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夏刚:文化层面剖析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深层原因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200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夏刚:文化层面剖析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深层原因

Quote:
  2001年8月13日:小泉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2年4月21日:小泉第二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3年1月14日:小泉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4年1月1日:小泉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5年10月17日: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在刚刚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日本首相小泉为他的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付出了代价。

  中国拒绝中日领导人在会议期间举行会晤,甚至中国外长李肇星也拒绝在部长会议上与日本强硬派新任外相麻生太郎会面。

  东道国韩国总统卢武铉只在会议间歇与小泉举行了仅30分钟的会晤,并且将小泉“狠狠数落了一番”。卢武铉说,“你和许多日本政客的参拜行为是对韩国的一种挑衅”。

  然而小泉却在APEC峰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以对战争的反省为基础,从不能再战的想法出发”,他将继续参拜靖国神社。

  在今年10月17日第五次参拜之后,小泉就向记者表示,“一年一次的参拜是好事。我想对战殁者表示敬意和感谢很有意义”。针对中韩两国抗议一事,他则对记者反驳道,“原本是内心的问题,别人不应该干涉。不是外国政府说‘不’的问题”,“参拜靖国神社并非他国政府应该批评的问题,最好不要过多指责”。

  而当日本政府受到国会议员质问时,也声称,只要公布悼念目的,不采取神道的仪式,即使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也不违反规定“政教分离”的日本宪法。

  时任日本外相的町村信孝坦承,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可能会令日本陷入外交困境,也打乱了日本打算恢复日中对话的计划,但小泉的行为是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显示“首相不屈服于外国的压力”。他表示,“首相决定参拜时,已深知会引起外交风波,但他在外交考虑与自己的信仰之间取得了平衡,决定继续前往参拜”。

  10月31日,小泉改组日本内阁,组建了一个鹰派色彩更浓的新班底。在小泉毫无停止参拜之意的情况下,新任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和新任外相麻生太郎也不甘示弱,表示也将继续参拜。

  小泉一次又一次地参拜靖国神社,使本已恶化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中日举行首脑会谈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中日高层往来已濒临中断。

  11月16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见日本参议院副议长角田义一时指出,近年来中日关系遇到严重困难,症结在于日本领导人违背在历史问题上的承诺,执意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靖国神社对日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小泉和他的一些大臣们总是强调参拜是“内心”的问题,是宗教的问题,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在日本学习、工作了18年的夏刚教授从包括地缘文化、政治文化在内的文化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编者手记




比叡山的遗恨∶日本人不记仇吗

  小泉为了参拜合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时强辩说,在日本,哪怕是恶人死后也会成佛。小泉还称,人们的内心世界、文化和宗教观不容他国干涉。笔者认为,这是用部分实话编织似是而非的虚妄。各民族人民都有自己独特的心性、文化、宗教,往往与外部世界非常不同。对这些特性,人们需要尊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1985年访法时,曾与法国总统密特朗谈及神学和宗教。前者说他自幼受笃信佛教的祖母的戒杀生教诲,蚊子飞进家来,要用双手包护着送出窗外;后者则反问∶那它岂不是要去咬别人吗?这就是文化上的鸿沟。这种鸿沟既不可能消除,也无须勉强弥合。两位首脑的这段谈天又揭示出:要和平共处、友好交往,就不能缺少相互理解。

  人们一般认为,在与异国人进行社交时,初识者间忌谈以下话题∶①涉及主权、领土、尊严的国家和民族问题,②宗教,③政治,④疾病,⑤性爱。前三者含有话不投机就会发生冲突的风险,比招致生理厌恶、道德反感的后两点更敏感。2003年在西北大学打着“日中友好”字样表演猥亵小品的日本留学生,即触犯了中国人的民族尊严。而少数日本政治家为侵略战争、殖民统治翻案对受害国人民感情上的伤害,则属于头等严重的犯忌。

