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7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blog中文翻译

FAQ

1.我想加入你们的团队,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我们不会限制你的翻译内容,也不会要求翻译速度,你愿意什么时候翻译都可以,我们只想看到更多国外优秀的文章被翻译过来,能激发更多智慧的火花。

诗人多多写过“我始终欣喜有一道光在黑夜里/在风声与钟声中我等待那道光”,我不知道那道光是什么,只是希望“blog中文翻译”象一道光,能引发更广阔的思考。

如果你有翻译的信念和热情,请与我联系:mimiqiao # gmail.com

2.这个站点翻译什么样的文章类型呢?

我们站点翻译四大类的文章:网络、管理、中国、媒体。每一分类下面,还有若干二级分类。

网络的所有方面都可以,最好能择选经典或者时效性强的文章;管理方面,简单易读、对读者有启发的文章;中国方面,能从不同视角看待中国的文章;媒体方面,着眼于媒体变化的文章。

当然,以上只是大体的框架,没有过多的约束,如果你觉得你翻译的文章与上面的分类都不太符合,也可以自己建立二级分类。

3.有关版权问题的疑惑。

我觉得如果是blog上的文章,翻译之前可以写信去寻问原作者,作者一般都会很高兴你来翻译的。

而且,在每一篇翻译的文章开头,都要说明文章的原始出处,作者以及发表时间。并且严格遵守cc协议。

4.我可以转载“blog中文翻译”上面的文章吗?

当然可以!只要您遵照创作共享版权协议,要求署名、非商业和保持一致,我们非常欢迎非商业的转载!

但须注明出自“blog中文翻译”,保留中文原始链接,此外还必须标注英文原文标题和链接。我想这是网络上基本的礼貌。

5.翻译的过程是怎样的?会不会重复翻译?我担心翻译不好怎么办?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只要自己真正对此感兴趣,才会有翻译的热情。所以,我们不限制必须翻译什么。如果担心自己会和其他成员重复翻译,可以先在我们的group中声明要翻译的文章;如果担心自己一个人翻译不完,可以寻找合作翻译者;如果担心翻译得不够准确,可以询问团队中的任何一员,是否愿意审校。

6.我如果进行了翻译,会不会有相应的报酬?

总地说来,这里秉承了“Open Source”的精神,不会有直接的酬劳。

但如果有相应的媒体约稿,我会尽量推荐大家的文章。而且之前已经有过先例。

7.你们的文章有备份吗?

我们采用了Wordpress的后台,并且安装了backup/restore插件,我会勤于备份,不会辜负了翻译者的汗水。

8.blog中文翻译成员平时通过怎样的联系?

我们大部分是通过google group参与讨论的。更进一步地,我们协作翻译的话,会通过writely站点。

9.“blog中文翻译”的缘起是什么?我记得曾经有一段话“年度最倒霉的blog”,是怎么回事?

“blog中文翻译”站点成立于2005年6月份,最早在blogsome建站,我的个人想法就是自己读英文的速度还很慢,更愿意读中文的文章。建立一个翻译小站,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英文水平,又可以把好的文章分享给国内每一位读者,遂与Qenghis一同建成。

建站伊始,“blog中文翻译”就是一个开放的团队blog,欢迎每个人加入进来。我们努力成为一个积极认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团队。而且,我也非常幸运地结识了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友,你们的翻译使小小的站点熠熠生辉。感谢你们每一个人!

不过在2005年7月,blogsome被封闭了(现已解除封锁),我们站点被迫转移到blog-city,2005年8月,blog-city被封闭,我们站点再次被迫转移,同时非常感谢zhanbin的热心、无私帮助,落户在blogbeta。但很不幸,2005下半年,由于空间商的不负责任,导致数据两次完全丢失,故有“年度最倒霉blog”一说,实际上为戏谑之语,不必当真


@ http://chn.blogbeta.com/faq/



本站采用创作共享版权协议,要求署名、非商业和保持一致。本站欢迎任何非商业应用的转载,但须注明出自“blog中文翻译”,保留原始链接,此外还必须标注英文原文标题和链接。提醒:如果转载本站文章,你的站点也必须遵循同样的创作共用协议
Posted: 2006-07-22 22:51 | [楼 主]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7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网络互动站点的1%规律

原文地址: http://technology.guardian.co.uk/weekly/story/0,,1823959,00.html?gusrc=rss

Charles Arthur ,July 20, 2006




什么是1%规律?

