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乱读书 --]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 乱读书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bbsriver 2009-10-02 17:04



英若诚的救赎


  我在读英若诚的自传。这本书极有趣。他写文革期间坐牢的经历:刚进监狱时他需要一把勺子,而狱方不提供。于是他看中了洗漱间里的铲子的木柄。他捡了块碎玻璃,用衣服包着敲碎,挑片边缘最锋利的,每次上洗漱间都去锯一下木柄,花了两个星期锯下一截18厘米长的木头,再用这片珍贵的玻璃工具细细削出一把勺子。有了勺子,每天喝稀粥的时候就可以把碗底刮得干干净净,以慰饥肠。

  后来他又做了毛笔、墨水、一个布面精装带插图的笔记本、针、线、一张围棋棋盘和360颗棋子,用的是手边能找到的一切材料——制作工艺让人想起《鲁滨孙飘流记》和凡尔纳的《神秘岛》中,文明人在洪荒世界里白手起家的过程。这么做的一个目的是防止自己精神崩溃:

  对我来说最可怕的就是被逼疯,因为我承受的压力巨大。我目睹周围多少人疯了,于是,下决心给自己找事干,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如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中,那位金融家在纳粹集中营里学下国际象棋。

  再后来他说:

  我还得争取监狱管理人员的信任。每次监狱长把我们集合在院子里总有原因,通常是需要会这样那样手艺的人。无论他需要什么样的手艺人,我总是第一个举手。我之所以举手是因为我能因此离开牢房多得到一点自由。

  他为监狱做水泥匠,告诉监狱长需要水泥、油漆、油灰、铅笔、纸、盐、新鲜的猪血、一个小火炉、两个帮他磨砖灰的助手,并特地说明助手的活计很轻松,女犯也能胜任。狱长本不放心男犯人,听他这么说就派来两个姑娘。他把火炉点上,烧起热水,倒进猪血和盐煮开,和姑娘们分享。铅笔和纸带回牢房里自用。水泥和油漆则拿来干活。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他说:帝王般的日子。

  过些日子他又报名为监狱做腌青椒。这需要青椒、盐、筷子和针(针用来在青椒上扎出小洞,让盐入味)。监狱中针是极罕见的物事,从此他成了有针阶级,不必再拿铁丝自己磨针,

  最后,他赢得监狱管理层的信任。有一段时间他为监狱长上课,辅导监狱长读马克思的著作。他还说服狱方让他来为犯人采购,每周可以在看守的陪同下去市场转一圈。

  这真像极了《肖申克的救赎》。安迪靠自己的才识一点点在非人的环境里为自己赢得呼吸的空间。

  坐牢仍是很严酷的事。英若诚写到狱友被虐待、被打死、发疯、自杀。他一度以为自己要被枪毙而失眠。只是这些都轻轻带过,成为上述喜剧的背景。这叙事风格接近杨绛的《干校六记》,平静中透出带泪的幽默。那是上代读书人特有的贵族气。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名言:“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Some birds don’t mean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And when they fly away, the part of you that knows it was a sin to lock them up. Does rejoice.) 这话怎么看怎么适合印在英若诚自传的封底。

  所以我管他坐牢这几章叫做《英若诚的救赎》。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中信出版社2009年09月

bbsriver 2009-10-02 21:52
英若诚的救赎 之二


  坐牢对多数人来说都是新鲜事。因此我猎奇似的读了不少关于如何坐牢的书(但愿没有用到这些知识的机会,阿门)。英若诚自传中讲到在监狱里抽烟:烟,来自捡看守的烟头,剥出烟丝,再卷成纸烟。点火则是技术活儿。他说,有三种点火方式。其中一种方法是:

  用一根线穿上两粒瓷钮扣,用牙齿咬住线的一头,另一头用手拽着,让扣子飞速转动,碰击一个铁皮盖子,爆出火星。

他把这种方法教给年纪大的狱友,因为这种方法最不费力气。另两种是什么,他没有说。

  画家高尔泰在八十年代末因言贾祸,坐过半年牢。他的自传《寻找家园》中写下这段经历。其中也提到在牢里抽烟。烟同样是犯人们捡烟头自己卷的,点火方法是:

  从破棉被上撕下一毳棉花,在上面撒些肥皂粉,卷成棉条,用木板压在水泥墙上快速揉搓,搓到有焦糊味时拉断,中间现出黑色,摆一摆就冒烟、发火,可以点烟了。

摩擦取火比起撞击取火是个技术进步。但也可能是因为如今有瓷扣子的衣服越来越少,都改拉链了。

  高尔泰坐牢时,监狱已经改变了很多。他也不像英若诚一般多才多艺,不过他会打架。他一个五十多岁瘦骨伶仃的油画教授,靠着儿时打野架的经验,和欺压他的狱霸打了一架,还占到上风。狱霸见他是条汉子,反而对他尊重起来。从安迪到英若诚到高尔泰,这些故事给我的共同教诲就是:良田千顷不如薄艺在身。会点儿什么都是好的,尤其在监狱里更是如此。

不似荇菜 2009-10-21 16:55
终于发原创书评了...老板自动自觉置顶哦

南宫顺 2009-10-23 14:34
喷血。。
我第一次看这篇东西的时候。以为是个转贴。
于是。。我就去百度了。。结果。。我百到了。。最后。。我以为它确实是一个转贴。。。

今天看到原创标志。我震惊的又去百了一次。。才发现。。。那天路过的是。。。瓶总的。。豆瓣。。。

yeqin 2009-10-24 19:10
来自:【枪·东东枪的枪】

冷场


前几天读完的那本《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里,有这样一段:

阿瑟·米勒来看了《蔡文姬》的演出。有这样一位世界著名的剧作家坐在观众席,我们感到很荣幸。他在演出后做了些有意思的评论。曹禺陪同我们的贵宾。演出后,邀请他到后台和演员们见面。他们在演员化妆室开了个简短的讨论会,演员们问阿瑟有何观感。阿瑟想客气一下,但曹禺没轻易放他过关。

“你没说真话,我们要听你的真实想法。”曹禺敦促他。在曹禺的坚持下,阿瑟最后说:“演出是精彩的。导演的艺术手法是我见过最好的之一。至于剧作家,我感到有许多方面可以改进。”

《蔡文姬》是郭沫若写的,当时他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知识分子。

大家都很震惊,因为当时谁都不能批评郭沫若。但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说的,也没人敢有什么反应。阿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说过了头。

他继续说:“剧作家在创作这个剧本时犯了个错误,是初学者通常容易犯的。”他说郭沫若是初学者!

还没完:“整个故事,剧本的剧情在第一幕中已完全展开,没有留出发展的余地,下面就没有了故事,这是剧作家在创作中应该忌讳的。”

尴尬的冷场。

最后是曹禺打破了静场,鼓掌喝彩:“说得好!说得好!

楼兰故衣 2009-10-25 23:31
读书时候,最讨厌郭某人的文章。尤其看到一些很长很长的长诗时候,口号很响。

bbsriver 2009-10-26 01:45
写《死的诱惑》的时候的郭某人还是不错的。

死的诱惑


我有一把小刀
倚在窗边向我笑。
她向我笑道:
沫若,你别用心焦!
你快来亲我的嘴儿,
我好替你除却许多烦恼。


窗外的青青海水
不住声地也向我叫号。
她向我叫道:
沫若,你别用心焦!
你快来入我的怀儿,
我好替你除却许多烦恼。

不似荇菜 2009-11-01 11:33
昨天看借来的黄永玉的《比我老的老头》,讲到“历史是公正的,有些人(其中就有中山狼混迹其中)的作品,无论怎么样吹捧都将坠入历史的灰尘里,终究无人问津。”
书的主人在中山狼旁边标注:郭沫若。

bbsriver 2009-12-06 23:48
有点儿黑泽明


  导演杨树鹏说要拍一部向黑泽明致敬的影片。他的确做到了。比如胡六狂浪尖啸的时候是有点儿像菊千代,村民的愚钝和狡黠也和《七武士》如出一辙。某些地方,他还做过了头。例如《七武士》最后的马踏稻田之战是经典,《我的唐朝兄弟》中的武戏就从头到尾都是稻田马战。好比因为北京烤鸭好吃,就把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换成北京烤鸭,让人没处下筷子。片中还能见到其他日本导演对杨树鹏的影响。像村民追击强盗时,赵四郎拔刀误伤胖子的桥段,抄自北野武的《座头市》。

  虽然如此,这仍然是一部好看的电影。照抄大师没有什么好难为情,能抄得像也是本事。《我的唐朝兄弟》得了黑泽明的三四分神髓,已经很不简单。要说它最像黑泽明的地方,就是那些农民。这些呆板、愚昧、麻木而又不乏狡黠的农民,如果脱下唐装换上今人的衣冠,与一个山沟中的中国农民不会有任何区别。这与国产古装片的传统套路中,动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田园式乡村迥然不同。千百年来,中国的农民就是在这种闭塞中劳作挣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如穆旦的诗中所说:

    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从屋顶传过屋顶,
    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


一代代的乡土民风便是如此承袭。杨树鹏似乎是对照着今日的农民拍摄出唐朝的村民。我想不出任何反驳他的理由,说唐朝的村民不是这个样子。于是,那些唐人仿佛真的生活在我们身边,可以和我们擦肩而过,可以与我们称兄道弟,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文学中的虚幻形象。这种真实感赋予了这部电影以丰满与厚度。

  强盗胡六跟菊千代的相似之处不仅仅是他们都会啸叫。还在于他们都不曾完全脱离乡土和农民。胡六始终抱着对做个安稳农户的向往,种地时笑呵呵的说:“一干农活,我心里就畅快。”菊千代同样不脱农民习气,但是,菊千代对农民的自私和鄙陋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是胡六不具备的。导演似乎要把这种批判性和反思力拆分到薛十三身上,却又拆得不彻底。

  薛十三在电影里是个单薄的形象。他是个流民,是片中唯一和土地割断了联系的人物。这是中国农村中的异类。整部大唐律令,乃至整个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就是以消灭他这种人为天职。他和赵里正的矛盾,不仅仅是情大还是法大的矛盾,而是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可能对这个秩序构成挑战的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但这个矛盾在影片中被弱化得不成样子。导演把影片的伦理冲突建构在薛十三和胡六救了被官兵强暴的罗娘之后,村民是应该报官还是报恩的基础之上,使得故事变成了东郭先生和狼,却回避了传统社会秩序能否容忍异己分子生存的根本问题。这让影片到结尾时有点儿虚弱乏力,主题没讲透的感觉。

  薛十三在片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价值观念,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更深刻、更悲剧的人物。可惜他身上被安排了太多的喜剧戏份,而且是那种葛优式的蔫儿坏蔫儿坏的搞笑,这导致他除了插科打诨之外说不出更多意味深长的台词。导演似乎想通过这种时下流行的弱智的搞笑来弥补这部片子在商业噱头上的不足。但在这一点上,杨树鹏背离了黑泽明,把这部影片变成了四不像。以商业的眼光看,它太文艺;以文艺的眼光看,它又太弱智。两头不讨好。

  片中唯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角色是罗娘,她和胡六之间的奇妙关系。胡六为了阻止官兵强暴罗娘而杀了官兵,但村民恩将仇报之后,胡六又报复式的强暴了罗娘。这两者有何区别呢?好吧,我可以说官兵要强暴罗娘是出于欲望,而胡六是真心喜欢罗娘。所以胡六和薛十三准备离开村子时,是罗娘冷冰冰的叫胡六留了下来。但罗娘又不承认胡六成了她的丈夫,还和她的未婚夫赵四郎纠缠不清——尽管村里其他人都已经视胡六为罗家的女婿了——唐朝观念相对开放,被强暴的女子也不用承受什么舆论压力。最后,赵四郎轻于鸿毛的死了,罗娘接受了胡六——因为怜悯还是感动?还是两者兼有?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几乎可以独立撑起一部电影(特别是印度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却被剪得支离破碎。如果能够给罗娘更多的主观视角,那么或许可以把一个个体女性的命运悲剧和社会秩序之间的戏剧张力绷得更紧一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莫名其妙。

  这些不足决定了这是一部很浅的片子。其实它可以拍得更深一些,更像一部正剧,更接近黑泽明的深度。可惜导演力有不逮,但它所刻画的乡土的真实感,又比多数古装电影好出不知多少倍。穆旦的几行诗,可以题在这部电影末尾,我觉得十分贴切:

    火熄了么?红的炭火拨灭了么?一个声音说,
    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
    所有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只剩下了灰烬的遗留,
    在我们没有安慰的梦里,在他们走来又走去以后。





[attachment=77168]

《我的唐朝兄弟》
导演: 杨树鹏
编剧: 杨树鹏
主演: 胡军 / 姜武 / 李立群 / 王晓 / 于小磊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上映日期: 2009-11-20