  日本最大出版社之一的“文艺春秋”所主办的《马可·波罗》杂志,1995年载文称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毒气室是子虚乌有,结果遭以色列政府和国际犹太人组织抗议而被迫停刊。八年后,小泉为观赏瓦格纳歌剧受德国总理邀请于年内再访德,一道出席拜罗伊特音乐节。小泉醉心的这位德国作曲家,因曾获希特勒的偏爱,其作品至今被以色列禁演。日本前外交官佐藤优因此指责首相和外务省不知外交大忌。而佐藤指出的另一动态更须警觉∶日本的民族主义越发显露出牢记自身受害却淡忘了对他人加害的倾向。

  1986年~1999年间,日本先后有七个大臣因在历史问题上发言出格伤害中韩国民感情而遭罢免或被迫辞职。但最近文部科学大臣仍不顾1992年宫泽喜一首相访韩以来几名首相对从军慰安妇公开致歉的事实,执迷不悟地以“当年不存在慰安妇这个概念”来混淆视听。小泉则牛头不对马嘴地引所谓孔子语录“憎罪不憎人”来为参拜合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开脱(此语出自《孔丛子·刑论》,原文为“恶其意,不恶其人”。不过,学界普遍认为该书为伪书,其所载并非孔子言论。而且,此语本意和小泉的解释也完全不沾边)。

  由此可见,在当今的日本政界,“劣化”(素质、水准低下)现象严重,强词夺理、巧言诡辩反不时得到媒体共鸣、追捧。

  眼下,在日本畅通无阻的怪论之一就是用中国古代灭九族的事例为例证,把中国对二战甲级战犯的不宽恕刻划为中世纪的野蛮性。以文化、宗教为挡箭牌、避风港的态度愈益增强,已成为阻碍日本改善对中韩关系的新瓶颈。而普通日本民众不抱恶意的成见或误解,更增添了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中国古代伍子胥为父兄报仇后对仇敌掘墓鞭尸的故事,使不少普通日本国民以为,中国人不但惯于“痛打落水狗”,还死记陈年账。又如,韩国民谣“恨,五百年”常被部分日本人引作朝鲜民族的记恨记仇心态的表征。日本人以此对比,认为日本文化富于宽容精神而不积怨,而把中韩受害者对日本侵略的遗恨曲解为阴暗心理的产物。

  然而,日本人真的不计前嫌、不积恩怨吗?

  日本战国时代的1540年,广岛县吉田町(镇)毛利元就的部队,被来自岛根县广濑町的尼子晴久的部队围攻,经过激战,前者击败后者。两地居民由此结怨,碰到一起就会谈起往事,引起争执。直到1996年吉田町町长走访广濑町,双方才算解开疙瘩。

  日本历史上,还有一个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三光扫荡”同样臭名昭著的集体烧杀惨剧。战国末期的1571年,武将织田信长由于比叡山延历寺窝藏自己的敌手,下令砸烧寺庙、扫平全山,连乞命的妇孺都被毫不留情地斩首,造成三四千人丧生。这一事件使该寺对织田军的残忍记恨不绝。直到1992年,为显示建构和平的意愿,举行了一次音乐祭奠,同时悼念滥杀事件的牺牲者和积年的“佛教之敌”织田,这段公案方告结束。既然两町的抵触情绪能够延续456年,延历寺的仇恨也能够持续421年,为何却要对邻国“恨,五百年”的民族感情说三道四呢?

  日本还流传着一个被称为“全民性传说”的“忠臣藏”的故事。1701年赤穗藩主浅野内匠头因对掌管幕府礼宾的吉良上野介记仇,在走廊上相遇时突然大叫:“还记得前些日子的遗恨吗?”遂将其砍伤。浅野受朝廷查办后自裁,其旧部47人翌年12月14日冲入吉良邸宅将其斩杀,事后46人被赐死而落得“为故主殉身”的美誉。二战后美国占领军曾以封建性报复不合时宜为由,禁止文艺作品表现这一故事,但解禁后,每到12月影视界都会推出关于这个传说的纪念节目或有关新作。日本历史上有这样的复仇事件,国民又对这样的故事钟爱有加,遇害的吉良统治地直到1990年和解之前,一直禁演“忠臣藏”影剧。既然如此,为何还认为自己的文化富于宽容精神,是不积怨的呢?

