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澳门(闻一多)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慢了七秒
純毒
级别: 风云使者


精华: 3
发帖: 672
威望: 63 点
金钱: 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138(小时)
注册时间:2005-04-05
最后登录:2010-08-23

 澳门(闻一多)



MACAU不是我真姓
澳门回归主题歌诞生始末
□张洁宇
  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片中第一次唱响了这首主题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与以往一些主旋律歌曲相比,这首歌朴素深挚、沉痛感人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节目刚一播出,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观众致信电视台,说他们听了这首歌以后都不禁潸然泪下。紧接着,在1999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人们再度听到这首歌。这一次,它响彻了全球华人世界,在人们心中,它已成为迎接澳门回归的惟一的主题歌。
  那么,这首深刻感人、风格独特的主题歌的词作者到底是谁呢?这首歌曲的诞生背后又会有着怎样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呢?———
  歌词作者闻一多
  令很多听众没有想到的是,这首歌的歌词并不是为迎接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其实是一首写于74年前的诗歌作品,它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闻一多的名字是与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最后一次演讲》相联系的。人们大都知道他是一位“横眉怒对国民party的手枪”“拍案而起”的民主斗士,却未必真正了解他作为一位诗人、学者,尤其是作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朱自清曾经称他为中国“抗战以前惟一的爱国新诗人”。他有大量的爱国诗篇传世,这首《澳门》就是其中之一。
  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之后,许多人都会这样发问:“闻一多为什么要写一首与澳门有关的诗呢?”
  其实,《澳门》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而这组《七子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就在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七子之歌》由来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其余部分略)
  写完《七子之歌》后不到两个月,也就是1925年5月,闻一多就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提前结束学业,就是为了早日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列当中。6月1日,他乘坐的轮船停COW在上海码头,闻一多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上海的马路上仍然血迹斑斑。一个满怀热情回国实现理想的青年就这样被巨大的失望乃至绝望所笼罩着。7月4日,《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闻一多回国后的第一组爱国诗作,其中,就有这组《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发表的时节,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期。因此,它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一位名叫刘湛恩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教育总干事将这首诗收入他编辑的《公民诗歌》。还有一位署名“吴嚷”的青年在读了此诗之后十分激动,将其转载于《清华周刊》上,还特地撰写了附识。在附识中他这样说:“读《出师表》不感动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古人言之屡矣。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陈情》时,固未有如是之感动也。今录出聊使读者一沥同情之泪,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但是,诗人自己未曾预见的是,《七子之歌·澳门》在74年后的今天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而且还被谱成歌曲,作为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歌到处传唱。
  更有意义的是,今年11月24日是闻一多百年诞辰纪念。全国各地及港台、海外都在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而再过26天,也就是12月20日,是全国人民喜迎澳门回归的日子。《七子之歌·澳门》也将唱出它旋律中的最强音。这不仅是闻一多个人几十年宿愿的实现,也是以闻一多为代表的几代爱国知识分子梦想成真的一天。对于那些与祖国人民患难与共、风雨兼程,为理想的实现付出青春乃至生命的人们来说,这两个纪念日碰在一起决不仅仅是个巧合,其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
  重新发现《七子之歌》
  其实,《七子之歌》并不是闻一多的代表作,在《红烛》、《死水》两个诗集中也没有收入这组诗。那么,73年之后,是谁重新发现了这颗似乎已被历史尘封了的明珠?它又是怎样被谱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呢?
  闻一多的嫡孙、《闻一多传》和《闻一多年谱长编》的作者闻黎明告诉笔者,早在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闻一多之子闻立雕先生就曾表示他要写篇文章,讲讲闻一多与《七子之歌》,因为这首诗的第二节就是《香港》。很巧的是,几天以后,当闻黎明与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副主任乔还田洽谈有关《闻一多传》再版事宜时,乔还田说他也打算为《人民日报》写篇关于《七子之歌》的文章,听口气,似乎腹稿都打好了。“但是,”闻黎明说,“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的文章没有写成。倒是颇有影响的台湾《传记文学》在那年的六月与七月号上,刊登了著名近代史学家吴相湘教授的《颂闻一多〈七子之歌〉释港澳回归》。吴先生的长文是我在香港回归期间见到的第一篇关于《七子之歌》的专题介绍。”在这篇文章里,吴相湘以《七子之歌》为经纬,注意诠释,追述了澳门、香港等七地失落的经过。在前言中,他万分感慨地说:“今值香港回归祖国,澳门亦将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重入祖国怀抱。七十余年前所冀盼者,由于国人发奋图强,今已完成实现。特将是诗全文移录并作注释,亦所以表示欢欣喜迎也。”