这是一个根据统计得出的大致规律:100个在线的群体中,有一个人创建内容,10个人参加互动(讨论或提出建议),剩下的89个人只是在旁观。

在著名视频点播网站YouTube上就可以看到这个规律,这个网站只花了18个月的时间就占据了60%的在线视频点播市场。

统计数据如下:每天有1亿次下载和65000次上传(来自Antony Mayfield的数据),也就是说每1538次下载才会有一次上传。每个月访问的独立用户有2000万。

上传者在下载者中所占的比例为0.5%,但注意这只是该网站的上升时期;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YouTube(况且人们可以从任何网页中嵌入YouTube的视频下载链接,下载比上传容易的多)。

另一个社区形式的互动内容创作平台,Wikipedia的数据:50%的维基页面由0.7%的用户编辑,超过70%的页面只被1.8%的用户编辑过内容(来自Church of the Customer的数据)。

早期的相关数据表明80%的站点数据由20%的用户创建,但在如今这一比例正在逐渐降低。那些Web2.0团队们需要思索一些问题了。实际上,一个过多追求互动体验和由用户创建的内容的网站将会看到10个人里9个人基本都是匆匆过客。

雅虎的Bradley Horowitz指出雅虎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在雅虎社区(Yahoo Group)里,1%的用户创建了讨论组;10%的用户活跃在互相讨论、发起新主题中;100%的用户从以上这批活跃用户那里获取信息。



(Morler投稿翻译,欢迎访问http://news.game4fun.cn新闻博客,专注于digg、boing
boing网站上简短新闻的中文翻译,希望有意者合作参与)
Posted: 2006-07-22 22:57 | 1 楼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7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普通人的力量

People Power
By Chris Anderson
Via Wired Magazine @ http://www.wired.com/wired/archive/14.07/people.html



最早是蒸汽机取代人力而带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接着福特的流水生产线的发明,以及在钢铁和塑料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接下来则是硅谷和信息时代。每个时代都是由更为高效、低廉和普及生产方式所刺激,它将生产效率的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改变了整个世界。

现在我们有着由业余人士组成的一只志愿工作的团体。我们且称之为合作生产。从Amazon到Myspace再到Craiglist,这些互联网企业正在用户贡献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他们商业成功的基础。这或许是第二代互联网最为引人注目的表现。从Blog到视频分享,它的生产工具是完全民主化的。而它增长的动力则来源于普通人的闲暇的时间、才能和本领。当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创造出一个分散而巨大无比的劳动力来。

证据就在我们身边。较为人所共知的包括Wikipedia和Yahoo的Flickr图片共享服务。在SecondLife里面有完全是由其用户偶然创造出来的领域。YouTube让人兴趣盎然的视频分享技术则吸引了无以计数的观众。

我们在网上随意留下的各种痕迹也将成为一所金矿。Amazon和Netflix的价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成千上万的顾客评论。你在Amazon上的点击可以为后来者带来更好的推荐。你在Google上的搜索的词汇和得到的相关网页将给精心设计的搜索算法以回馈。你点击上面的广告不仅仅给Google带来利润,他们也会告诉你对下一个广告商如何收费。这些企业找到了驾驭集体智慧的方法,将原本潜伏而迷失的信息抽取并利用出来。

但是真正的奇迹则在于上百万和我们一样的人,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劳动使得互联网迅速发展起来:8000万MySpace页面,4000万Blogger和近百万的维基编撰者。它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由崇拜者、评论和志同道合者所组成的分享文化。还有开源软件,改变了企业服务器(Linux)和用户桌面(FireFox)的格局,并赋予了IBM新的生命,这家公司的繁荣正是因为他们在合作生产出的代码上构建自己软件和服务。

