俗成的界限,而又连成一片。据碑文可知,除个别三碑并立而外,通常是双碑并立的一夫一妻合葬墓。沉寂的墓群仿佛是一支建制严格的军队,它还昭示着什么吗?
  古城遗址紧依在古坟林之南,这里东、北、南三面环山,西面是开阔坡地,东西、南北各长约500米,当年的城池曾在三面屏山上筑有城墙,今天看遗址,仍可想见它当年的易守难攻。而百年前,它却谜一样被毁弃,并从此没有一户他留人返回近在咫尺的城址。现在遗址上的自然村叫营盘村,村民已全是后迁来的汉族。
  走入遗址,你还能在营盘村东侧的村道上,找到残破的古排水沟旧痕和城门石狮的台基,以及几个石砌的古水井,几段掩在灌木丛中的城墙断基。遗址东侧有一个叫“大德寺”的古迹,散落的残砖断碑可以猜想此寺当年的香火兴盛;遗址南侧还有一叫“梅云洞”的石崖,崖壁上有北胜州土知州高斗光题于1661年的字刻:“谁能超世界,共坐白云中”,龙飞凤舞蹈家、闲脱志高的笔迹也只是佑证此城谜一样的曾经有过的辉煌。
丽江永胜羊坪水库

羊坪水库位于永胜县城东北30公里,因坝址在羊坪彝族乡境内而得名。该水库坝高50米、长168米,设有坝后式水电站,水域面积2平方公里,养鱼水面1575亩,海拔2460米,为丽江地区中型水库之一,具有灌溉、防洪、发电、养殖等效益,并有旅游开发之价值。
  羊坪水库宛如明珠,镶嵌于苍翠的群山之中,库内碧水粼粼,湖岸曲折多变,松杉苍翠,花木繁盛,湖光山色,美丽迷人。境内塔尔布忍山是永胜第一高峰,海拔3953米。山顶冬春积雪,山间森林密布,繁多的植物种类垂直分布,层次分明,酷似人工造化。绚丽多彩的高山阔叶杜鹃密布山腰,春夏时节,红白黄紫竞艳。珍贵的红豆杉遍布山中,蓄量丰富,颇有开发价值。从羊坪水库到塔尔布忍山,沿途绿树成荫,碧水长流,花草如海,令人往返留连。
  羊坪为彝族世居之地,与宁蒗县一山相承。这里有别具特色的婚丧习俗,原汁原味的饮食习惯,能歌善舞的高原男女,可谓小凉山彝族文化的缩景。
  羊坪水库与灵源箐风景区一线相连,有公路通县城,是旅游观光、民俗考察的好去处。
    丽江白沙

