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遗忘》- 田太权作品(更新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觉是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77
发帖: 2000
威望: 1725 点
金钱: 14601 静电币
支持度: 11466 点
在线时间:243(小时)
注册时间:2005-02-22
最后登录:2010-07-22

 《遗忘》- 田太权作品(更新版)

管理提醒:
本帖被 觉是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07-04-24)















你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记得了。

只剩下不知不觉的日子无缘无故的欢笑。

你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记得了,

曾经血雨腥风、遍野哀号。

谁都无路可逃,无路可逃。

你也曾伤痕累累,

你也曾命如芥草。

可是你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记得了。

今天的餐桌上,

连动物的尸体都是那么美丽高雅地细刻精雕。

你什么都遗忘了都遗忘了,

只留下那么心安理得的快乐消遥。

你也曾蒙冤受辱,埋头弯腰,

谁没有撒野一把,疯狂一遭。

你也曾因生而跪,

你也曾因死而逃。

可是你什么都遗忘了,什么都遗忘了。

阳光下,你在孜孜不倦地,

教给孩子们做人的诀窍。

走过的路都忘记了,都忘记了,

有多少明枪暗炮、鸡呜狗盗,

有几颗活着的心还在蹦跳?

你难道没沾过血污?

你难道没迷过心窍?

可走过的路都忘记了都忘记了。

在下一个十字路口,

哪个方向是你子子孙孙的人生目标。

“遗忘”

田太权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主题背景--重庆红卫兵公墓

经过了血与火的炼狱,经过了狂热与失望, 30多年前的往事,已慢慢沉入记忆深处,被掩埋,被遗忘……

田太权简介:

1960出生,重庆人

四川美术学院84级(本科)

四川美术学院/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入驻艺术家

2005年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此岸到彼岸”当代艺术展

2005年“裂”作品被澳门艺术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2006年4月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异常感觉”摄影个展

2006年4月参加深圳木生美术馆"来自重庆的坦克"当代艺术展

2006年7月深圳木生美术馆举办 “遗忘” 摄影个展田太权







[hide=3]













































































































墓地残阳——记重庆红卫兵公墓

1967年,我和同班同学力平由西安出发,辗转千里,沿路乞讨,越过秦岭,流浪至山城重庆,时年13岁……

山城正是武斗高峰时。我们的到达无异于落入魔窟。可是在我们两个孩子来说,虽家中父辈遭劫,而我们的被逼外出却似乎是另有一番童稚的乐趣。在《西南漂流记》第12章里我记录了那时我所眼见的重庆——

…… 其实在先我们对重庆当时的形势观察并不准确。我们原以为这里远比成都安全,而就在我们到达重庆的那数日,重庆正值武斗两派胶着状态。正值7月左右,武斗在江陵机器制造厂再起烽烟。各方甚至动用了坦克、大炮、轻重机枪投入激战。附近居民的住宅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武斗发展到高潮,各派还动用了水陆两栖坦克、舰艇、三七炮、四联高射机枪、野战炮等重武器。

那时在重庆主要是“8.15派”和“反到底派”间的武斗。这“反到底派”也叫“砸派”。听其名就令人不寒而栗。那时我们在街上行走时最常看见的大标语是 “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绝不丢”。那些非常活跃的红卫兵组织名称也叫得五花八门:“排炮战斗队”、“轻骑战斗队”,当时有一个很出名的广播站,叫 “完蛋就完蛋”,据说名称源自林副统帅(林彪)言论。多年后,我搜集四川文革史料,还看到过这样的“民谚”——“毒打、围攻领教过、最多不过砍脑壳、要想老子不革命、石头开花马生角”。而各组织都一致认为自己的信念才是真理的代表,那就是“我们是毛泽东思想的真正捍卫者”……

……那些人把两位老人拉到江边,七手八脚地把他们推进江边的浅滩。水,立刻淹至老人的腰部。他们胸前的木牌已经可以浮在水面……我们站在半山腰里,不再敢看。据说那俩老人在水里整整站了一天。他们是和我父亲一样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自1967年我们身陷重庆不能出逃而逗留数月后,再次去重庆是1980年随陕西作协旅行团赴重庆。可是在第二次重返重庆的经历中我并不知道在沙坪公园里还为1967年那场重庆劫难里死亡的人们保留有一爿墓地。

据资料记载这是当今唯一保存下来的红卫兵公墓。这里埋着的是一九六七年和一九六八年在重庆的武斗中战死的“8·15”派人员,共约500具尸骨。关于死亡者年龄统计数据如下——20岁以下的占35.2%(69人),21—30岁的33.7%(66人),31—40岁的20.9%(41人),41岁—50 岁的7.7%(15人),50岁以上2.6%(5人)。死亡者职业:工人占58.9%(最多,176人),学生34.8%(104人),职员4.7%(14人),军人(军事院校学生)2%(6人),干部1%(3人),教师0.67%(2人)。在我的记忆里重庆的群众武斗(文攻武卫)是唯一曾有军队参与其中的群众间的自相残杀。 这些墓地里的石碑上最常见的刻字是这样一些“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可丢。”;“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可挨打,可挨揍,誓死不低革命头。”……

如今说起文革中的事情,许多年轻人似乎有些反感,这令人不禁想起那个中国人犯了几代的历史健忘症的毛病。有人就在重庆公墓里发现有1993年清明时刻在墓碑上的词句“人间本无正道,阴世焉有光明,我劝后人擦亮眼,不求主义只求欢”。更可悲的是现在流行的一句“愤青”,似乎不作“愤青”便是修养,真乃汉……理论!

