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王殿,靠墙壁有四尊天王塑像。(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宝剑)
8.文殊塔,据说,过去这里有一棵松树,十分高大,曾经是文殊显圣的地方。后人便将这棵松树尊为“佛树”。清代,人们把松树做了文殊菩萨像的塑柱。为了纪念文殊菩萨,人们把这棵树的枝梢及加工时的斧渣锯末埋在地下,上面建了一座高约三米的砖塔,在塔的圆肚凹陷内,还塑了一尊文殊菩萨像。
9.文第二座殿叫文殊佛殿 。殿内的文殊菩萨塑像和在别的青庙里看到的不同。文殊菩萨骑坐的狮子是卧在莲台上,而不是或站或卧在砖台地面,文殊菩萨的面色是白的,而不是金色的,肩膀两边还添了伸出的肩花,肩花上一边放着智慧剑,一边放着经书。
南山寺
南山寺建筑依托山势,层次高低分明,错落有致。海拔一千七百多米,面积九十多亩,计有殿堂楼房窑三百多间。南山寺整个寺院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极乐寺,上三层名佑国寺,中间一层名善德堂,南山寺是它们的总称。该寺创建于元代,以现存寺内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八月所立石碑为证,当时称“大万圣佑国寺” 清代末年,有一个皈依佛门的九宫道首领叫普济,是寺院的住持和尚,他同清政府关系密切,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真如自在”木匾赐普济,普济还将其字刻印在石上,供奉起来。普济死后,寺院修建未停,建筑工程浩大,规模壮观,连续动工二十三年,经过大规模的修建,南山寺建筑样式别具一格,多以青石和汉白玉石构成,石雕内容兼有佛、道、儒三家的色彩。步入寺内,回栏曲径、亭台楼阁,应接不暇,甬道深处、院落门首,多有石刻题词、对联,特别是各类建筑物上的石雕,题材多样,内容纷繁,游历其中,有步移景换、多姿多彩的感觉。在寺庙中,象这样宏观浩大、微观精细的群体建筑是很少见的。 南山寺堪称石雕艺术的宝库。游人到此,如同流览雕刻艺术的画廊,受到极大的艺术感染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教益。
1.清水河汉白玉石桥。
2.寺庙外白桦树林。
3.一百零八级石台阶
4.高大的石牌楼
5.大钟楼:钟楼分两层,下层是敦实的石建筑,上层是重檐木构建筑。
6.大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