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好书 II 作者:严锋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读书郎
级别: 嘉宾


精华: 13
发帖: 2411
威望: 925 点
金钱: 11650 静电币
支持度: 600 点
在线时间:153(小时)
注册时间:2002-08-11
最后登录:2007-09-13

 好书 II 作者:严锋

    有一本书,大人不觉得浅,小孩不觉得深。这样的书,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写得出呢?

  我第一次读怀特的《小史丢瓦》的时候,几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大人了。读完之后,激赏之余,还是有点小小的遗憾:如果我能乘时间之舟回到童年就好了。回去不为了别的,只想知道自己如果还是一个小童,第一次读《小史丢瓦》会是怎样一番狂喜的心情。

  却说美国纽约有位利特尔先生,养了个小儿子叫史丢瓦。小史丢瓦怎么看怎么象只小老鼠。他两寸来高,不但有老鼠的尖鼻子、老鼠的长尾巴、老鼠的八字须,还有老鼠的灵活,老鼠的聪明,老鼠的害羞。他喜欢穿利特尔太太专门给他做的蓝色呢子的漂亮小西装,头戴灰色小礼帽,手握一根小文明棍。小史丢瓦是利特尔家的心肝小宝贝。

  是谁说过“小的就是好的”来着?小史丢瓦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妈妈在刷浴缸的时候一不留神把戒指落到排水管里了,怎么也弄不上来。小史丢瓦把一根线系在腰里,让爸爸牵住线的另一头。“我把线扯三下,你就把我拉上来”。他下去没多久,线很快就扯了三下。

  像我这把年龄的人,恐怕大都有过在家里打乒乓,球滚到床底下,无论如何必需拿出来,又无论怎样都够不着的痛苦经历吧。那年头,一毛钱一只的球谁能有几个呢?如果家里有一个乒乓球那么高的小弟弟,球能钻到哪儿他也能钻到哪儿,心甘情愿使出吃奶的力气把球推出来。有这样的好兄弟,便真的是老鼠,我也认了。

  小说的前面几章都是诸如此类的有趣的细节,我们的小鼠兄弟如何喜欢锻炼胸肌,如何喜欢穿得体面,如何喜欢晨起,抡着(对他来说的)大木锤,在头顶上大转三圈,然后“砰”的一声从他家的水龙头里砸出一道细细的水流,那些还在床上的家里人就知道,小史丢瓦要刷他的牙了。

  就这么散散漫漫地进行下去,几乎没有什么情节,直到一只名叫玛加洛的小鸟飞进了小史丢瓦的生活。这是一只很好看的棕色的小雌鸟,胸口有一道黄条纹。小史丢瓦当场就爱上了她。啊,“当场”,多么好的词。

  生活依然是有趣的,小史丢瓦依然是快乐的,可是有一些不一样了。有一些需要操心的事了。家里有一只叫“雪球”的猫,双目炯炯,摆明了会对小鸟有所不利,着实令人心惊。小史丢瓦彻夜守望,终于在半夜里把他的小箭射在了雪球的左耳上。有一回小史丢瓦被扔上一辆垃圾车,差点被送进大西洋里,是玛加洛把臭哄哄的他一路叼着飞了回来。

  可是玛加洛有一天忽然不辞而别。小史丢瓦心碎了,他吃不下东西,他瘦了。最后他决定不跟任何人说一声,离家出走,到外面的世界里去寻找玛加洛,“同时也寻找我自己的幸福”。

  一个做药剂师的朋友送他一辆六寸长的漂亮小轿车,小史丢瓦去加油站加了“五滴汽油”,就上路了。从这里开始,故事依然行云流水般的简单——读了怀特,你就会知道,“行云流水”可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一路上到处是让小朋友们捧腹的趣事,故事的意义却开始变得复杂,复杂到我们大人也未必能完全明白的地步。小史丢瓦还是那么活泼和害羞,可是也多了几分深思熟虑,又添了几分自尊和倔强,有的时候又有点像个哲学家。他做过小学的代课老师,给小学生们上了他们这一生可能是最有趣,也最有启示性的一课。

  在路上,我们的小史丢瓦还同一个既漂亮又和他同样身高的小姑娘有过一次不成功的约会。只是路上的惊鸿一瞥,他就冒昧地给那个小姑娘写了一封朴实而又极具诱惑力的邀请信,约小姑娘傍晚到河边泛舟,在信中声称“我的小舟犹如我忠实的老友”。他甚至还设想把小划子划到上游的一片睡莲叶子那里,让小姑娘坐在睡莲叶子上,而他则扑通一声跳下水,绕着睡莲游来游去。

