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全文] [回复本文] [本篇作者: honde] [本篇人气: 168]
发信人: honde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信区: NJUExpress
标 题: 万俟歆: 丘成桐先生三思:诚其意而后谈爱国Z
发信站: 小百合BBS (Sun Sep 3 12:13:47 2006)
发信人: icedragon (storm),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万俟歆: 丘成桐先生三思:诚其意而后谈爱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31 15:51:31 2006)
丘成桐先生三思:诚其意而后谈爱国
万俟歆
(2006年8月31日)
最近,北美大学的理科院系关于“中国人抢夺学术成果”的议论沸沸扬扬,我所在的系
主任即给所有的教授、博士后、和研究生都转发了《纽约客》谴责华人数学大师丘成桐
先生的文章,更有甚者一位英籍同事竟在办公室门口张贴了文中讽刺丘先生的漫画,初
看时恨不得将之立即扯去。此后每当同事问起,只好辩解说,恐怕文章作者有误解,即
使那是《纽约客》的精心之作,虽然作者曾创作了名闻遐迩的《美丽心灵》。无论如何
,总要一致对外吧?
然而那辩解徒然苍白无力。稍加审视便即明白,实在是丘成桐先生利令智昏砸了自己的
脚,也让我辈海外中国学人无地自容。在良知里,我无言以对。 ( )
两个多月前,国内的报纸“忽如一夜春风来”般以铺天盖地之势报道了中山大学数学系
朱熹平和美国里海大学曹怀东两位教授“封顶庞加莱猜想”的事迹。作为时刻关心祖国
的海外科学工作者,自然也有耳闻。当即咨询美国几大数学系的朋友,问可有此事?一
致的答复是那是笑话,且许多好友表示百思不得其解:何以数学大家丘成桐院士会凿此
笑柄,这样明显荒谬的新闻又怎可以通过新华社首发红遍大江南北?自此,虽然地位低
微,也开始关注这件数学与科学界的大事。这桩新闻出台以后,国内的读者反响很大,
很多人都以为中国的数学事业继陈景润之后又结出了更大的硕果。据新华社六月初的报
道,丘成桐先生评价朱熹平和曹怀东的贡献时指出,“说这一工作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
得多,毫不过分”。丘成桐的密友,但专业领域不在几何或拓扑学的杨乐院士称:如果
按百分之百划分,那么美国数学家哈密尔顿的贡献在50%以上,提出解决这一猜想要
领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贡献在25%左右, “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包括丘成桐、
朱熹平、曹怀东等,在30%左右。” 国内的媒体并且强调说,“庞加莱猜想”是克
雷研究所公布的七个百万美元巨奖难题之一,俨然朱曹二位可以分一大杯羹。随后,丘
成桐先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友谊宾馆组织召开了国际弦理论大会,如果不是分身乏力
,原本也想回国参与的。然而,如此隆重召开一个物理学大会,似乎使人闻到浓重的政
治气息。中科院物理所的友人讲,丘成桐先生就在那样一个绝大多数听众是物理学家,
学生和记者的场合,宣扬朱熹平和曹怀东“证明了庞加莱猜想”。目击的朋友说,会议
门卫严格地检查特别颁发的“通行证”,丘成桐先生把佩雷尔曼的自谦之词打印出来,
发给听众,又用投影仪把那些客气话放在大屏幕上,以此来贬低佩雷尔曼的贡献。而这
样的部分,在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网上公布的幻灯片里却被删除了。
由于开始关注这件事,尽管人在海外,专业领域仅是与数学相关,不可遏抑的担心却与
日俱增。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新华社的英文稿件从来斗倍受西方媒体关注。在
国外,最初的反应是沉寂;偶尔零星,在有关数学和物理的论坛开始有人就以此为据嘲
讽,“(抄袭,浮夸这样的学术腐败)按照中国的标准,那不算一回事。”
到了7月份,可怕的沉默开始爆发了。《华尔街日报》的署名文章以“庞加莱猜想相信
已被隐居的俄国人解决”为题,说出了解决庞加莱猜想的功绩大半在佩雷尔曼这样的事
实。这个本不应有争议的事实在圈子是早就不能再清楚了,可惜国人还蒙在鼓里。《华
报》文中既得过菲尔兹奖,也得过Wolf奖的数学大师Milnor不点名地说朱曹那“基于佩
雷尔曼突破性工作的庞加莱猜想的‘一个完整证明’”是“猴子的扳手”,也就是破坏
性地挑起了成果之争。数日后,美国数学会经过审慎考虑,在九月号的《美国数学会会
志》(注:实际八月初出版)上宣布了“对庞加莱与几何化猜想的证明正在形成一致意
见”一文。这个来自正规权威学术团体的意见清晰的表明庞加莱猜想的功绩大多数是佩
雷尔曼的,少数是哈密尔顿的。关于克雷研究所的百万美元奖金“, 到底是把奖金全部
授予佩雷尔曼一个人呢还是包括其他人作为共同的获奖者—也许哈密尔顿? (克雷研究
所主任)卡尔森说现在考虑那些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换言之,Kleiner-Lott, 曹-朱,Morgan-Tian,这三组解释者中的任何一组斗并无可
能分到哪怕是一美元。“30%”的贡献说难道不荒谬吗?