之前的工业革命也是构筑在个人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那时候工作仅仅是工作。劳动者按其劳动时间计算工资,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办公室隔间。今天的合作生产则完全在一个非商业的经济基础上运作。它的货币是声誉、表达、报答,Whuffie(译注:Cory Doctorow的一本科幻小说中所通行的货币)或者兴之所至的即兴。

这些听上去有那么一点点60年代乌托邦的味道。毕竟马克思本人认为工业无产阶级将向资产阶级造反,并建立一个工业生产方式为劳动者所有的的国家。在网志空间中也不难发现这种乐观的凯旋情绪的回响。

但是将合作生产和反资本主义则是错误的。这不是业余人士与专业人士的对抗;双方都各自获益。企业并不是仅仅在利用免费劳力;他们也创造出供人们表达的工具。那些喧闹的乌合之众并不能代替企业;他们提供新的资源促使新一代的企业的成长,他们理解在好莱坞视野之外的才干,明白信用大于激情的道理,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某地某人有用的知识。

谁在从事这一行?
Amazon
共同评论

Google
用户为基础的算法

News Corp
8000万的Myspace页面

Yahoo
Flickr图片分享


(编译:Undersound)
Posted: 2006-07-22 22:59 | 2 楼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7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搜索引擎优化十大误区

有没有想过人们对搜索引擎优化(SEO)最大的错误认识有哪些?我找出了十个最流行,却一次次改头换面出现的错误观点来介绍给你。这是那些正寻求雇用SEO公司或准备自己做SEO的人的必读文章。

误区1:所有的元标签都是同等重要的。

某些元标签(meta tags)确实很有用,但有些就不是。我已经说过很多次。搜索引擎越来越倾向于依据网站本身的内容来判断,而不是元标签信息。某些(不是所有)搜索引擎接受使用描述标签(description tag)。关键字标签(keyword tag)也是如此。关键字标签更多是被散布垃圾广告者(spammer)和一些利用软件来搜索连接伙伴的人使用,而不是搜索引擎。在我看来,你需要认真处理一下的就只是机器人标签(robot tag)和描述标签而已。

误区2:你应当每周/每月向搜索引擎提交站点。

说实话,任何站点,我从来没有提交过第二次,有时甚至一次都没提交过。如果你提交过一次,很好了。搜索引擎会自己回来的。有时你可以通过获得一个高流量或高PR的站点连接来加快收录。搜索引擎会找到你的URL并自动索引你的页面。

误区3:SEO太贵了。

其实SEO可能是最具效果价值比的网络营销形式。系统性的建立和维护SEO比PPC(点击付费广告)或条幅广告便宜很多。使用PPC或者条幅,你按点击或浏览付费。而使用SEO,所有点击全是免费的。你只需支付建立费用,然后监测你的站点页面。

误区4:PPC比自然的SEO更有效。

从短期来看……是的。从长期看……错。你会问,为什么?搜索者对经过有机SEO处理和通过PPC推广的搜索结果的偏好大概是5:1。人们相信自然搜索返回的结果才是最相关的。人们也知道搜索结果右侧的是赞助广告。他们老早就明白,只要肯出钱竞标,没有什么关键字买不到,也不需要什么相关度。所以,长期来看,构建SEO确实比PPC更有效,特别是考虑到自然排名的话。要排到前5名或许要花些时间,不过一旦达到(并且假设你能维持),这比从PPC广告中的获益会大的多。

误区5:雇用一个在家的SEO专家更便宜。

雇用一个在家工作的SEO专家,主要的问题是你得按小时付款。大多数SEO公司是按项目收费。他们并不管到底花多少时间,你一次性付款就行了。当你雇用一家公司,就相当于你得支付费用给一个SEO专家团队。但支付统一的费用会更节省,而且加快完成的速度。此外,SEO公司有人专门负责各种工作——书写、提交、重新设计站点、张贴页面等等。要找到一人能胜任所有这些工作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误区6:我能否只优化首页的关键词?