扎扎 2009-12-07 18:12
占个位置,慢慢读。。

不似荇菜 2009-12-08 15:50
上周看了开头,没看下去

bbsriver 2010-01-15 03:05
碎片(一)
平时读书,未必有完整的感谢可以形成文章。因此只在微博上零星记录一些眉批。积得多了,再连缀在一起,凑成一页。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bbsriver 2010-05-04 23:39
碎片(二)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bbsriver 2010-07-19 20:37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楼兰故衣 2010-07-29 10:34
我听说跟白给似的,也跟风抢了一本。开始读了一两篇了,童年回忆录。

扎扎 2010-07-29 13:14
追读

bbsriver 2011-01-05 21:53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bbsriver 2011-02-27 03:00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折光暗语 2011-02-27 10:09
山楂树硬是看不下去,《向左走向右走》里我倒觉得挺能理解的。
好像那也不是什么爱, 就是两个人都寂寞地太厉害了,忽然遇到一个看似聊得来的人,以为自己捉住了救命的稻草。
也就是半天又立刻错过了,才真的相信对方是可以救命的稻草,才特别美好念念不忘,而且在回忆里越变越美好,到后来自己也开始以为这是深刻的爱了——当然我说的是漫画,不是电影。 [s:2]

bbsriver 2011-04-28 20:03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bbsriver 2011-08-12 17:03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瓦尔基里 2011-09-19 12:12
回帖仅仅因为在这贴里看到男女对爱情的看法迥异,觉得很有趣。
瓶总前面提到《三体》中用男性角度描写爱情,男女莫名其妙迅速相爱,其后评论山楂树和向左走向右走,也对瞬间产生的感情质疑。
但是女性可能大多对此不会觉得奇怪。也许女性多数都会在心中存一个伴侣的幻影,然后于千万人中在时间的长河里又恰巧遇到一个与心河中幻影接近的男性实体时,继而产生我们称为“一见钟情”的情况。那样的爱情产生仅需一秒一个眼神。
这样的分析似乎不太浪漫。 [s:2]
向左走向右走那样的感情,经历过了也许就能理解,茫茫人海里忽然遇到一个人,在他之前你不知道未来的伴侣是什么样子,在他之后他就是所追寻的唯一。对于感情特别是在精神层面有较高要求的人,遇到这样经历的几率会大一些。
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医学各有一套解释爱情的说法,它们可以精确的剖析其产生的起源,运行过程,却无法描述当事人的心境与感受。反倒文学却可以。
所以,乱读书,很有意义。 [s:4]

bbsriver 2011-09-26 13:35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leaf 2011-10-05 17:21
刚刚读完三体III 三本书几乎是连着在一个礼拜左右在各种夹缝空隙,自我放逐中读完的。
这种震撼感自从读完银河英雄传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当初读到杨威利的死,让我用了整整一个星期重拾继续阅读的勇气。
如今读到罗辑最终在坟墓旁的最后的挣扎,也让我希望故事就此结束。
那种每次穿越时间之后的细节描写,和对科技发展近乎苛求的解释,让我对作者肃然起敬。

扎扎 2011-10-08 14:28
好厉害啊。。最近看劳动法疑难案例让我脑死一片片。。 [s:6]

bbsriver 2012-05-11 20:29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楼兰故衣 2012-05-14 14:45
盗墓笔记有扯到毛求长生?只顾追情节,木有留意背景与细节了。。。

bbsriver 2012-12-30 22:27
对不起!您没有登陆,请先登录论坛.

两仪剑 2014-06-12 11:22
刘慈欣的作品广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的人物很单薄,推而广之就是他对人性的理解和诠释就显得很单薄。也就是说,站在自然科学的角度上看,他的作品绝对是神作;而站在人文科学的角度看,他的作品显得很幼稚。
刘慈欣所刻画的人物,基本上出场即定型,性格很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顶多是阴暗面被激发出来了,或者隐藏属性光明面被激发出来了而已。
这就是理工科男嘛,如果拿《三体》跟弗诺文奇的《深渊上的火》相比,很明显看得出来,在架构世界上,大刘和文奇还是并列关系,可堪“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在人物刻画,社会层面展开和心理层面的细节上,差距就太明显了。更别提超新星纪元,全频段,赡养上帝、人类系列,还有那篇讲未来可预知的《镜像》。倒是《乡村教师》,《流浪地球》之类的给我的印象分比较高。说白了,大刘就不该写政治,可是写涉及世界的科幻,政治是永远绕不开的。
当然,我个人非常热爱《三体》,看过四五遍了,认同那句”刘慈欣以一人之力、一部《三体》,将中国科幻拔高到世界顶尖水平“。


查看完整版本: [-- 乱读书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ode © 2003-05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