  在日本,人们也使用中国的成语“盖棺定论”。意指重大的是非问题不容翻案,不受“恶人归天即成佛”说法的影响,其坚定性往往也超过“恨,五百年”。1336年武将足利尊氏背叛天皇而拥立新君,被朝廷、史家定作分裂“逆贼”。五百余年后的1895年(此时日本经明治维新正加速近代化和国际化),为纪念平安神宫建成、平安迁都1100周年,在京都创办了“时代祭”,即以活人古装骑马过街的形式,依次再现各个历史时代,展示绚丽的历史画卷。但是,其后每年举办的该活动直到今天,都整个抽掉了足利尊氏开创的南北朝、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既然祸国殃民的“逆贼”被人如此痛恨,那么被小泉承认是战争犯罪者的二战甲级战犯,又为何能堂而皇之地被供奉着让首相参拜呢﹖

  在二战结束50周年前夕,美国计划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其中有一枚原子弹爆炸的图案。村山富市首相当即声称有伤国民感情,并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交涉,于是美方为了照顾日本的情面而撤换了这一枚邮票。既然日本能够迫使美国更换一枚邮票,那么,中韩谴责日本粉饰侵略历史的教科书,为何却被部分日本人非难为“干涉内政”呢?

  部分日本人给中国不忘被侵略的爱国主义教育扣上“恶意反日”的帽子,但日本自身为牢记历史,每年都隆重地举行纪念广岛、长崎遭核轰炸的仪式,其频率和首相亲临的规格都超出了中国通常的纪念抗战活动。如果美国将此指责为蓄意反美,不知日本又会作何感想。不久前,日本媒体对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记不清两地遭核轰炸日期的现象表示担忧,可见在日本也并不是好了疮疤忘了痛。而且,在汲取和传授教训时,日本国内遭受核轰炸的地区与其他地区也是有“温差”的:《读卖新闻》2005年8月15日的“读者之声”栏目中,有冈山县出身的大学生称,转学邻县广岛后,听当地同学说,小学生在暑假里每到8月6日(遭受核轰炸纪念日)要返校默祷,她惊奇之余惭愧自己从未默祷过。

  日本另一战争创伤极度惨重之地是最南端的冲绳。战败临近时,军方为给“本土决战”争取时间而动员该县平民参战。美军登陆后,日军却不顾百姓死活率先逃跑,甚至为防止老百姓投靠敌方而成批杀害同胞。相形之下,以“忠贞报国”之言鼓动军民充当炮灰的战犯们多苟且偷生。而1/4人口毁于一役的冲绳,战后又被美国占领了1/4世纪,回归祖国后至今岛上仍布满美军基地,岛民的精神痛楚和心态不平衡可想而知。众多冲绳人(包括笔者所在院系的冲绳同学),至今对被当成牺牲品的往事刻骨铭心,忿忿不已。

  笔者每当听到善意的日本人问中国人要何时才会忘记那段不幸的历史时,就先让他(她)向广岛、长崎、冲绳人试问同一问题,然后介绍一则笔者亲身经历过的中日复交后两国关系初现乌云时的启示。1984年,日本作家山崎丰子为采写表现日本战争遗孤命运的小说而访华,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见日军坦克残片上有中国军民大书的“不忘民族恨”,而不禁震颤(把这几个大字译介给山崎女士听的是笔者)。翌年,中曾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民众愤慨。同年,山崎丰子对胡耀邦总书记提及此事,并问中国对历史问题还要记多久。在笔者有幸担任翻译的这次会见中,总书记重申∶我们并非干涉日本内政,但希望(日本)注意不要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受八国联军侵略过了85年,其记忆才逐渐淡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不过才40年,不再过40年我们如何能淡然处之呢?

