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引用第0楼小呆警官于2007-09-07 10:03发表的 [侦探剧二]===白衣===第二阶段线索 :
第二阶段线索
4, 死者口腔,食道内和胃内均检测出摇头丸成分。
.......
摇头丸一般都是通过血检和尿检检测,服用后一个月之内都可以从血液或尿液中检测出来。在消化系统中检测摇头丸的相关案例报道我还没找到~
饮酒对摇头丸的危害无疑有加强作用:
Quote:
心脏损害:苯丙胺类兴奋剂可以刺激周围神经系统的儿茶酚胺递质释放,对心血管产生兴奋性作用。大量的儿茶酚胺递质可以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萎缩、变性、收缩带坏死、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小血管痉挛,从而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病和心律失常,成为吸毒者突然死亡的原因。有趣的是甲基苯丙胺主要导致肥厚型心肌病,苯丙胺主要导致扩张型心肌病,MDMA和MDA主要导致缺血性心肌病。滥用苯丙胺还会出现心脏超敏感现象(心脏对儿茶酚递质的超强生理反应)。实际中常遇到甲基苯丙胺滥用停止吸毒一般时间后,再次吸食少量毒品突然死亡的案例。研究发现,频繁使用甲基苯丙胺或MDMA等后,心脏神经末梢内儿茶酚胺递质数量减少,突触后膜受体也出现耐受性。戒毒或停止吸食毒品一段时间后,神经末梢内的神经递质数量恢复政党突然袭击触后膜受体的耐受性消失,恢复了对毒品的敏感性。此时,吸食少量的甲基苯丙胺等就可以导致神经递质一次性“冲动”释放,突触后膜受体出现“超效”的强烈反应,应结果导致急性严重的血管收缩、痉挛,心肌急性缺血,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突然死亡。大量饮酒或酗酒,可以增加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心脏毒性,致使服用小剂量的苯丙胺类兴奋剂也可能导致吸毒者突然死亡。另外,减肥型苯丙胺类兴奋剂还会对服用者的心脏瓣膜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起突然死亡。
警官,请作一个血检。我想了解一下死者血液中摇头丸成分的浓度,以推测她服用的剂量大小。
致死剂量是每毫升血液0.4微克MDMA。死者体内的检测数据我想应小于这一数值。但是如果死后这么长时间了肠胃中还能检测出来,我想要么她服用的剂量极大。要么她在服用后极短时间体内循环系统就停止工作了。还有没有其他解释?我不是学医的,以上只是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