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杂文】生死的思辨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xy728
级别: 咿呀学语


精华: 1
发帖: 7
威望: 15 点
金钱: 82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2(小时)
注册时间:2006-05-25
最后登录:2006-12-22

 【杂文】生死的思辨

伤残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悲惨的,大多数人面对它时,总有一片阴云笼罩在他的心房上。而史铁生,一个如同神一般的人,在静谧的地坛中,用笔杆将这乌云打得粉碎。《我与地坛》全文感情深厚隽久,哲理含蓄博大,史铁生以其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十五年来,讲述了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时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生死的理解。

当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突然瘫痪,坐着轮椅,他天天都来到一座古代帝王荒废的祭坛——地坛。在在热闹与孤寂的交叉路口,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他思索着历代哲学家们都为之所困扰,都为之苦思冥想的一个问题——生与死。

生是伟大的。生,别小看这一个“生”字。正是因为这生,才有了“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才有了“蚂蚁摇头晃脑地捋这触须”,才有这五彩缤纷的自然世界。新生使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不禁唐人吟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宋人写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何断魂”这千古绝唱的佳句,不都是美丽自然的真实写照吗?然而,生是被动的,由不得我们选择的。有些人常常怨天尤人说生的不是地方,生的不是时候,其实,人根本没有权利来定夺是生在红墙金瓦之下,还是绳枢瓦牖之家。佛家如是理解出生,不论是成仙还是做人,由的是你上辈子的行德。若是美好,凡人许是也可以成仙;若反之,神仙下世也有可能成为一只饿鬼。生只是一个开始。这正如史铁生说过:“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与生相对的是死,同样是仓颉老者造的字,而当人们提到 “死”字,一股寒意将悄然从背后侵入,死是可怜的,死是可怕的。无论你是凡夫俗子还是王侯大臣,面对死亡大抵只有敬畏之情,也许正因为此,才有秦始皇派三千童男童女赴东瀛一事,才有那雍正皇帝天天沉迷于炼丹之中,才有了黎民百姓烧香拜佛的习俗。上帝在交给我们 “生”这个事实的同时,也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那就是 “死”,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是,死是一个必然将会降临的节日。这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勇气。面对瘫痪,面对静如死水一般的生活,无论是谁,死这个字会经常在眼前跳跃。面对这样的困难,处在如此寒冷的冬天,一朝半日也许有人可以度过,一年半载也许有人可以撑下去,而十五年之久,几千个寒风凛冽的漫漫长夜,若是凡人,“死”这个字不仅出现在脑海中,而是很有可能变成现实。然而在史铁生眼中,生与死是一致的,都是必然的,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因为你飞黄腾达,死神会为你网开一面;不因为流离失所,死神会怜悯你的处境。既然死终有一天会来的,就没必要提前去死神的官邸与其一同品味下午茶。

诚然,生死如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艰难困惑都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开始,那道坎儿便与你相伴,直到你走完这一程。虽说艰难与困惑是客观的,是不可以回避的,然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宣泄与倾听,却将那一个个坎儿夷为平地。正如史铁生说的,听到别人说,真没想到你写得这么好,他竟然有一整宿高兴得没有合眼。虽然那只是他人的一句简短的表扬,却有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温暖着他的心。这虽不是物质的捐赠,不是精神的启迪,却激起了他生的希望。心灵之间的沟通使他不断产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生的渴望。正如他所说的,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

面对困苦,有一方良药,那是镇静。困苦之所以是困苦,就在于它蛮不讲理,大摇大摆地来,要是找到了你,无论你是如何讨厌它,还是竭力说服它,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是只凭你孱弱的臂膀与它单打独斗,犹如“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要是你执意逃避,只如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凭空给自己增添了一份折磨。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看清困苦的本来面貌,才有可能战胜它。困苦本是外强中干的,它来了,冷静地与它对峙,要不了多久,它便如同一只夹着尾巴的狗逃跑了。