你可以而且应当优化站点内所有页面。每个页面应该有属于它自己的关键字,每页不超过3个短语(1个更好)。

误区7:我只要用正确的关键字密度来写内容,我的站点就能提升排名。

错,特别是如果你想在Google上获得排名的话。你需要站外SEO和站内SEO都做。关键字密度可能在MSN有用(目前来看),不过对所有搜索引擎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误区8:我不应当瞄准最具竞争性的关键字/词。

如果你的对手的关键字很有竞争性,你是否也应该在自己的站点上对它们做优化?当然了!我会优化一些高、中、低竞争力的关键字词。覆盖面尽量广一些。即使情况最糟糕,也只是你在那些高竞争性关键字方面排名不怎样,不过没关系。你可以继续努力来提高它们。不要因为是高竞争性的词语就避让开。不试一下你怎么知道你能排到多好呢?

误区9:只和给我保证的公司合作。

保证也要能兑现才有价值。事实上,大多数SEO公司给出的保证都有相同的约定。约定常常是这样的:只要让你的一个关键字上到任何主流搜索引擎前几位,他们就当作成功履行了和你的协议。这和关键字竞争并不相关。也就是说,如果根本没有竞争者的话,可以很容易让你的一个关键字上到第一位。不要被SEO网站上列出的高排名欺骗,它们会误导你。

误区10:SEO需要我方接受一年的承诺。

当然不需要。千万不要掉进和任何公司的一年合同,除非你们之前已经建立了顺利有效的合作关系。SEO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按照一月月的来,并且有双方理解的目标和相关的进程表。通常,无论长期或短期合同,总会有一些SEO公司坚持的条款,其实没必要。比如……如果你有一个新网站刚被优化,三个月之内可能看不出效果。那为什么还要付这段中间时期的钱呢?

另外,你可能对SEO的结果不满意,甚至对他们的服务态度都不满意。一个长期合同能给你的唯一保证是,你会获得整整一年的糟糕服务。所以,千万别掉进一年合同,至少在你觉得合作者令你满意之前别那么做。

有些一般的SEO误区我没列入本文。如果你还有这方面的疑问或者对上述观点有一些想法,欢迎来联系我。

关于作者:
Andy MacDonald运营自己的网站设计公司Swift Media UK,也从事电子商务开发、网站托管和logo设计。

原文:Top Ten SEO Myths @ http://www.sitepronews.com/archives/2006/jun/23.html
翻译:孙波(Flavien)
来源:http://weblog.flaviensun.com
Posted: 2006-07-22 23:03 | 3 楼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7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众议:告别盖茨后的微软

原文地址 @ http://www.betanews.com/article/The_Buzz_Microsoft_After_BillG/1150479551
作者: BetaNews Staff



周三(编者注:6月15日),微软总裁和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作出了要在2008年让位给雷•奥齐(Ray Ozzie)的惊人声明。尽管盖茨仍将作为总裁留在董事会,他的新焦点将转向慈善。

我们搜集到了如下一些片断,有盖茨和鲍默尔给员工的信件,还有一些网络决断者们的反应。有人说这是早有征兆,公司急需变革。你怎么想?

- 比尔•盖茨(Bill Gates):致微软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

过去的31年来,我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和一些世界上最聪明、最热情的人们一起工作。我们一起建立一个伟大的公司,它的产品授权给全世界的人使用。我们仅仅处在软件业的开端,所以我对微软将产生的影响感到兴奋。

- 史蒂夫 鲍默尔(Steve Ballmer),另一封致微软员工的电子邮件

无论对于比尔还是我来说这都不是一个轻易作出的决定。我们有一个可靠的移交计划,因为高层领导人的洞见和未来强大的产品渠道,微软对于这次移交准备充分……比尔和我有信心这个计划将给微软的未来足够的保证并且将是建立在我们已采取的措施上的。

- Joe Wilcox, Microsoft Monitor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亲力亲为的创始人——这些人能使小公司成功地成长——在后来变成一种威胁而不是财富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开始能使公司收益的管理者们在业务扩张后会反而会危害到它。比尔显然没有掉到这个陷阱里。当微软壮大时他便退居幕后,扮演一个却疏离却仍然有很大影响力的角色。