  最近,笔者在京都寓所周边地段偶见一家创业约180年的油坊,在橱窗里展放着三块锈迹斑斑的炸弹片,还立一木牌详书由来,称1945年6月26日,入侵的美军B-29机群在这一带扔下七枚50吨~250吨的炸弹,造成方圆400米内的50人丧生,送抢救的负伤者一说为66人,医生则称有300余人;四天后举行联合祭奠,遭难者达850人,被毁房屋共292间;在此陈放的就是空袭时掉到本油坊的炸弹的残片。

  整篇记述既无谴责字眼又未触及自身损害,但这魔火痕迹在60年后犹被精心保存,本身就是凝重而生动的“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日本人不会去纠缠伤员数目的诸说法为何相差几倍,当然也不会追问这遗迹及说明要摆到几时。



作茧自缚∶执拗拜鬼源于政治、文化的“中空”

  从1985年战后日本首相初次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惹怒中国民众,到今春中国部分地区爆发涉日示威,正好20年,相当于一个世代。人们在日本既想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不团结邻国,以及“向右转,齐步走”的狭隘民族主义共振这两点上,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其朝野的“劣化”。

  同时,小泉的“法西斯专政”和“电视秀政治”,在新近的大选中也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来。而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动辄强调的“贯彻个人信条”,无非是这位“怪人”(前外相田中真纪子语)政客刚愎自用、投机的幌子。小泉以往确曾在参观战争末期“肉弹”特攻队员“玉碎”事迹展览时落过泪,但又有党内知情者说,十多年来从未听他提及“英灵”,靖国神社春秋大祭也不见他露过面。有媒体称,小泉抽疯似地突然执着于参拜,是和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为竞选党总裁时耍的小聪明∶桥本任日本(战争)遗族会会长,却对该会谋求的首相、天皇参拜靖国神社态度消极;而小泉为把遗族会这一大票仓捞过来,承诺每年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

  今年10月17日,小泉选靖国神社秋季大祭时机,匆匆进行了作为首相的第五次参拜。日本有舆论担忧此举将激怒邻邦而影响外交、经济关系,然而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则称,只要中国采取大人的态度(理解、克制)就行。事实上,其弦外之音所非难的耍小孩子脾气,正是被认为幼儿性未脱的小泉我行我素的毛病。据报道,小泉上台后初次参拜时,忽然觉得不可不顾忌中韩反应,遂接受心腹山崎拓(当时任自民党干事长)的建议,将参拜提前到“终战纪念日”前两天的8月13日,事后又感到未能践约有失面子而在山崎面前嚎啕大哭,这段懊悔从此加深了其固执、妄为的意念。

  恪守诺言固然可解释为“言必信,行必果”的诚挚,周恩来曾将这六字孔子语录赠给田中角荣,后者也回赠了七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的格言“信为万事之本”,可见两国在这一点上有共同语言。但正如孟子所说的“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不妥当的诺言毋宁要修正才能接近真理。中曾根康弘敦促小泉为国家利益勇于舍弃对践约参拜的执著,更符合儒教始祖的“过勿惮改”的教导。

  可以说,小泉狂潮是战后日本政治文化、精神风土的产物。在日本,至今外交、国防并不成为拉票材料。选民大多不重国家整体利益,只求本地眼前实惠,这种价值取向就使政治家容易八面玲珑、鼠目寸光。

  前首相森喜朗向小泉交班前,决定对中国发动日本从未实施过的紧急进口限制,就是由于代表农林水产行业利益的议员施加压力,以及其本身的“中国太狂,要治一治”的情绪。但这种迎合大众的选举政治,显出了丢西瓜捡芝麻的弊病:中国对汽车、手机、空调这三种拳头产品实行对抗措施,结果日本在较量中亏损款额为中国的十倍,不久便灰溜溜地偃旗收兵了。

