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历晚城:煌煌巨著的构思和精致小品的现实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不似荇菜
水精灵菜菜
杀人游戏MVP勋章I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3
发帖: 1412
威望: 1289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10860 点
在线时间:1470(小时)
注册时间:2007-02-03
最后登录:2016-07-25

 历晚城:煌煌巨著的构思和精致小品的现实

在我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三段话,没有出处,没有作者:
    世上有这样三种书:第一种是精致的书,有学问,有才情,书卷气很浓。这样的书一般来讲并没有巨大的格局,但却写得纯洁高雅。深远的意境,优美洗练的文笔,奠定了它典雅、严谨的品格,给人以很大的滋养,让人懂得保持心灵的洁净。精致的书一般都写得诗情荡漾,有独到的遐想。它的规模虽小,却是一个完整的,有强烈独立感的世界。
    另一种是大气的书。规模上,气度上都很大。作者关怀事物的深度和广度都让人历久难忘。它常常涉及到一些永恒的,重大的主题和事件,它所叙述和分析的事物,只有一个缜密而严肃的头脑才会真正的关心。这样的书往往与作家的所有作品都紧密相联,它吸引你去读作家的所有作品,让你进入一条开阔的长流不息的生命的大河,这种书决不仅仅给予你一点点修养和知识,而是给你探索的激动和勇气,给你一种生存的决心和意志,让你毅然地投入创造和追求。或许这样的书可以全部地改变你,让你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一个作家在生活中显示价值和力量的主要途径,就是写出这样的书来。
    第三种是奇异的书,这种书常常因为涉猎的生活的独特性和作者的奇怪视角而引人注目,它在一个领域中是极其独创,而且写得怪倔。作者的思路不是一般的新颖和别致,而是奇特到了深邃。它必定是藏在某个尘封的角落里,长期无人问津。可是它甘于寂寞,并不与其他书争什么红火。好像作者在动手制作它的时候,就已经把什么都料到了。这样的书往往能惊世骇俗,发出奇论,让人在惊讶之余琢磨道理。这种书的作者往往著述很少,也不过一本两本,看来只需写出这几十万言甚或十几万言,就已经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正觉悟写尽了。这样的作者非常的自重。
    这样三种分类就已经把我想看的书都囊括在里面了。但与其说这是书所具有的还不如说是作家应该具有的:才情,书卷气。纵深,挖掘力。怪倔,落寞感。能修炼成其中的一种人,就属不易了,何况我是希望有人能兼具三者。
    我读完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法兰西组曲》之后,摩挲着书皮,思考着它对于我来说到底是什么?如果要把它放到我头脑中的图书馆的话,我应该把它归放在哪里?
    因为本书作者的不幸命运,原本预计一千多页,分五部完成的煌煌巨著,只完成了前面两部,并且是在她去世六十年后才面世,这也算是一个不小的传奇了。
    一九四零年六月刮起的战争风暴,撼动了生活的常态。战争来了,大家为了活命,都要逃离巴黎。内米洛夫斯基用佩里冈一家,作家加布里艾尔•科尔特和他的情人,艺术家查尔斯•朗日莱,还有米肖夫妇这几个重要的点表现了这个巴黎混乱痛苦的状态。我脑子里时时会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一只手连根拔起一把草。牵皮带肉,拔根连土。他们既平行,又交叉,不管是平行着,还是无奈地交叉着,都是从上帝俯视的眼里望出去的可怜众生的缩影。
    平时看上去绿油油的草,被拔起时露出难得一见的根。就像战争来临时,人性迸发出的恶。我对那种爆炸声,警报声,哀嚎声,压抑的抽泣声混合在一起,安全感被破坏殆尽恐惧的夜晚的想像,就像于贝尔想像战争的激情一样。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或是把战争想像成英雄的舞台,或是人间的炼狱。实际上只要不是在前线,只要不是兵戎相见,战争时期还是有平常光阴的。我以为《法兰西组曲》最成功,最能打动我的不是漫画式略有夸张的人物性格描写,而是散落在字里行间的关于生活的惊鸿一瞥,那是慧眼独具,诗意难藏自然而然地流露。