白沙壁画
  白沙是丽江壁画的主要聚集点,明洪武十五年,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率众归附明朝,得明太祖“钦赐姓木”,木氏土司秉“纳百川精神”、“窥中原之脉”的思想,积极引进内地先进文化和技艺,在白沙大肆修建庙宇二十余处,并邀请汉、藏、纳西族画师在这些殿宇四壁作画,而大宝积宫和琉璃殿及大定阁是保存明代壁画较集中之处。
  白沙明代壁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大宝积宫壁画。走入其中,你会看到有壁画12幅,上面绘有167个形象,内容全是宗教题材,如来佛图、四大天王及四佛子图、喇嘛教三金刚图等,他们形态各异,绘制精细,色调柔和,表现出明代佛、道、喇嘛教在丽江的融合,这种对多种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是白沙壁画的第一个特点。
  你注意看,壁画中有当时民众的狩猎、捕鱼、打铁、砍柴、纺织等劳动场景,有跑动的骏马、盛开的花,还有山林、田舍、花草鸟虫等,既使是画中的宗教世界和宗教人物,也妩媚动人,富于人情味。世俗化生活的反映是白沙壁画的第二个特点。
  壁画是从明代到清初二百年间,先后由汉、藏、纳西等民族画师陆续完成的,画师人根据各自对佛陀世界的理解,在不同的时间,不断在壁画上表现,层层相继,它既有纳西族东巴教的粗犷,又有藏族喇嘛教的鲜艳,还有汉族佛教的庄严宝相,各民族艺术交流与汇集是白沙壁画的第三个特点。
白沙古建筑群
  出束河沿柏油路继续北走,约五公里后左转,进入一段约一公里长的碎石路,路尽头处为一古老的村落,这就是白沙村,村前有一个足球场,球场四周分布着一座座古老的殿宇建筑群落,在古柏的映衬之下,显得苍色壮观。这些建筑是明代木土司政权在其鼎盛时期兴建的,你可观赏明代纳西族建筑艺术。
  以球场为中心,这些明代殿宇建筑群方位如下:西面是大宝积宫和琉璃殿,这是一个三进式院落,前门入院,第一个是琉璃殿,过琉璃殿,里面另有一个大宝积宫,二重檐,气势宏敞。东面是文昌宫,远看像一个戏台,文昌宫为二进式院落,殿宇规模壮观,院内多树木花草。北面是大定阁及金刚殿,入门处有雕花石柱,殿上有攒尖顶,殿中四壁镶有大理石。
雪山本草诊所
  在白沙,你一定得去认识一位地道的纳西族神医和士秀老医生,他一生躬耕行医于乡间,遍尝雪山百草,其精神和人格,会让你难以忘怀。
  在大宝积宫和琉璃殿南侧约20米处,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沿此小巷西走,出巷口便见一条南北向的街,这就是白沙街,再沿白沙街北走约50米,在街旁西侧有一古旧的店铺,门上悬挂有“玉龙雪山本草诊所”木牌。这是一个奇异的诊所,令国内外的游客着迷,并慕名前来探究。
  当你走进诊所,在品尝主人为你泡制的药茶时,伴着一隈清香回甜,你会感到诊所的魅力全在于它的主人——75岁高龄的和士秀医生。
  首先,和医生隐居式的简朴生活方式,完全是纳西族式的,它古典而又超然。不足10平方米面积的诊所,木板门前,旧报纸糊的墙面,地上一袋袋采自雪山的中草药,以及和医生鹤发童颜的布衣形象,让你十分好奇和崇敬。
  其次,和医生独特的行医思想——“无德不成医”、“无信药不灵”,如雪山般圣洁和清纯,令看病者身心豁然。和医生“谈病不谈钱”,看完病后你会从他手上接到另一付药方——和医生亲笔书写的一张祝词,那家常话般的关爱,带给你的是一个健康的心情。
  另外,和医生热情好客,他能用纳西语、汉语、英语自由与你交谈,尤其是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你惊异。和医生朋友很多,诊所门前的几大张名片布栏和国内外各种传媒的报道资料,会让你饶有兴趣,此情此景,你会被一个真实、简朴但却“富有”的纳西老人所感动。
  和医生的独生子和述龙承继医业,并精通英、日语,从他身上可看到和老医生精神的传承和影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51 | 24 楼
yingerlee
风里来的人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7
发帖: 6225
威望: 4185 点
金钱: 290 静电币
支持度: 12007 点
在线时间:901(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06
最后登录:2010-06-24

 