  据报道,曾有某经济界名流规劝小泉对参拜靖国神社要三思后行,小泉当场大喝“商人懂什么政治!”现任文化厅长官的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曾称,日本人精神结构的特色为“中空”(空心)。而多“中空”少“中控”的倾向,在靖国神社问题及日本社会诸多侧面都有所表现。

  对小泉的这次参拜百分之百地叫好者相当少∶与自民党结成联合政权的公明党明确表示不快,该党及其根基——创价学会(全国最大的宗教法人团体)在政治、宗教上都与靖国神社有较大距离;靖国神社虽庆幸如愿地在秋季大祭之际实现了首相连年参拜,但又不满意小泉未登本殿而只与一般人一样驻足于外边的拜殿,以及从扔香火钱到简单合掌(神社坚持的正式规矩为“二礼二拍一拜”)完仅几十秒即打道回府的“中途半端”(不彻底,不伦不类);因大阪地方高等法院刚判小泉参拜违反政治与宗教须分离的宪法规定,故舆论也抨击小泉的这一举动为行政首脑无视司法机关的傲慢;宗教界内多个佛教教派及基督教团体等则称,小泉此举因突出神道而压低其他宗教构成破坏信教自由。

  2004年小泉元旦参拜后称,初拜(新年期间首次参拜)是日本人的习惯,是民族固有的文化、习俗,不容外国多嘴。但对小泉的诡辩最不以为然者恰恰是一些拥护参拜者,他们认为把为个人、家庭求吉利的初拜和祭奠为国捐躯者的参拜混为一谈,有“亵渎英灵”之嫌。而且小泉巧立悼念亡灵、立誓不再战的名目进行参拜,也和初拜的辞旧迎新性质、喜庆热闹气氛相违。而人们对初拜的态度又照射出日本人的宗教观,既如万花筒般色彩斑斓,但又是空心的。《读卖新闻》2005年9月2日公布的全国性舆论调查表明,尽管新年去初拜和平素去寺庙、神社或教堂的人分别多达70%和81%,但日本实际上是无宗教之国,不信教者占75%”。

  日本人惊叹伊斯兰教徒连开飞机时都不忘做礼拜而让机械自动操纵,而在日本,具有绝对的宗教信仰的人极少见。普通日本人到寺院留香火钱、求神拜佛,无非是求灵验,讨一粒谋利益、消灾祸的定心丸。

  日本政治中常有私情凌驾于公理之上的颠倒。安倍晋太郎称自己卸任外相后担当自民党干事长为“私人性质的职务”,就流露了对于执政党是公器这一基本常识的认识不足。而为政者集团的“私性”还见于任人唯亲的倾向∶数名首相起用子女当或公或私助手(内阁总理大臣秘书或个人事务所秘书)。群马县是战后出首相最多的县份(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小渊惠三),这三人的子女都由此捷径步入政界,福田赳夫和中曾根康弘之子在小泉时代分别升至内阁官房长官和文部科学大臣。不少政治家把地盘传给子女而形成“太子党”圈层,如小泉出身两代(祖父、父亲)大臣世家,其接班呼声最高的安倍晋三任党干事长正是走乃父安倍晋太郎之路,其外祖父岸信介及岸信介之弟佐藤荣作(均曾担任首相)也使安倍晋三赢得“血统优异”的美名;前防卫厅长官石破茂也是依靠了其父任县知事(省长)的选区而胜出。

  小泉的政治手法又被称为“赌博政治”,这种手法在新近大选中带来了罕见的狂胜,他随后的再拜靖国神社则显示出了由此而引发的肆无忌惮。他派竞选“刺客”去排除党内反对势力的铁腕,又在党内大搞恐怖肃清,对外则表现出极端强硬的一意孤行。