    “战争时期,孩子照样还是要出生,在闷热的不泄露一丝光线的房间里出生的孩子的哭声让女人们忘记了警报和战争的声音”,“红艳艳的太阳依然升起在没有一丝云彩的苍穹上”,“肥嘟嘟的,咕咕叫的鸽子,燕子和麻雀安静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蹦蹦跳跳”。
    当佩里冈一家人带着不能再多的东西,要开车离去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星星开始出现在天际,春天的、闪耀着银色光芒的星星。巴黎散发出最为柔和的一种味道,那是正在开花的栗子树的味道、汽油的味道和齿间咀嚼稻谷时的那种李子一般的味道。”
    混合在步行前往图尔的人流的中米肖夫人饥饿,疲惫,痛苦,突然而来的轰炸,“让她的心狂跳不止,她气喘吁吁地用手捂住胸口,靠在一块石头上,她感觉到嘴巴下面有什么东西在摩挲着她,是一株顶着玫瑰色铃铛花的小草。她想起来了,刚才他们躺在地上的时候,有一只小蝴蝶不紧不慢地从一朵花飞到另外一朵花上。”
    重伤高烧中的让-玛利被放在了一户普通农户家里,一捧樱桃贴近他的面颊,给他带来了不可复制的一种幸福感。
    佩里冈一家在教堂对面的两位老小姐家找到一间很大的空房子,暂住在里面。从开着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见月光下照耀下的一个小花园,璀璨而宁静的月光流淌在花园小路银色的鹅软石和一串串散发着清香的白色丁香上,一只猫轻盈地走过。
    即便路边伪装着德国的卡车和大炮,也不妨碍旁边桥下流淌着美丽的波光粼粼的河水。
    在《六月风暴》的第20章,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居然插入了一段小猫阿尔贝的夜晚活动的章节。这段是前面的所有镶嵌在战争缝隙中平常光阴的高潮爆发。但是,就算是睡梦中,我们也可以找到那种紧绷绷的感觉,因为最后火药库爆炸了。
    菲利普神父,带着那些孩子们来到一个空落的村庄,什么都带走了,就剩下几只猫,或是在太阳下的花园小径上睡觉,或是在低矮的屋顶上散步,一副满足安详的神态。还有那怒放的,笑吟吟的美丽花朵,任由胡蜂和雄蜂进入它,并啃噬它的心脏。……每一座花坛,每一处树丛,每一根草茎都流淌出水车的那种呼噜噜的歌声。
    让-玛利的伤渐渐好起来了,他可以自由行动之后,他看到的世界是这样的:“此时,花园非常的美好,太阳烤焦了菜园边那一圈雏菊和康乃馨,但是井边的玫瑰花丛中散发出一阵阵甜香,麝香和蜜香。满月有一种琥珀的颜色,它照耀着天空,那么亮,似乎一直照到最深最深的天际,用它那均匀的,宁静的光芒,带着一种温和而透明的绿色。”
    在看的过程中,我很贪婪地记录着这些战争中的清泉。也许它们是不起眼的,推动不了情节的发展,弥补不了人物性格的刻画不足。但是罪恶见多了,恐惧见多了,欲望见多了,它们的存在是弥足珍贵的。
    战争像风暴一样卷席着法国,它的强度和力度波及到每一个人。死的死,伤的伤。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发生改变,但是总有一些力量可以支撑着我们走过战争,而最有力的支点在我看来就是这种偶尔却又持续不断流露出来的对自然感受没有麻木的眼光。这些闪闪烁烁的片段就像暴风的中心平静安详,那才是战争过后我们真正的归宿。我发现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对夜晚很青睐,尤其是那种洒满月光,芬芳静谧的夜晚,睡梦中的世界,自然的力量把战争的痕迹掩盖得很好,这是对和平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的时空连接。这可以算是一种女性视角的表现,我觉得更是一种没有被战争吓倒的勇气。
    虽然我也知道没有战争的大破坏,那些小坚固是无意义的。如果没有对战争带来的逃亡心理长驱直入地层层剖析的话,那些超然其上的安静片段也就没有立足点了。这就像水牛背上停息着的小鸟,光有水牛那不是春天,小鸟和水牛的嬉戏,春天的活泼神气才表现得出来。同样如果写战争的话,用安详的恒常来衬托此刻的动荡,那就事半功倍了。古人早就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六月风暴》里的人物性格刻画,总给我戴帽子的感觉,一个人代表一种个性,人物比较平面。我真正喜欢的还是战争阴影下那些纯净目光下的日常。