- Mary Jo Foley, Microsoft Watch

没有了它赋予竞争性的、顽强的领导者进行日常决策,微软还会是那个将竞争者赶出行业的勇敢而无畏的公司吗?还会使全世界的政府调查人愤怒吗?还会获得“邪恶帝国”这样的绰号吗?我说不会……奥齐和穆迪——还有CEO史蒂夫•鲍默尔——领导的微软世界将和微软过去三十年间为之奋斗的世界大不一样。指挥一个垄断的桌面操作系统并不能像它曾经做到的那样,给你意想中的辉煌。

- Michael Gartenberg, 市场调查机构木星研究(Jupiter Research)

我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他为了待了这么久”而不是“他为什么现在就离开”。这是一个很久前就应该采取的行动,而现在还需要再等两年多才会实现转交。总的来说,尽管这会产生影响,但是不太可能是破坏性的,奥齐先生显然将接手盖茨的角色,而穆迪先生是领导研究和策划工作的理性选择。没有什么疑问,盖茨会被当作偶像追念,Vista(或者随便什么新东西)会发布,生活也将继续。

- 奥姆•马立克(Om Malik), 印度著名技术专家

已经有很多关于盖茨要离开的说法,但是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是史蒂夫•鲍默尔将被解雇。盖茨的离开在很多方面都对微软有好处,因为公司需要学会没有“比尔会怎么说”这个的问题。微软在许多前沿领域战斗,对于公司来说要赢得这许多场战役并不容易。它需要一些新的血液和战略。

- 提姆•巴扎林(Tim Bajarin),创意策略咨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

尽管这是一个重大的消息,我相信雷•奥齐某天将接手这个角色并不令人吃惊。在一个很重要的行业会议上,从我们和盖茨的简短讨论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他对奥齐的信任。我相信盖茨感到有奥齐担任这个角色,他终于可以转而管理他的基金,那已经成为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罗伯•恩德勒(Rob Enderle), 恩德勒集团(Enderle Group)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因为web2.0的概念变成现实和Google成为下一轮大浪潮的接班人,权力正在从软件转向网络服务。不像仍旧聚焦于过去的IBM,微软正在试图以更换关键人物的方式拥抱未来,最明显的便是让被认为是新模式专家的雷•奥齐作为微软首席设计师上位,而比尔•盖茨则进入到他人生中的另一个阶段。

- 保罗•艾伦(Paul Allen),微软的共同创始人

如果没有将公司交到可靠的人手里比尔肯定不会这样做……在早些时候比尔就已经移交了一些他的责任,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会完成最后的转交接。

- Niall Kennedy, Windows Live division 的员工

我认为比尔•盖茨淡出微软对他自己和全世界都是一件好事。微软对内对外都将失去一些名人效应,并且需要围绕新的执行官们重新修订营销计划。现在微软的员工可以写“思考周”报考来给执行官们提供新产品的建议和创新思考。比尔曾经在每季度一次的一周休息中阅读这些报告来制定新的商业战略。我希望雷•奥齐和克雷格•穆迪在将来也负起能这种领导内部思考的责任。比尔•盖茨是闻名世界的名字和面孔,现在那些赞誉可能要被更平均的分摊了。

- Mel Sampat, Windows Mobil的项目经理

象许多人一样,我从小很崇拜比尔•盖茨。我带着有一天能进入微软的梦想成长,到现在“为比尔工作”仍然是成为微软员工最酷的事之一。我们爱比尔,也希望他永远不要离开微软。但是这是自私的想法,要知道盖茨基金会能为这个世界作多少好事。

(Exstasis Jo投稿翻译,欢迎访问:http://exstasis.yculblog.com/ 和《环球企业家》网站)
Posted: 2006-07-22 23:04 | 4 楼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7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维基百科将死

Wikipedia Death

原文来自Martin Fowler’s bliki @ http://www.martinfowler.com/bliki/
June 19, 2006
翻译:Neverdoright