  靖国神社瞒天过海地合祀甲级战犯,归根结底是少数在侵略战争污泥中陷得很深的邪恶势力策动的结果。合祀动议是1970年提出、翌年获得通过的,当时神社总代表会的成员中,参议员青木一男曾担任过东条英机内阁的大东亚大臣,战后一度以甲级战犯嫌疑被关押;贺屋兴宣曾任近卫文麿内阁、东条内阁的大藏大臣,作为甲级战犯被判终身囚禁,1958年获赦免后当选参议院议员并出任池田内阁法务大臣,1962年还出任日本遗族会第四任会长。近年来,在日本厌华、蔑韩论甚嚣尘上,可视为战败世代的翻本欲望经“隔代遗传”由第三代表现出来。曾任伪满产业部次长并主持制定“满洲开发五年计划”的岸信介,就曾不断自夸“满洲国是我的作品”。其孙辈“新生代”多为鹰派,似乎也有祖辈的史怨情结影响。

  近年来在一系列问题上,日本对中国往往先是自恃先进而轻视,等发现失去领先主动优势后又震惊发急但却束手无策,结果不是自欺欺人地当鸵鸟就是破罐破摔地耍无赖。小泉本次参拜靖国神社与我国“神舟六号”凯旋刚好巧合,两年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后,日本就有政界、经济界要人说中国技术过时而不屑一顾,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腔调不久就被羡妒恐憎交织的“中国威胁论”取代。小泉的“扔香火钱向中韩寻衅”,就有“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对着干劲头。

  以上所述,都印证了日本政治的“劣化”、“中空”。



历史循环∶日本进入“个人的时代”?

  与当今世界和解、合作的时代潮流相背,日本首相执拗参拜靖国神社,对内对外再结新怨。小泉最近私下称,中国总有一天会为践踏日本人心灵后悔,但其实正是他先刺伤邻国感情招致了“负的连锁”∶被激怒的韩国,推倒前任总统金大中不拿历史旧账做外交文章的承诺,不仅强烈抗议日本为军国主义翻案,而且在国内发起了追查日本占领时代的韩奸运动;在中国,珠海日本人集体嫖娼、西北大学日本留学生猥亵表演事件后引起的义愤,势必与20年前由《血疑》、《阿信》等日本文化产品带来的好感“日流”呈反转趋向,其抵触情绪有可能从这一代传至子孙。

  日本目前正处于两个长期历史循环转折点的重合处。首先是和东洋神秘思想相吻合的干支周期∶从1885年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的“富国强兵”路线启动、狂奔到战败,再从战后复兴至今整整过了两个60年,其次是激发民族主义滑向军国主义的东京日比谷公园抗议暴乱在今秋迎来一百周年。日本经过两次兴衰巨变又站到新的起跑线上。

  小泉政权派自卫队驻扎美英联军侵占的伊拉克、试图修改和平宪法,都有在战后又一个干支轮回之后回归上上个60年用强谋盛的迹象。2005年秋季大选结果表明,中曾根最早期待、小泉进而追求的首相权力的“总统型专断”已经有了基础,而120年前出任首届首相的伊藤博文也是以强权政治把日本推上冒险之路。日本UFJ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铃木明彦将上两个60年分别命名为“国家的时代”和“企业的时代”,预言今后将进入“个人的时代”。

  但小泉的“个人时代”又是怎样的呢?他故作惊人之举的两次访朝并未达到目的(被绑架者如数返回和日朝关系正常化);仓促掀起的“入常”攻势因遭中韩强烈反对和美国釜底抽薪而受挫;对东海油气田幻想坐收其利,以致把自己逼到冲突边缘。这都堪称“自我中心时代”的弊病。

