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开放的科学——科学2.0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两仪剑
残像
级别: 贵宾


精华: 1
发帖: 1226
威望: 1297 点
金钱: 30 静电币
支持度: 180 点
在线时间:653(小时)
注册时间:2007-01-24
最后登录:2016-08-14

 开放的科学——科学2.0

在网络上公布原始数据,到底是一件伟大的工具,还是一场华丽的冒险?

撰文 M•米切尔•沃尔德罗普 (M. Mitchell Waldrop)
翻译 郭凯声





  第一代万维网技术曾使零售业和信息搜索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被称为Web 2.0的第二代网络技术则以博客、标签功能和互联网社交等新特征为基础,它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的应用更加广泛——人们不仅可以浏览在线信息,还可以发布、编辑在线信息,并围绕这些信息开展合作,推动新闻报道、商品促销乃至政治活动的发展,在这些传统事业中催生出全新理念和运作方式。

  接下来轮到科学的变革了。少数人(绝不只是年轻人)已经开始借助Web 2.0那些开放性极强的工具,来加速研究工作,而且还不断有人参与进来。目前这种行为还太零散,未形成一种趋势。但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经验表明,与传统的科研事业相比,这种以网络为根基的“科学2.0”(Science 2.0)不但具有更多共同参与的色彩,还可以大幅度提升科研效率。

  克利斯托弗•瑟里奇(Christopher Surridge)是基于网络的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在线版(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Line Edition)总编,他说:“之所以有科学,不仅因为人们做实验,还因为他们要对实验进行讨论。”批评、建议、分享创意与数据,这些交流活动构成了科学的核心,也是我们修正错误、吸收别人成果并进行创新的最有效途径。瑟里奇发表过多篇论文,他认为,传统的论文同行评议制度仍非常重要,但“论文不过是作者的成果与理论在当时的一张快照。除了引用以及致编者信等最基本的形式,就没有别的合作可言了”。

  Shriners儿童医院(设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附属于哈佛大学)一位从事癌症研究的博士后比尔•胡克(Bill Hooker)则指出,Web 2.0技术开辟了更为宽广的对话平台。胡克还在三夸克日报网站(www.3quarksdaily.com,以科学与文化为主题的博客网站)发表了一份有关开放式科学的调查报告,报告共分三部分。“对我而言,公开我的实验记录,就意味着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我日常工作的窗口,”胡克说,“这是透明度的一次巨大飞跃。通过论文,我可以了解你的成果,但不知道你经历过多少次失败的尝试。在网上公布实验记录,可以让每个细节大白于天下,这是现有的任何交流形式都无法实现的。它有助于提高科研效率。”研究效率的提高,可以加快药物开发速度,增强国家竞争力,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当然,许多学者在如此开放的科研面前表现得非常谨慎,特别在竞争最为激烈的生物医学领域。在这个领域,专利权、推广权和使用权的归属,都取决于谁第一个公布新的研究成果。从这一角度而言,科学2.0似乎相当危险:把严肃认真的研究工作放在博客和社交网络上,公开邀请大家来“破坏”你的实验记录,简直是“开门揖盗”;更糟的是,你最宝贵的创意和成果可能被竞争对手剽窃,并抢先发布。

  支持者则认为,形成一种开放的氛围有助于提高科研效率。胡克宣称:“在开放的环境下在线进行研究工作时,你将很快发现,你再也不必与其他科学家竞争,而是跟他们携手共进。”
Posted: 2008-06-13 16:00 | [楼 主]
天堂有令
☆圣风
级别: 嘉宾


精华: 0
发帖: 4348
威望: 2770 点
金钱: 0 静电币
支持度: 42 点
在线时间:2889(小时)
注册时间:2006-03-31
最后登录:2019-04-04

 

真正的科学永远是开放的,不然怎么传下去
Posted: 2008-06-13 16:12 | 1 楼
天堂有令
☆圣风
级别: 嘉宾


精华: 0
发帖: 4348
威望: 2770 点
金钱: 0 静电币
支持度: 42 点
在线时间:2889(小时)
注册时间:2006-03-31
最后登录:2019-04-04

 

有阴谋
Posted: 2008-06-13 17:13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