  一切都事先安排得极为周到妥帖(这是小史丢瓦从来的风格),小姑娘很不错,居然在小史丢瓦的心跳声中按时来到河边。可是,等他们一起来到停船的地点时,小划子不见了!后来总算是找到了,可原先装饰得漂漂亮亮的小船已经被人搞得一塌糊涂,简直像一堆破烂。垫子没有了,靠背没有了,最可恶的是船的一头还被紧紧地拴了一根又长又粗的绳子,怎么也解不开来。

  小史丢瓦被这个意外的事件给彻底搞懵了,他急得上窜下跳,嘴里嘟囔着一些废话,完全失去了他惯有的风度。小姑娘倒是挺能面对现实的,劝他把小划子装好,还是到河上玩。小史丢瓦一听这个主意,简直就受不了:
  “没有用,”他伤心地说,“不会跟原来一样了。”

  天开始下雨,小姑娘又提出他们可以去乡村俱乐部去跳舞。而小史丢瓦在极端的沮丧中,竟然毫无风度地拒绝了。小姑娘只好一个人离去,“留下小史丢瓦单独和他破碎的梦以及他破碎的小划子在一起。”

  其实小史丢瓦这次碰到的充其量不过是温和的小挫折而已,可是他却陷入了大忧伤。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理解你,我太理解你啦,亲爱的小史丢瓦!你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就像我一样。可是,你也该替人家小姑娘想想。没错,你聪明,善良,又有情趣,可是千万要记住: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有缺陷的,世界并不总是会单方面地按照你的完美设计而展开。你还是不太能够区别梦想和现实,你还是有很多的东西要学。人家小姑娘在这方面就比你要成熟懂事得多。

  小史丢瓦又上路了,继续他寻找玛加洛的旅途。到了离城半英里的地方,公路岔开了,一条路向西,一条路向北。有一个电话公司的修理工在岔路口,小史丢瓦向他打听玛加洛。他们还讨论了一会儿该朝哪个方向走的问题。小史丢瓦想朝北走,修理工觉得西南也是好方向,东边也不错。最后他们还是觉得朝北稍好一些,北面总有些东西和其他方向不一样。于是——

  “小史丢瓦从沟里出来,爬上他的汽车,开始顺着朝北的路开。太阳刚从右边的山岗升起来。他朝前面无边的原野看去,路显得很长。但天空是明亮的,他还是觉得他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或者说永远也结束不了。数以千计的小朋友写信给怀特,问他小史丢瓦找到玛加洛没有。可按照怀特自己的说法,“生活本身就是没有结果的”。说老实话,可能是年龄实在太大的缘故,我读《小史丢瓦》,读到一大半,除了觉得有趣,也并不特别觉得什么。可是,从小史丢瓦遇到小姑娘开始,小说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优美,美得令人心痛,令人迷醉。

  所以,当我去年12月在Yahoo上看到《小史丢瓦》被改编成号称历史上最惊人巨制的电脑动画片,并已在全美公映时,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驱使我做出了一些颇为出格的事情。当时,我还在日本。按照通常的惯例,美国电影至少要等4个月以后才能轮到在日本放映。可是,对《小史丢瓦》而言,我连等待国内盗版VCD的耐心都没有了。行动吧。打开MIRC互联网聊天室远程登录软件,进到我们这个星球上最臭名昭著的Efnet服务器,然后在Efnet搜索一切包含关键词VCD的聊天室。我早就知道在那里可以找到几乎所有美国本周票房TOP10的最新电影。有时甚至会有首映之前就已经从地下流出的,不是片段,不是脚本,不是影评,就是活色生香的足本电影本身,从互联网直接流向电脑屏幕。在那里,全世界最疯狂的急于尝鲜的影迷们挤在一个个公开的或秘密的聊天室里,也可以说是在一个可以称之为“世界电影院”的门口。他们的腔调,同1974年放罗马尼亚电影《爆炸》时大光明门口那些急吼吼的人说的话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
  “票子有伐(口字旁)?”