  笔者在中日关系陷入复交后最低潮的近两年中,曾在各种场合向日本人就历史问题宣讲中国朝野的立场,强调可借鉴日本的历史和现实来理解种种纠葛。如在日本IBM公司举办的京都各界名流聚会——“比叡山会议”讲演时,阐述会场所在该山的天台宗宽恕织田信长的烧杀尚需421年;又如在探求东北亚共同体的中日韩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日本当年放弃对沙俄战争索赔引起首都暴乱,最终导致当局戒严镇压(1905年日本战胜沙俄后,碍于美国调停而放弃战争索赔和部分割据要求,对此感到耻辱的民众在东京日比谷公园集会抗议,转瞬升级为放火打砸和袭击高官邸宅的暴动,引发首都戒严,闹事被捕者中就有小泉祖父),而中国民众在不同时期对政府免除日本战争赔偿的政治决断,都给予了高度配合。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最近提倡给历史引进时效观念,主张在对受害者、遗属诚恳谢罪、赔偿的基础上超越怨恨,反对将上百年、越千年的旧账做政治交涉的材料。其用意想来在于敦促国际社会中的对立各方共创未来,然而无意中却与叫嚣摆脱“咒缚”(紧箍咒)的日本右倾势力合拍。笔者在此援引2004年5月30日《日本经济新闻》的一则法律咨询作为启示∶一位65岁的男性读者投书,称自己20年前的外遇直到退休后还受妻子责难,因每天日子不好过而想了解这类过错有无时效。律师介绍说,对夫妇间违背婚姻道德的行为索赔权利时效为三年,但《民法》又规定夫妇间对另一方的权利,在离婚六个月后时效才成立,在婚姻关系未解除期间没有时效。解答者进而指出,人的感情本无时效可言而不待搬出法律条文,你或许觉得事情早已过去,但也要想一想她的痛苦、怨恨。由此类推中日关系则可认为,国家间的外交、法律了结,并不能抹消个人、民族的心灵创伤。



将心比心∶以相互理解消除隔阂、促成融合

  当前日本厌华情绪渐趋弥漫的重要原因,在于官方、媒体的误导和教育的偏向。年轻人多数不知道中国出于解消冤冤相报的善意放弃了战争索赔,而且,中国的这种宽容对日本的战后复兴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日本的年轻人却没有对中国宽容的知恩意识。日本凭机遇和努力高速发展为经济大国后滋生小人得志情绪,媒体也因炒作癖及一知半解而突出报道中国的负面,自民党保守主流与新保守鹰派的合流更推动舆论加深了两国间的沟壑。然而根据笔者的经验,不偏不倚地提供事实并心平气和地进行引导,会使不少日本人有所触动而不盲从社会风气。日本高中历史课为准备高考侧重背年代而不细讲,现代部分因时间不够及内容微妙而往往被绕过去,于是进大学及走上社会后仍不乏对日本历史先天性模糊的年轻人,故有根据、有分寸地进行介绍,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右翼“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怪胎闹出满城风雨,其实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美化“大东亚战争”为解放战争的只有一种,而且采用率仅千分之一。笔者在近200人的大课中以上述论据、观点讲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及近现代中日感情账后,学生们本来就不多的对华抵触情绪进一步减少,在自由记述的课堂感想及提问中,为甲级战犯和侵华行径张目者则始终未有(仅一人在听讲前的问卷中用了“大东亚战争”名称,并写“或有出于无奈之处”)。

  笔者住处附近一家销售无农药蔬菜的夫妻店,隔几天就在门上贴一份毛笔写的各品种长势信息,今年8月15日在例行文字之后又淡淡地添了一笔∶战争结束转眼60年了,能有今天的日子真不容易,靖国神社我们不去。