《会志》的声明用三大段的文字含蓄的讨论了丘成桐的作为和曹-朱的描述佩雷尔曼证
明的论文。新华社的两篇英文稿文章被提及:
“‘中国数学家破解世界难题’,新华通讯社2006年6月3日的一篇文章标题如此报导。
文章首句说,‘令全球科学家困扰上百年的难题已被两位中国数学家最终解决。’”
“一些新闻文章被翻译成英文放在网上。在那些文章里,曹朱这两位中国数学家的成就
得到强调,而佩雷尔曼的功绩则以不够显著的方式被提及。新华通讯社2006年6月21日
发的一篇文稿里,佩雷尔曼的名字甚至根本没有出现。”洞悉真相的炎黄子孙看到这里
想必都已汗颜。
当时读文的强烈感受是希望自己本来并不知道那些,又或者丘成桐先生能够挺身而出,
以数学大师的身份和Milnor,和美国数学会抗争,说明朱熹平和曹怀东是有相当的贡献
的,哪怕他这次说的是10%,5%而不是30%。可惜,面对国外专家的较真,丘先生的态
度却是推卸责任:“媒体报道是从丘成桐于2006年6 月3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始
的,当时丘宣布了曹朱的工作。丘成桐说他被某些媒体错误的引用了,故对那些话不负
责任。”
究竟是哪些媒体误引了呢?我想,新华社发的第一篇稿子“破解百年数学难题”,就已
经为这次宣传定了调子,绝不可能是误引。再有,新华社直接引述的“30%”之说出自
杨乐院士之口(注: 尽管他后来模糊地否认),那也不会有误(后来新华社报道里丘成桐
又重申了这一评价)。大概丘先生先前借助数学圈中不太常规的途径——新闻发布会—
—宣称 “中国数学家最终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时候未料到后来的困境吧。
继而,8月15日的《纽约时报》登出文章:“捉摸不透的证明,捉摸不透的证明人”,
对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一事做了一个综述。其中引述Anderson教授的话告诉公众,
Kleiner-Lott, 曹-朱,Morgan-Tian这三组解释者的工作“就是对佩雷尔曼工作的同
行评审。”此时,8月22日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已脚步声近,国内渐渐对事实的真相多了
一些了解。只是我想大众可能还不明白,这样一个笑话正因为其太荒谬,绝对不可能是
单纯的学术之争。
但是就在此时,我忽然在中文网上发现国内公众的注意力已从庞加莱猜想的传奇上转移
到批判北大上。广州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了以“丘成桐: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
才大部分是假的”为题的访谈。丘成桐先生在采访中说“《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
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把北大的海外引
进人才,据说占全部引进人才的40%,说成大部分是假的。这个耸人听闻的说法一下子
吸引住大众的眼球。随后,丘成桐在不同的场合声称“我和北大不存在私人恩怨问题”
,对北大,北大数学系,和北大教授田刚横加指责。因为抓住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由于
贫富差距加大人们对整个社会体制,特别是教育和医疗等问题不满的心理,丘成桐先生
又一次成功地得到了大众的回应。一贯对大陆事务幸灾乐祸的《》和《美国之音》则以
“丘成桐和北大之争与中共高教弊端”为题对丘成桐和焦国标等人做了采访。
在我的记忆中,曾几何时起,性格强烈的丘成桐先生就是以这样一尊“敢说话”的“爱
国数学家”的形象登陆中国。然而,联想前因后果,看到丘先生义愤填膺的样子,却不
禁心情沉重。其实,人们习惯于将“敢做敢言”和“正直无私”联系在一起,但这两者
之间并不必然相关。在历史上,前汉的樊哙,后汉的马武,后周的赵匡胤都曾经号称敢
谏的“直人”,谁知历史却证明他们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忠直之士。“敢”的强烈姿态往
往和个性有关,在特定的历史情势之下可能是别有居心的做作,有时也是客观使然。汪
精卫不也曾经大义凛然吗?虽然身在重洋异域,祖宗的教诲不能忘记:“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而后天下平”;“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
“格物”、“致知”,是我们做科学的人工作上的目标。但若意图更进一步,成为影响
国家和社会的领袖型人物,“意诚”是最起码的要求。
终于,《纽约客》推出了“传奇问题与荣誉之争”这一附有11篇漫画的锋利长文。它的
作者之一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座教授,《美丽心灵》一书的作者,曾经入围普利策奖最