博客圈近来有个争论,起因是Nichole Carr写文章宣称“维基百科将死”。(是的,我的回应有点慢,不过当时我在旅途中没时间写。)他最初发表的文章就让我吃了一惊,说是维基百科就要完蛋了,因为0.01%的文章都被适当地保护起来了。这么说的意思就好像镇上请了个警察,民主就终结了。

他陆续发表的文章进一步说明了他的理由。Carr的观点是说维基百科的完全开放是虚幻的,从来就不是事实。大家应该摆脱这种虚幻来讨论其造成的影响。

这样的讨论我觉得有点意思(还有点娱乐)。因为,和我的读者们一样,我对维基的熟悉不是一天半天了。他们就是软件开发社区里出来的东西。很多的我碰到的团队,ThoughtWorks内或者外的,都用它来进行沟通,并形成集体的笔记。

还记得很多年前,Ward邀我一起加入他的一个实验,一个讨论模式的合作空间-最初的维基。在90年代末我是那儿的常客,那时Ward的维基成为了极限编程的讨论中心。

Ward的维基曾是,我了解到仍然是,完全开放的维基。任何人,任何时候,可以编辑任何的页面。连注册和登陆都不需要-唯一留下的痕迹的是你的IP地址。早期的维基没有版本控制-就象是块白板。没人负责维护或者编辑。Ward告诉我说有时他会去做点“修剪”的工作,但人人尽知仅是非常轻微的编辑而已。

出来的东西整个成了大杂烩。会有一些不错的总结的页面,但大多数页面常常是长篇大论,天马行空。然而结果是:相比当初Ward把概念解释给我时我的想像,它要有趣并且有用得多。不说别的,至少它把极限编程介绍给了很多早期的接受者,是他们使极限编程从启蒙发展到发扬光大。

所以相对Carr维基百科的虚幻,我对维基百科的兴趣在于相比Ward的维基,它有多少的结构和控制。可以看到的是页面按文章和讨论区分,版本控制,用户注册,监视列表,仲裁委员会-这是和Ward的486完全不同的。

但是这样的结构管用。维基百科相比Ward的维基是有用得多的资源。把讨论和文章页面分开看来效果不错。编辑们会注意保持文章都是相关的。整体说维基百科已被证明是有用的资源-从那些我知道的东西来看它也还是比较准确的。

尽管相比发源于俄勒冈的创始维基,维基百科显得封闭一些,但它仍然本质上是不同的- 甚至是开放的- 比较很多其他的在它之前出来的维基。任何人可以编辑99.9%的页面-不包括编辑们自己的页面。我确信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修改大多数页面上的拼写错误。但是如果需要对页面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就会有编辑来问问你为什么了。有趣的是这样的控制都是在已经既成事实以后的。你在开始更改页面时无须经过允许,而是你在做完了以后,有可能要进行调整。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个很大的观念上的改变,尤其是习惯了公司环境的人。

然而我们的社会却是按事后控制的法则来运转的。 比方说我早晨开上I93号公路逆行,几乎不会遭到什么阻止,但是假设我这么做了是会有后果的。当然也会有措施防止发生糟糕的问题,但大多数时候更宽松一些,并且明了违规的后果,这样效率会比较高。在Thoughtworks我们就遵循这样的原则,给人们相比大多数组织要多得多的自由 -但会去跟进哪些人滥用了系统。

敏捷软件运动很多时候都在要求更加放松控制,不要事事都要经过允许,而是更多地向事后的请求原谅转变 。但松弛的控制不等同于无政府状态和没有控制-通常对敏捷主义者也有这么一个错误的认识。 它实际上是在想怎样尽可能少地控制,才不会断送我们要避免错误的良好意愿。
Posted: 2006-07-22 23:06 | 5 楼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7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从指尖流出的图书馆藏

几大科技公司计划将几千本书放到互联网上,供人们在线阅读。其商业前景似乎不确定。不过,这场世界几大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将给所有人带来宝贵的资源。

几年前,互联网处在顶峰时期,人们广泛预测不久将会有一场印刷革命,到那时,印刷品将为电脑所取代。对很多人来讲,这破坏了人们翻开一本好书、安心看一两个小时的乐趣。但最近,几大高科技公司:Google、 亚马逊、微软以及雅虎,纷纷采取行动,表示他们将实现人们在线阅读的梦想。