  中日关系在政治方面的僵局非一年半载能打开,因小泉自己系铃后迟迟不去解反一再拴紧而使局面更加严峻。1972年田中首相访华就侵略战争谢罪时,日本外务省官僚为照顾国内右翼的情绪,精心构思了“添了很大的麻烦”这种措辞及译文。复交之际这一轻描淡写引起中方不快,也预示着两国的摩擦注定要在政治、文化领域激化。对待这种近乎死结的纠纷,绝不可用快刀斩乱麻似的办法,而是要像当年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周恩来那样耐心细致∶他看到会见厅地上的电线拧曲,就伸手一点点捋顺。日语以“迷惑”表示麻烦,而为解决麻烦的解惑,还需中国人在要求日本人将心比心的同时,解读对方心路。比如中国本来是希冀和平、无意扩张的,但被误解为好战和有扩张欲;日本也并非外界一些人想像的要走、易走复活军国主义道路。又如日本对侵略谢罪不痛快,确有一些想赖账之辈,但也须看到,日本独有的“耻感文化”使得日本人因怕难堪丢脸而遮掩躲闪,这也是他们的民族习性。

  国际关系说到底是人际关系,国家、民族间的问题最终要由人的交往、沟通来解决。中日双方不仅要推心置腹、开诚布公地创造相互信赖,还应在自我表现、阐述主张时注意有理、有利、有节。中日“政冷”的反面有“经热”,从而使日本经济界牵制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文化、人员交流未受影响的“文温”也是恢复正常化的有效途径。中国新近的调查表明,年轻人里52%不喜欢日本,但又有51%愿交日本朋友。日本2005年终于全面向中国游客开放门户,而普通人之间的接触、对话如涓涓细流,必将促成双方关系的改善。

  笔者教的日本学生里,既有个别人对中国怀偏见、缺知识,以致现在还在问中国有无彩电;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汉语、去中国旅行或留学而对中国和中国人产生了强烈兴趣,其汉语水平和对中国的理解已超过笔者的期待。毕业生中每年都有一批因胜任与中国交往而找到理想的职业,其素质和谋求这一能力的社会需求,可望成为沟通两国的桥梁。偶有中国留学生向笔者倾诉在历史问题上与日本同学发生争执,而更多的留学生则在此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吸取了日本的长处。笔者两年前在韩国仁川见当地政府制作的汉语观光指南中,有记载某处朝鲜战争期间歼灭中国军队多少人一句,令人失笑。而首尔(汉城)的地铁及市内路标中汉语位置显赫和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居外国留学生首位,则足以说明“汉流热风”强劲不衰。同样,日韩关系虽因小泉拜鬼、独岛(日本称竹岛)纠纷而恶化,却也未使《冬季恋歌》在日本掀起的“韩流”退潮。

  笔者来日已18年了,近两年中日关系之低落前所未有,其明显转折点是2004年元旦小泉拜鬼。既便小泉2006年秋卸任后,三尺冰冻未必能一朝化解,但以长期视野回顾复交后的情况,基本良好的关系大致维持了30年,再联想对华游客无限期全开放首日(2005年7月25日)是甲午海战爆发整整111年的日子,对比往昔两国多年兵戎相见的腥风血雨,就可知在历史的长河中,眼下的波动也只是杯水风波、短暂曲折。即便以短、中期眼光看,也能体会到拨乱反正是大势所趋,如两年前在珠海集体嫖妓的日本装修公司多行不义终自毙,因多起欺诈孤老、强签违法合同而最近受到警方搜捕。

  纳粹战犯所称“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让人想到,日本如不深刻忏悔,则会使邻国对受害的记忆持续千年。然而毛利元不仅使广岛吉田町和岛根广濑町结怨,更以三支箭拢在一起就折不断的说教给日本人灌输了抱团意识。两町消除456年的长恨是互谅互让,而将近“恨,五百年”后的“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又启示了往事难越千年。中国寓言也有三兄弟像一把筷子那样团结一致的说法,鼎立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强也应当并可能竭诚相互提携。“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孤芳自赏的小泉首相绝听不进鹧鸪呼唤的“行不得也!”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图景,将有益于我们对未来抱审慎的乐观。
Posted: 2005-12-02 22:44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