丽江宝山石头城

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处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纳西人家聚居在一块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而得名。石头城三面均是悬崖绝壁,势如刀削,猿猴也难攀爬上来。岩石上的居民在四周加筑了一圈五尺高的石墙,使石城更易防御和掩护,整个石头城唯有南面一道天生石门可供出入,关上城门就成了万无一失的安全岛。
  宝山石头城建于元朝初年,是当时云南行中书省丽江路宣抚司所辖七州之一的宝山州治所,也是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所道“元跨革囊”的地方,现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刺宝鲁盘坞”,“刺宝”是最早居住此地的纳西首领名字,“鲁盘坞”意为白石寨。《元史·地理志》记载:“其先自楼头(今宁蒗县永宁乡)徙居此二十余世。”南宋末年,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乘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翻越太子关,抵达宝山城,进而攻灭大理国,乃至统一了全国。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宝山县,两年后升为宝山州,管辖今大具、大东、鸣音、宝山、奉可五乡范围。
  宝山石头城东临金沙江天堑,南靠岩可渡绝壁,西依牦牛岭险峰,北据太子关屏障,四周山坡辟为梯田,是古代纳西族由“依山负险、酋寨星列、不相统摄”的游牧阶段转向转耕的历史写照。
  宝山石头城海拔2326米,城周梯田连绵,冬春麦浪荡漾,夏秋禾稻飘香,把城堡装点得生机盎然。人们白天出城耕作,夜晚回家休憩,别有一番情趣。这里还保留着纳西族古老的民俗和歌舞,颇有发掘研究价值。宝山石城正以惊险独特的地势、巧夺天工地设计和古朴原始的风貌,展示着神秘的风采。远道而来的旅游者,往往产生别有洞天的强烈感受。
石城民俗
  沿石城南面小道,拾级而上进入石城,你会看到城内房屋井然,巷道纵横,宅院相邻,有近百户人家。往来居民祥和,与你闲坐聊谈城外之事,如家人一般。石城里街巷狭窄,但并不闭塞,也无碍交通,人们顺势就地建城,地面不平坦,却是天然石路。石城里民居群落,全部随岩就势,有的柱磉桌凳等均利用天生岩石稍加修琢而成,有的凿厨中巨石为灶,有的把庭院中的巨石凿成水缸,有的甚至将房中巨石修凿成石床,所制作的很多生活用品可谓巧夺天工,支配和利用自然的科学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住在石城里的居民善于农耕,他们把家园建在巨石上,把生活开垦到了巨石之外的土地上,他们垒造梯田,兴建水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形成层层梯田环绕着巨石。5月麦熟,10月稻黄,碧绿金黄的麦海稻浪托举着巨轮般的石城,是石头城最美的季节。
忽必烈革囊渡江遗址
  石头城北面的陡峭岩峰,纳西人称为“刺伯太子关”,是为纪念忽必烈率领蒙古军队过此险关而取名的,当年千军万马的蒙古军队就是从宝山石头城下的金沙江对岸革囊渡江,南征大理国。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元太祖成吉思汗遣太子忽必烈攻打大理国,忽必烈率元军由甘肃临洮翻越康藏高原,兵分三路进逼丽江,忽必烈亲率中路军,经宁蒗永宁直抵金沙江边,隔江与石头城相望。当时纳西族首领麦良审时度势,毅然选择了归附蒙古军的战略,他亲赴石头城金沙江边的刺伯渡口,打开寨门,援引蒙古军革囊渡筏。蒙古军队进入宝山,经过一座陡峭的岩峰,据传此岩峰是玉龙雪山的尾巴,雄奇险要,蒙古军顺利逾越后,麦良便将此岩峰取名为“刺伯太子关”,以志元太子忽必烈经过此岩峰。
    丽江玉龙雪山云杉坪