将数千本书数字化并非没有争议。11月3号,本周四,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提出将作第一个吃螃蟹者,在Google Print上安装书籍下载。这个计划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来了。Google和世界几大图书馆之间合作的目的,是希望将几千本书放到网上,供人们免费阅读。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未涉及这些书的版权问题,但这个计划已经让出版商怒不可遏。

五大出版公司将上诉Google侵犯版权,将这些书扫描上网。尽管它们并非印刷品,但仍然受法律保护。Google则说它只是从原书中截取摘要,并没有侵犯版权,除非它建立起快速连接,公开更多书的内容,不然它并没有触犯法律。但出版商不服。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很多出版商和Google的分公司Google Print Publisher合作,在网络上发布书的部分内容吸引读者,以增加书的售量。通过Google搜索到的书籍简介和书的精要内容,只是用来吸引读者在线购书或到市场上购书。

亚马逊――全球最大在线零售商,害怕被Google超越,已经公布了它进攻电子书大市场的计划。亚马逊始建于10年前,是一家在线零售书商,现在出售的商品种类繁多。很明显,它很不满Google这位新来者侵犯它的核心业务。为了抵抗Google,本周四,亚马逊宣布将引进两项新服务。

在亚马逊网,顾客可以输入他们打算购买书籍的某个核心词进行搜索,然后购买他们想要的那部分,无论是书的某页、某章还是整本书都可以。通过Amazon Upgrade,消费者付费后即可获得在线阅读权。读者只需每页付大概5美分,而无需购买整本书。

微软也紧随其后,打算分”在线阅读”一杯羹。10月底,微软说它将拨出约2亿美元将书籍电子化。它将首先把公共图书馆的15万册书扫描上网,以避免法律纠纷。它将和开放内容联盟(Open Content Alliance指图书馆和大学联盟)合作。雅虎也计划和类似的机构合作,将1万8千册书扫描上网。很凑巧,周四,Google和亚马逊同天公布了他们的计划,微软则公开了它和大英图书馆的合作细节。大英图书馆是英国最大的图书馆。微软计划扫描2千5百万页;通过MSN Book搜索引擎可以搜到这些内容。这个项目将在明年开始实施。

2000年,畅销恐怖小说作者斯蒂芬•金在网络上独家发行小说《骑弹飞行》,在书发行48小时内,下载量超过50万,现在,这些大公司希望能够看到当时的辉煌再现。但它只能说明是当时的一个高水准,并不表示进行尝试的时候到了。而且,如果读者并不愿意坐在电脑前阅读最新小说,那么在线阅读的设想并不成功。2000年,美国两大连锁书商Barnes和Noble大力宣传电子书,但到2003年,利润渐渐下降,商家又悄然恢复平静。

尽管需求增长不大,电子书销售量再次上升。根据国际数字出版论坛提供的数字,它比较了很多世界畅销出版商提供的数据,发现2004年第三季度(最新数据),全球销售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25%。去年,整个出版行业盈利超过1000亿美元,而电子书销售的盈利只有320万美元,被23家出版商瓜分之后,每家所得利润相当少。

最终,零售商和出版商都将使出浑身解数劝说读者使用在线阅读。有的商人甚至还希望读者能象依赖在线音乐一样依赖在线阅读。但是,下载小说和下载音乐有着天壤之别:非法下载音乐已经相当普遍,而一旦公司诉诸于法律,起诉消费者侵权,公司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他们相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支付一些费用,而不愿触犯法律。而且,象iPod这样的时尚音乐播放器越来越流行了,人们乐于用iPod下载音乐。但是,电子书的情况完全不同。

因此,电子书的前景并不令人感到乐观。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作来增加销量。人们通常会上网下载,比如,工具书的某部分内容,教科书或烹饪书籍;学生下载他们的课程练习材料;普通读者则通过在线阅读看过书的内容简介之后,再到市场购买。所以,增强电子书下载功能将十分有帮助。