后一轮的Sylvia Nasar。文中的主要篇幅在记叙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全过程,其
余部分则是讲述丘成桐的成长历史,丘学派在海外的影响以及丘与陈省身、田刚的关系
。文中提及了杨乐院士所说的中国数学家所谓“30%”的贡献和一些学界掌故,其中包
括:刘克峰与丘成桐合作的文章涉嫌抄袭Givental的思想;丘成桐 “越来越焦虑自己
在数学界的地位”,出于嫉妒田刚而不想让世界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但“丘成桐否
认他曾试图把大会搬到香港。”);“普林斯顿数学系前系主任Joseph Kohn说,‘丘
成桐不嫉妒田刚的数学,但他眼红田在中国的影响力。’”;以及多位著名数学家对丘
成桐的指责。
《美国数学会会志》用一整段的文字怀疑朱熹平和曹怀东的解释文章“是否经过严肃的
审查”,而“当被问及该文是否象通常那样被审查,丘成桐说是的”。而《纽约客》披
露了这又是一个谎言:
“今年4月13日,亚洲数学期刊(A.J.M)编辑委员会的31名数学家收到了丘和主编的一
封简短的e-mail,通知他们用三天的时间考虑一篇作者为朱熹平、曹怀东,标题为“瑞
奇流的哈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庞加莱和几何化猜想”的论文,丘打算在这个刊物上发
表。这个邮件没有包含文章内容、审稿人意见以及文章摘要。至少有两个编委提出想看
一下文章内容,但被告知不能提供。4月16日,曹收到丘的消息,告诉他文章已被A.J.M
接收了,文章摘要已经公布到刊物的网站上。”
《纽约客》的文章让丘先生声名扫地。为了辩解,互联网上出现了据说是文章里说了丘
先生坏话的两位数学家回复给丘成桐先生的 “澄清”。假设“澄清”是真的,那么是
丘先生给那些指责他的数学家发信置疑,其中有两位回复做出辩解。再假设丘先生公布
的私人信件是完全而真实的,那又能怎样呢?丘先生的支持者或是做出的翻译即另有误
导之嫌。如据称Stroock给丘成桐的“道歉信”中说:
“In particular, I told her that, at least to my ears, Yau weakens his case
and lays himself open to his enemies by sounding too self-promoting.”
这份所谓“道歉”比较客观的翻译应当是:
“我特别对她指出,至少从我听到的情况来说,丘由于给人一种一意要推销自己的成就
的感觉,从而削弱了他自己的意见的说服力并且为对手提供了反击的方便。”(“Self
-promoting”又怎能说是“特立独行”呢?)
换言之,两位向丘成桐这位在美国名震当代的数学家“道歉”的教授其实并没有否认自
己说过的话,反而印证了《美丽心灵》作者绝无捏造,其他几位“不道歉”的同样是名
震当代的大师讲过的东西就更无可辩驳了。(这个“澄清”事件同时也说明了,西人数
学家尚须“道歉”,在美国工作的华人数学家又有谁敢挺身而出,直面丘成桐这位擎天
巨擘呢?)
再退一万步讲,假设《纽约客》文章的作者是出于民族偏见而诽谤侮辱丘成桐,则丘成
桐何不诉之于法律,令我等一快!遗憾的是,屡次强调自己“心中坦荡荡”的丘先生没
有这样做。其实,即便《纽约时报》的文章有失偏颇,个别的地方可能存在有选择地使
用资料地情况,却也很难找出哪里不符合实际情况。如果说“立场决定观点”,那么丘
先生的偏颇观点是否就应归咎于自己的政治斗争立场呢?有人转而说这是北大为了转移
公众注意力而推动的“妖魔化”丘成桐的运动。作为旁观者,我不相信北大有这个能量
。《纽约客》是素称凛然不惧总统的美东左派知识分子的堡垒,即便才雄势大的布什家
族也对它束手无策。冷眼旁观,丘成桐指责北大,批判教育制度的目的倒恰恰是想金蝉
脱壳。(按:丘先生在新华网最新文章“丘成桐再批中国学界垄断:学术不应“搞权术
””中指出“不少人为拿取博士学位,愿意付出一百万元,这利益可不少呢!他们早已
把学术研究看成一门生意。”这样耸人听闻的论断无疑可使大众立时无暇再关注两个月
前的“封顶说”。)
如今,丘成桐先生似乎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信念试图以学术地位影响政治,再以政
治领导学术。朱熹平、曹怀东协助验证庞加莱猜想这样一个本应是积极的,再简单不过
的事件,竟被丘先生通过媒体运作成贻笑四海的丑闻,既给海外科学家抹黑,又破坏国
内外学界的精诚团结,实在值得我辈深思。
正如数学大师Gromov对佩雷尔曼的评价:“做伟大的工作,需要纯净的头脑。你只能思
考数学。想任何别的事都是人性的弱点。”学术大师固然令人敬仰,但若想在既有的基
础上继续做出超越自我的成就,就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因为“人性的弱点”走上从治
学者向政治家转型的不归路。
布衣赤子:万俟歆
零六年八月三十日
草于美西寓所 [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来源:.小百合BBS
http://lilybbs.us[FROM: 140.247.24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