离开黑白水河,沿河边公路向雪山腹地深处走,约一公里路程,便可见一个停车场,这里是云杉坪索道下部站所在地,位于玉龙雪山锦秀谷白水河旁,由此上升可直达上部站处的云杉栈道。去云杉坪可乘缆车或步行爬山两种方式,云杉坪索道全长约1000米,上下高差约300米,运行时间约20分钟便可到达上部站云杉索道。如果步行爬山,山路与索道相伴左右,到达终点时间约需一小时。云杉坪索道依山傍水,无论你乘缆车或步行爬山,你都能领略四周风景,白水河清澈见底,两岸树木郁郁葱葱,雪山诸峰千姿百态,相互映衬,心旷神怡是你此时最好的感受。
  由上部站到云杉坪,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你会看到又高又直的云杉,一棵连着一棵,林海茫茫,有的云杉上还挂着长长的“胡须”,有的穿着一层茸茸的“绿衣”,清新的空气弥漫在林间。穿越原始森林的路为木板搭成,蜿蜒伸向森林的尽头,你会发现这种木板路别具一格,它由栗木铺成,形如栈道,故名云杉栈道。它左右有护栏,上下有阶梯,方便而富有情调。对你而言,脚踏木栈道,雪天不滑,雨天不泥,干净舒坦。
  乘上建在白水河山庄的登山缆车,只需十分钟就可以将你送到缆车上站,然后再沿着林间辅设的木板栈道,或骑上当地彝家姑娘出租的丽江小马,就可以到达玉龙雪山的又一佳境——云杉坪。云杉坪是玉龙雪山东面的一块林间草地,约0.5平方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雪山如玉屏,高耸入云;云杉坪环绕如黛城,郁郁葱葱。在云杉坪周围的密林中,树木参天,枯枝倒挂,枝上的树胡子,林间随处横呈的腐木,枯枝败叶,长满青苔,好像千百年都没人来打扰过,就像一个天然的乐园。云杉坪辽阔无边地展开在玉龙雪山下,那高大的山峰像一个白发苍苍的法师坐在诗人的“荒原”尽头,把那些巨大的云块玩弄于鼓掌之间,只有黑白水河与它的孤寂默默相向。
  在云杉坪旅游,你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是观景,由近至远,层层推移,立体景观,多姿多彩。首先是脚下的草坪,平缓而起伏,连绵千米。春夏是碧草连天,山花浪漫,秋天是一片泛黄,冬天则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四季颜色变化,你从中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其次是草甸边缘的森林,在雪山与草甸之间形成一个天然屏障,在你的视线中,它色感沉厚,如默默守望这片草甸的牧人。最后是玉龙雪山,它高耸入云、荡气吐雾,巨大的身影仿佛从空中俯视着这里,像严父慈母般将草甸拥入它的怀抱。
  第二是探秘,云杉坪是纳西族圣洁之地,由此可通往纳西族传说中的理想天国“玉龙第三国”。东巴经记载的“玉龙第三国”里“有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完的鲜果珍品,喝不完的美酒甜奶,用不完的金沙银团,火红斑虎当乘骑,银角花鹿来耕耘,宽耳狐狸做猎犬,花尾锦鸡来报晓。”过去,美妙的“玉龙第三国”吸引了多少纳西族青年男女,当他们的爱情在世间受到阻碍时,他们就会来到云杉坪,双双殉情。他们认为,云杉坪是通往“玉龙第三国”的理想之地,在此殉情可摆脱世间烦恼,升入到理想的爱情国度。因此,云杉坪也成为一个浪漫而充满凄情的地方,你沿着草甸和森林边缘寻觅,内心会有一种神圣和敬意。
  第三是欣赏民族歌舞,在云杉坪四周,你会看到一些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姑娘,她们在草甸上、森林间轻歌曼舞,为你雪域草甸之旅增色添彩,你得学会识别其服饰:身背“披星戴月”服饰的是纳西族姑娘,而头戴彩线锣锅帽的是彝族姑娘,你可以借她们的服饰,在此留一张“民族像”,还可以加入其中,手挽手跳一次民族舞。
  沿着马道上去,听着铜铃叮咚,伴着马蹄声声,您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可以走得很高很高,可以走出一条永不消失的遐想之旅。在理想的“玉龙第三国”,钟情的恋人可以尽情地躺在雪水滋润的鲜花丛中,可以饮着最靠近天国的无比晶莹的天赐露水,可以沐着清纯无比的皎洁月光,长久地相守直到永远。
丽江玉龙雪山玉峰寺