地坛过去是金碧辉煌的神殿,而二十年前却是一个破落的大院子,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已被剥去,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已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塌了,玉砌的雕栏散落了。当你徘徊于此,走在愈渐苍翠的松柏的光影下,听着那嘈杂的虫叫鸟鸣声,不禁感到一股股清净与一丝丝凄凉。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气氛,地坛几乎成为思考人类最深刻问题的智者的最合适的心灵居所,这幽静的环境,如同一片蓝天,任其恣睢放纵他的思绪。地坛中点缀着零星的人,无论是那位长跑好手还是那个音乐家,无论是那对好夫妇还是兄妹二人,都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生命画卷,向史铁生展示着人的喜怒哀乐,展示着芸芸众生的内心世界,展示着人生百态。虽说有的画面不曾有过鲜亮的光泽,而他却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在零星的瓦砾边上点缀几朵小花,在断壁残垣之后,勾勒出翠绿的新枝,虽无烟花烂漫的春景,却给人以生的希望。也许他的母亲正看到了这点,才放心让他一个人到那么大的一个园子里读读书,写写东西。

虽然这篇文章不是为母亲而写的悼亡文,但作者以平实、简约、淡泊、洗练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那血浓于水的真情厚意,也许只有这种最淳朴的语言才能把那母爱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当读到“母亲步履茫茫而又急切地找我”时,不禁想到了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名句,和冰心的“母亲啊!我只要归依你,心外的珊瑚容我抛弃。”的诗文。虽说都是脍炙人口的赞颂母爱的佳句,然而它们却不如史铁生笔下平实的文字来得真切。不由地泪水顺着脸颊滴落到书上——那寥寥几笔,将对母亲的缅怀之情与忏悔之意交织在一起,这复杂而又深厚的情感,岂不催人泪下。如使没有母亲的精心照料,即使有地坛这片沃野,有他人赞美的甘霖,要是少了这如同阳光一般的母爱,那生的希望会在他心中萌发吗?答案想来是一定的,不会。后来又品味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其中写道:“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不正是母亲使他重燃了生活的欲望的佐证吗。

对母爱的描写使我落泪沾襟,而作者最后的论述,使我陷入了静静的沉思。不知哪位先者曾经说过:“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句话含蓄地道出了生命的本质——生生不息。史铁生没有使用干涩的文言辞令,而换以一段新奇的比喻“那一天,我也将沉静地走向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他用沉静地走”暗喻大去之期已不远矣,而用“跑上来”一词暗指新生的出现。的确,那个孩子不是史铁生,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更不曾有过如同史铁生如此悲惨的经历。但是这孩子又的的确确是史铁生,因为生命不息,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这个孩子将沿着他的脚步来到地坛,徜徉于郁郁葱葱的古树之下,将沿着他的思绪开始对生与死的思索,投身于人生价值的探究。一个人死了,对于他个体而言,是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然而对于一个种族而言,死亡是新生的开端。生与死如同白昼与黑夜,更迭出现,永不停息,也正是因为生和死的存在,使整个种族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顽强地繁衍下去。

史铁生,他以独特的视角,向人们阐述了生与死的本质,用娓娓道来的言语,讲述了面对人生的睿智的思考,这种对于生死的解读,净化了我的心灵,洗礼了我的思绪,升华了我的思想。同时文中流露出的对母亲真挚的情感,使我抽泣连连。这文章的言语是那么和美而亲切,是那么平实而深刻,一股股激情潜藏于字里行间,他将个人残酷的命运上升到对生命永恒的思辨。他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将百般遭遇、生死存亡看作过眼烟云,揭示了种族生命的永恒,道出了欲望是永无终结的生命之舞的原动力。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威望:3(雨和眼泪)
  • Posted: 2006-06-06 17:26 | [楼 主]
    lisa.y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7
    威望: 2 点
    金钱: 18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0(小时)
    注册时间:2006-07-01
    最后登录:2006-07-07

     

    生与死讨论到下辈子也没结果的
    13#的天*天*天蓝```
    突然间 雏菊开了...芳香四溢
    Posted: 2006-07-18 14:56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