  当然,《七子之歌》更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是在香港回归之后,其原因是澳门回归之日即将来临。1998年,一系列迎接澳门回归的活动已逐步展开。年初,新华社澳门分社、国务院港澳办及澳门有关团体决定举办一次《澳门的历史与发展》摄影展。筹备期间,主办者请香港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刘蜀永研究员协助寻找《七子之歌·澳门》和闻一多的照片。正巧刘蜀永与闻黎明同在一个研究所工作,而且交往甚笃,于是闻黎明很快便将一帧闻一多摄于抗战结束后不久的照片交给了刘蜀永,并告诉他在近代史所的图书馆里就存有刊登《七子之歌》的1925年第2卷第30期的《现代评论》杂志。1998年5月22日,《澳门的历史与发展》摄影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闻一多的照片与《七子之歌·澳门》就被陈列在显著位置上。
  事有凑巧,在摄影展开幕之前,已经开始筹拍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李凯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的时候,也发现了《七子之歌》,并当即决定找人为之谱曲,将其作为《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李凯对笔者说:“本来,在一部大型纪录片中,主题歌是可有可无的,它并不是纪录片构成的必要因素。但我考虑到如果能有一首主题歌把片子的思想感情突出和升华一下,效果会更好,所以我一直在物色一首合适的主题歌。”开始,《澳门岁月》的编制人员也尝试过自己作词,但当李导演发现了《七子之歌》后,他立即对同事们说:“谁都不用写了,就用这首诗。这首诗最好,最合适。”他说:“诗人对澳门的呼唤,正是编导在《澳门岁月》中所要宣泄的情绪,共鸣之处就是中华民族祈盼统一,祈盼澳门回归祖国的主旋律。所以,首先在情感上,闻一多的诗与编导的创作思想已经有了莫逆之合,节目的内容需要的就是这种情感。所以主题歌词选用闻一多的诗是我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和关键。”
  李海鹰谱曲
  歌词选好了,下一步的问题是,由谁来给它谱曲呢?李凯告诉笔者,最初他们也找过其他作曲家,但一直没有写出合适的曲子。后来,在电视台音乐编辑武咪咪的介绍下,他们找到了作曲家李海鹰。“李海鹰来作曲是最合适的人选了,”李凯说,“因为他家的祖籍是广东中山,近临澳门,历史上与澳门同属同一行政辖区,珠江三角洲的同源文化是他创作《澳门岁月》主题歌得天独厚的优势。”据说,李海鹰在创作中反复揣摩澳门的历史和现状,他一遍遍地吟诵着闻一多的诗句,是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这首曲子的。李海鹰后来说:“我是在渴望祖国统一情感的宣泄中完成的《澳门岁月》主题歌创作,我写下的这首曲子,就是要回眸历史,不忘悲伤往事。”因此,在这首乐曲中,听众可以明显感觉到一种浓浓的怀旧情绪,作曲家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且从配器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这首乐曲刚一完成,编导就立刻拍了板,李凯说:“要的就是这个味道。”
  容韵琳领唱
  歌曲作好了,接着就要选择演唱者。编导选中了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年仅七岁半的容韵琳小朋友担任领唱。小姑娘不仅音色甜美,而且长相清纯,尤其是她在演唱中使用的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与曲调设计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另外,李凯还介绍说,“在澳门当地爱国社团的积极参与下,其所属各业余合唱团一千人参加了演出,他们中最小的七岁多,还有几位最年长的八十多岁,他们的演唱是朴实的,真实的,是发自内心情感的宣泄,所以也是最感人的。”
  作为普通听众,更作为闻一多的后人,闻黎明告诉笔者,他们全家人都非常喜爱这首主题歌。他说:“《澳门岁月》播出的时候,我在东京,没能听到。今年春节前夕,我在朋友家得知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节目单中有合唱《七子之歌·澳门》,我和女儿都十分兴奋。我赶紧告诉了同在曰-笨的父母和妻子,大家高兴了一番后,又为没能亲眼观看而遗憾。”闻黎明的这一遗憾直到今年6月回国后才得以弥补。他说,当他看了演唱《七子之歌·澳门》的录像后,不由想起一位记者的话:“这首诗一字字,一句句,直撞人心,几百年来的英烈们在天之灵一定能听见这歌声,这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声,人们听到这首歌是会落泪的。”
  随着《澳门岁月》的播出,这首主题歌也红遍了海内外。到目前为止,《澳门岁月》已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等五项大奖,受到了go-vern-ment、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据悉,他们还将主题歌单独送评,不久又会获得其它奖项。当然,最高的奖励和荣誉是来自听众的,人们的喜爱才是作者最大的欣慰。李凯说,他今年3月见到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澳门委员、主题歌大合唱的指挥陈振华,陈振华说:“主题歌唱出的是澳门与祖国大陆共同的声音,是我们灵魂的共鸣,时代的共鸣。”而且,陈振华还告诉李凯,澳门很多学校和社会团体都向他索要歌谱,澳门同胞要唱着这首歌迎接回归的一天。
澳门回归纪念日(1999-2005)
Posted: 2005-12-20 10:55 | [楼 主]
慢了七秒
純毒
级别: 风云使者


精华: 3
发帖: 672
威望: 63 点
金钱: 0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138(小时)
注册时间:2005-04-05
最后登录:2010-08-23

 

今天是澳门回归六周年。特别发贴纪念一下
Posted: 2005-12-20 10:56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哇啦哇啦 Discuss & Talk aloud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