现在,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掌上电子工具下载电子书,因此下载功能日益彰现重要。3G手机进一步支持了这种功能。在日本,电子书(主要是漫画书)下载利润成倍增长,据估计,2005年下载利润约为60亿日元(约5100万美元)。

网站之争

尽管电子书的市场前景尚未明朗,但Google、亚马逊及其他在线阅读网站都将它看成是进一步侵占互联网市场的有力武器。在线阅读呼应了市场需求,这些网站也从中获得广告收益。他们推出的服务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种类也日益增多,从短信、电子邮件、网上电话到图片共享、游戏以及其他新服务等等,不一而足。另外,他们也希望能从彼此中获益――至少保证他们不会一败涂地。

当然,争夺在线消费者并非亚马逊和Google这些大公司的本愿。但科技巨人们的这番争战,则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可阅读书籍,更多消遣娱乐,这着实令人喜出望外,因为很多书籍我们本来无缘一见,现在却唾手可得。或许我们不会因此改变阅读习惯,可是电子书的出现肯定会造福世代。



(blueiie译自 economist 2005/11/4)
Posted: 2006-07-22 23:10 | 6 楼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7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为什么Linux无法进入主流市场?

原文地址:Why Linux isn’t mainstream @ http://os.newsforge.com/article.pl?sid=06/07/17/1535230&from=rss
Saturday July 22, 2006 By: Toby Richards



在大多数Linx系统的安装和配置过程都已经做了很大简化的时候,为什么它们仍然无法在更广的范围内流行呢?这里是我的看法。

首先,家庭电脑。人们在家里使用电脑一般都会希望操作和办公地点相同的操作系统。然而Linux没有在办公地点应用,所以在家里也不会有人用它。另外,你无法在Linux平台上玩到那些商业游戏。绝大多数PC游戏都是在Windows上发行的。这些游戏即使移植也多是在苹果Mac机上。为Linux发行的 PC游戏可谓凤毛麟角。

但更多的家庭用户之所以无视Linux是因为他们并不是用Linux工作的。所以办公环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做为一名网络管理员,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原因可以让我在桌面上不愿使用Linux:Microsoft Exchange。老板们喜爱Exchange。他们会无视那些Exchange的开源模仿者。而自从老板们将我的工资单放在Exchange上以后,我别无选择。

是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Evolution可以和Exchange兼容。但事实并非如此。Evolution只是通过Exchange的Outlook网络接口功能(Outlook Web Access)实现和Exchange的连接。结果就是:

Evolution比Outlook明显要慢的多。
Evolution无法以一个傻瓜式或者比较直观的方式实现日程共享或者查看公共目录。
Evolution的功能受限于Outlook网络接口的限制。尤其在新版本的Outlook网络接口的功能只针对IE客户端的时候。

当然,Wine同样不能真正实现运行Outlook(目前Wine上最有价值的可运行程序)的功能。是的,Outlook 97可以运行了。但有人想用Outlook 97么?它几乎是十年前的产品,我除了哭泣还能做什么?

所以,在我看来,Linux只要不出现真正兼容Exchange的MAPI连接(而不是那个Outlook Web Access)邮件客户端,真正实现当前版本(至少也是很接近当前版本)Outlook的所有功能,它就永远不会进入主流市场。

我很困惑为什么很少有人关注这些问题。完全实现Exchange的兼容要走很长的路,在那之后家庭用户才会接受Linux。那些阴谋论拥护者一直声称家庭用户之所以不使用Linux是因为微软强大的OEM营销策略以及零售商只卖装有Windows系统的电脑。我要说:OEM厂商和零售商之所以卖 Windows系统的PC,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不会去购买一台Linux电脑,就像我在前面说的那样。


(morler 投稿翻译,欢迎访问天下同文馆 @ http://news.game4fun.cn/post/19.htm
Posted: 2006-07-24 17:09 | 7 楼
silk_xpr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12
威望: 128 点
金钱: 1351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9(小时)
注册时间:2005-07-11
最后登录:2008-04-16

 

支持LINUX的资源太少了,windows又成为了一种习惯。。。。。。
Posted: 2007-06-28 17:40 | 8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