据从国外回来的人员说,如今关于文革的相关资料在国外的图书馆里多有收藏,那里面甚至包括了当年街头的传单册页。而国内则把那些只当作了古董而*买贵卖,成了把玩一品。

近日因为巴金的去世才似乎有了些关于那段历史的再议论。是不是就可以有一个文革博物馆得以诞生呢?而发生在重庆以及重庆市为我们唯一保留下的这一座红卫兵公墓是不是最有重量的一件文革博物馆藏品呢?

最后真的希望,家居重庆的博客写手们,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重庆红卫兵公墓的现实情况。




香港《摄影杂志》就《遗忘》这组作品对田太权的采访

  

  阁下这辑名为《遗忘》的作品,为何会选择以红卫兵作为主题?

  以前我不知道重庆有红卫兵公墓,今年初有朋友带我去看。进去就把我震住了。几十座墓碑立在荒芜中,树又高又密,地面杂草丛生,一种阴冷气息扑面而来。墓碑上刻了许多死者的名字,两边是对联,对联大多是“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豪情壮语。由于年长的原因有些残破不堪。墓碑上刻的名字中,最小的仅有14岁。有的一个墓下面就埋了几十人。近四十年来几百人就静静的,默默无闻躺在这里。而公墓外面是公园园区,人们在悠闲划船、打牌、游玩、谈情说爱,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也很少有人进去看,感觉人们对过去的事完全遗忘了,以前的事仿佛没有发生过。所以就有了表现这个主题的想法。

  

  作品中渗透着死亡和阴森的气氛,为何会有这样的构思?

  没有构思,只是让作品直透现场感。

  

  其实这辑作品的气氛营造得相当成功,是如何造到的?究竟是在拍摄时已经营造了,还是经过后期制作才突显出来?

  现场死亡和阴森感觉一直伴随我的创作过程,在拍摄和后期都是自然的表现。当然,由于我有美术和数码基础,更能随心所欲表达我的感觉和思想。

  

  此外,在女性的人物中,有部分是衣不蔽体的,甚至是裸体的,这又带有甚么含意?

  就这个问题这个我作了个小小“一句话”调查,下面是每个人的回答:

  ■ “禁欲”的强烈反讽

  ■人性的暴露。

  ■人体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残酷表现,伤痕外露

  ■ 剥去灵魂的“小将”

  ■ 幽灵般的诱惑

  ■ 文革诱惑

  ■ 美丽的冤魂

  ■ 象征鲜活的生命

  ■ 悲恸与渴望

  ■ 阴森冷寂的墓园与美丽、血肉充盈的青春肉体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死亡与生命

  ■ 性

  ■ 青春,美丽的消失

  ■ 凄美的死亡

  ■ 当年红色背后的“颜色”

  人体象征青春、美好的逝去,这是主要原因。

  

  阁下的作品中,人物均是以女性为主,为甚么会想用女性来表现这辑相片?

  凄美的死亡!正如上面所说的,只有女性更能表现这点。

  

  在阁下作品中,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眼睛的,这样的安排是否包含特殊的意味?

  没有眼睛,象征对过去的遗忘。看不见过去,也看不见未来。

  

  在部份作品中,人物会破土而出,请问这是如何造到的?而这样做为该张作张,以至为整辑作品带来怎么样的意义?

  不是破土而出,而是沉陷……好多好多都消失在沉沦中。

  

  可否介绍一下这辑作品所使用的摄影器材,及分享一些使用上的技巧?

  尼康D2X相机拍摄,先拍素材,再通过数码技术重组。

  

  在拍摄这一辑作品时,有没有遇到甚么困难?如何去克服它?

  没有。

  

  我们相信阁下的作品中,除了实际拍摄,还渗入了不少数码后期制作的元素。你认为两者之间,哪个元素对于作品的功创作较为重要?而你花在两者的时间,以至心思,何者较多?为甚么

  我认为这两者都是过程,实际拍摄更多的是搜集素材,后期是将素材再创造。最重要的是我要在作品里画出我的感觉和思想。

  

  阁下认为数码后期制作能够带给你的创作怎么样的帮助?

  影像素材是颜料,数码是笔。没有它们我是不能创作的。所以纯熟数码后期技术也非常重要。

  

  阁下的数码后期制作相当出色,可否分享一下制作方面的心得?

  纯熟数码后期技术会让你随心所欲表现,在创作过程没有技术的障碍,创作过程也就是愉悦过程。

  

  在进行数码后期制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甚么困难?

  没有困难。如果有,我会很快的轻松去解决。我对图像处理能力是一点一点慢慢积累起来的。


[/hide]

                     
安静,好安静。只有风,只有我。我一直在飞,一直在飞...
     
Posted: 2007-04-05 14:04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觉是·绳舞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