走近雪山,你会看到一棵奇树,它在雪山南簏,因为禀承雪山灵气,每年开花都是两三万朵,故名“万朵山茶”。因为是天下第一奇,所以引来无数的观光客。
  从白沙东行转回到雪山公路,沿路前行约一公里后西转,再行走约4公里,便来到了雪山南簏的著名寺院玉峰寺。玉峰寺位于丽江城北玉龙雪山脚下,离城15公里,该寺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与福国寺、普济寺、文峰寺、指云寺并列为丽江城郊五大喇嘛寺。规模最大时有九个院落,现存大殿及上下两院。寺周松柏茂密,泉水潺潺,汇集成潭,风光秀丽。寺院内外种有山茶、樱花、含笑(十里香)、山玉兰(夜合欢)等名贵花木,尤以上院中的“万朵山茶”驰名中外。 该喇嘛寺虽小,却有一棵“山茶之王”而驰名中外,每当春暖花开之时,万朵茶花竞相开放,似绚丽多姿的红霞交相辉映,映红了四周方圆。如果置身其中,花枝牵衣拂面,人在花树下,花在人丛中,令人目眩神迷,人云:“云南山茶甲天下,丽江山茶甲于滇”。玉峰寺大殿为四合院布局,由门楼、大殿及两虎组成。布局和谐对称。大殿坐西向东,重檐歇山顶,正脊饰宝顶,两端饰兽吻。大殿总面宽 16.3米,总进深12.6米。上檐作三桃如意斗拱承托,下檐作弧形轩棚装饰,具有较强的清代建筑风格。室内4棵金柱作垒金盘龙浮雕。顶八角藻井绘密宗佛祖坐宫,横梁裙板绘20个佛像,画面线条简洁,具有藏族“唐卡”风格。
  这里林木茂盛,风景优美,而万朵山茶就深藏其中,你可一边浏览寺院,一边观赏这棵奇树。 云南省园林专家考证,万朵山茶植于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年历史,这株山茶,有几个特点:
  一是花开万朵,花期长。每年立春初放,立夏花尽,7个节令共100 多天中,先后分20余批开放,一批未蔫而一批又含苞待放,每批干余朵,总共要开2万余朵,每朵有5~7寸盘子那么大,“新花开时老花落,瘦红才罢嫩红来”。
  二是立地可赏。一般古山茶,多为树干高疏,宜远观,不可近赏。所谓“远望一树红,近看凌云中”。玉峰山茶,树高不过3米,主茎粗加厦柱,枝干盘纽错综,巧妙地编织成三坊一盖的大花棚,前面长4米,两侧各有3米多,顶上是面积达40多平方米的花盖,冠幅达56米,几乎遮满了整个院落。游人进院,花枝牵衣拂面,花朵在眼前头上竟相开放,“人在花树下,花在人群中”,茶花人面相映红,令人目弦神迷。如此奇特造型,既免风吹霜冻,又供游人近赏,足见培植者的匠心。
  三是一树两品,并杂开化,鸳鸯并列。云南园林专家近年考察认为,此树原以红花油茶为砧木,狮子头茶种为接穗,嫁接后因原树砧森林侧枝并茂,于是形成红花油茶和多瓣狮子头并杂面开的奇观。狮子头花大如七寸瓷盘,色如玫瑰般艳丽,并蒂而开,九丛花蕊,十八瓣花瓣,人称“九蕊十八瓣”;红花油茶单朵开放,顔色深红,俗称“照殿红”、“童子面”。两种茶花并杂一树,花开时节,远望像大树霞林,加上雪峰衬托,呈现出“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的奇景。另一种是“单蕊山花”,喷雪吐焰,花朵只有五寸盘大,有的单花缀枝,有的并蒂开放,枝条交错,难解难分,令人惊奇。原来,这是两株不同品种的山茶并肩长在一起,天长日久,变得密不可分,俨然是一株了。 此树由寺内喇嘛,一代传一代精心培植,多年来,他们在其冬眠后期施肥,还用菜油擦树干和浇灌根部,增加养分,因而树干光滑,树老不衰,枝繁叶茂,应时开花,久开不败。
  花开之盛,有时远远望去如火树花团。曾有人用“苍然老树皆谁种?照耀万朵红相连”来形容这棵神奇的山茶树。
  北面偏院中,还有两株搭成牌坊的云南含笑,俗称十里香,十里香也是名贵花种,以清香取胜,俗传花香可传十里,故名。花朵呈月白色,花体不大,但朵数密集,每到花放,院里院外,清香洋溢。花期从严冬到次年暮春,清香长飘古刹。玉峰寺万朵山茶与云南含笑齐放,届时游人如潮,无不称绝。
丽江玉水寨高山草甸

纳西族远古时候是靠游牧为生的,对草甸的感情十分浓厚,他们把草甸保养得好好的,决不允许任何人来破坏。还把草甸视作是大自然赐予的财富,养起了肥壮的牛羊。草甸里有丰富的花卉和药材,一年四季野花不败,每年四月报春花开,到十月枫叶落地,草甸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美丽野花。纳西人对玉龙山上的云杉坪、牦牛坪倍加赞美,也许他们对草甸的感情就是原因之一。草甸里散布着许多小水潭,这些是纳西先民挖掘的,这样就便于在放牧时给牛羊饮水。相传,玉龙神在神泉水中戏水游玩,累了就躺在玉水寨的草甸里沐浴阳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Posted: 2007-08-08 12:52 | 25 楼
babyxuewei
级别: 禁止发言


精华: 0
发帖: 39
威望: 43 点
金钱: 421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2(小时)
注册时间:2008-05-23
最后登录:2008-05-2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Posted: 2008-05-24 19:26 | 26 楼
«1 2 » Pages: ( 2/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美丽贴图 Beauty Corner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