    如果《六月风暴》是对家园的抛弃,那么《柔板》则是对家园的回归,也是对那些纯净目光的另一种提升。一开始它就详细描写了安吉利耶家那座不一样的房子。
    “安吉利耶家的房子,是这个地区最漂亮的房子,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房子长长的,不高,用那种多孔的黄色石头建成,在太阳下,石头呈现出一种金黄面包的颜色,很温暖。”
    在这里至少有一个安定的居所来发展一个故事。如果说前面是分散的线,这里就是凝聚的点,像是箭靶的中心,等待着下笔的力量。
    爱情是需要阻碍的,太顺利的爱情不好看。在这里,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的身份是阻碍,有夫之妇和有妇之夫的身份是阻碍,别人的目光和内心的道德是阻碍,甚至语言不通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也是阻碍,但是在彼此眼神的交流中这些阻碍都变成了爱情催发的酵素,只是说句话也能沉醉。
    他们一起摘过草莓,一起说过话,一起散过步,一起弹过钢琴,还各自在房间里倾听过对方的声音——靴子在地板上所发出的深沉而富有节奏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琴盖向后翻去的声音,琴凳转动的声音,手触摸琴键的声音,或是衣裙摩擦的声音,与仆人说话的声音。作为一名军官,用钢铁的纪律约束着本是艺术家的心性。作为一个少妇,用单薄的道德压抑着初生的情愫。就在这似懂非懂,欲说还休的距离中,爱情的前调出来了。
    在这所关着百叶窗,拉上帷幔,阴暗又充满家具的房间里,艰难地成长着一种迷人的感情。它有着适当的距离和半神秘的了解,美丽的诱惑和危险的迫近,最关键的时候又有了艺术的加盟。他一边弹,一边低声地说:“这是和平时期,姑娘的笑声,春天欢乐的声音,看到燕子从南方飞回来……这是德国的一个城市,三月,冰雪开始融化。这是冰雪融化后,泉水的声音,它沿着古老的街道流淌。……”声音的想像,音乐的想像,音乐加深着爱情。
    最后爱情的高潮就在对话的声音里了,可能还是一个讲德语一个讲法语无法全部听懂的声音里,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对于两个都被发烧般的激情驱动着的人来说!“就他们俩——他们认为就他们俩——在这沉睡的大屋子里。没有爱情的表白,没有吻,只有沉默……除此之外就是高烧一般的,充满激情的对话,他们在谈论各自的家乡,家庭,音乐,书……他们体会到的奇怪的幸福……这种想要发现彼此心灵世界的迫切……一种情人的迫切,已经成为奉献,奉献身体之前的灵魂的奉献。“了解我,看着我,我是这样的。这就是我所经历的,这就是我曾经爱过的。你呢,我的爱人?”
    有人说这是一段没有完成的爱情,但是我认为这是一段燃烧到非常高度的完整爱情。爱过了就是完整的,并不是一定要拖出一个婚姻的尾巴。这样的相爱很纯粹,像蓝色的火焰,只是结尾来得过快,戛然而止,有种要在空气中寻找已经飘然而逝的味道遗憾。看完之后,我并没有一种读不到计划中后面三部的遗憾,我只是觉得要是能让露西尔和布鲁诺再相爱得久一些就好了。历史的厚重就是故事相互叠加的分量。在那所淡黄色房子里曾经相爱的故事慢慢沉淀下来,变成书的中心。
    所以《法兰西组曲》在分类上是一部比较奇特的书,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一种纵横捭阖的气势,这种气势不是因为她写的内容关于战争,而是因为她小说手稿里的写作计划,她有一个巨大的框架,也有技术性的操作细节要求,还有对点点心得和不断思考的记录。在一九四二年七月一日里的手记里有这样一段记录:“我的周围是松树。我坐在我的蓝色粗羊毛衫上,在一片腐烂的枯叶的海洋中央,前一夜的暴风雨浸湿了叶子,我的双腿盘坐,好像坐在救生筏上!”在想像的无边无际的天地中构架长河般的故事,这就是她的气势。但是我却往往是被其中的才情和洗练的文笔所倾倒,为一个高纯度的爱情故事而着迷。在我眼里《悲惨世界》是比较纯粹的长河之书,而《法兰西组曲》应该算是大气的才情之作——煌煌巨著的构思和精致小品的现实。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Posted: 2009-04-03 16:46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