  和1974年大光明门口稍有不同的是,这里肯定有票子。我到了一个门口写着“#VCD001”的聊天室,还没等我开口提出设立FTP和人进行交换,就发现聊天室的“机器人”(Bots)已经在自动发送《小史丢瓦》的电影文件了。在MIRC的命令行健入指令:"get [mgs]stuart_little01.asf",三个小时后《小史丢瓦》就已经到了我的硬盘上。

  Yahoo没有骗我,电影《小史丢瓦》的电脑特技极其惊人。你多半曾被《侏罗纪公园》或《玩具总动员》的炫目特技所震摄。可是和《小史丢瓦》相比,那完全是小儿科的把戏。在人类的电影史上,《小史丢瓦》号称达成了几项重大的突破,第一次用电脑模拟了真实的皮肤,真实的衣服,真实的毛发,还有真实的表情!电影里的小史丢瓦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电脑虚拟演员。他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含羞带笑,时而踌躇困惑,小指翘翘,鼠须飘飘,各种小动作不计其数,那种维妙维肖的表演,直把他两个呆头呆脑的父母——好莱坞明星戴维丝和基拿——比了下去。

  如果你多少接触过一些电脑3D动画制作,肯定会更加惊服。你也一定会知道,世界第一虚拟演员小史丢瓦随便莞尔一笑,那可不是什么神经在牵动腮帮子上的肌肉,而是成千上万个多面体按设计员的程序按照预设的轨迹在运动。可是,反过来想一想,难道我们这些所谓“真”人的微笑就不是更多的多面体按照更高档的程序员的更高级的程序按照更微妙的轨迹在运动吗?这种事情简直不能多想。

  如果是电脑3D动画专家,看到电影里小史丢瓦狼狈地从妈妈的洗衣机里滚出来,衣服湿漉漉地贴在身上的那种无比真实的质感,眼珠子也要爆出来了。当小史丢瓦在中央公园泛舟,微风轻拂着他周身的五十万根电脑毛发(不错,五十万根,一根也不少,用Maya毛发插件制成),衣袂随风飘摆,那种怡然自得的神态,难道真是在宣布一个真伪难辨的虚拟时代的到来吗?顺便说一下,整部电影的3D人物造型主要用Alias/Wavefront的3D制作软件Maya来完成。Maya如今是好来坞制作3D动画的首选软件,身价巨万。在五角场民工开的店里,八块钱就可以买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够复杂多样吧?从理论上说,你用八块钱把Maya买回家,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的话,在自家的电脑上就基本上可以把《小史丢瓦》做出来了。当然,这纯粹是从理论上说。《小史丢瓦》的开发费用是九千万美元。

  《小史丢瓦》的制作人员使足了吃奶的力气,要造成一种诩诩如生的视觉效果。而问题也就在这里,太逼真了。在这部电影里,高科技帮足了忙,可也帮足了大倒忙:小史丢瓦不是像一个老鼠,他就是一只老鼠。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一点。如果有一天,虚拟现实技术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一只真(至少你无法辨认真假)的老鼠会一头扎进我的怀里撒娇,我还是没法不让我的(真正真实的)汗毛子根根竖起来。随你说我不讲鼠道主义也好,说我政治不正确也好,说我不够另类也好,反正对我来说,我不是一只老鼠,怀特的小史丢瓦也不是,他是人,而且显然比很多人更像人。一句话,我不喜欢这部把小史丢瓦变成老鼠的挂羊头卖狗肉的电影。我就是要那个在怀特的文字间蹦越的小史丢瓦,不要那个超清晰度的电脑老鼠。

  不知怎的,我竟然想起了《红楼梦》。我心里头有一条自备自用的私家定理。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可以用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成功度来衡量。改编得越不成功,或者说越难改编的,就越是好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恐怕还没有比《红楼梦》改编得更拙劣的了。是改编者不行吗?是演员拙劣吗?都不是。答案只有一个:《红楼梦》太好。按照我的定理,《红楼梦》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对不起,请把我们教科书上经常使用的那个该死的“之一”拿掉。其实这道理很简单,老子四个字就说得清清楚楚:“大象无形”。

  写到这里,我心头突然掠过一丝无名的欣慰。这年头,文学被声光色像的市场挤压得好苦,一年年的困顿,一天天的萎缩,更有由良而娼者,直奔下三路而去,大家分明是在作散伙的打算。文学的命运真是让人捏着把汗。可是,这部票房过亿的高科技多媒体电影大作却让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五十万根毛就想把文学干掉?没门儿!超逼真的影像就能替代真正的洞见?梦想!真实的视觉也许恰恰是在你轻轻翻过平装本《小史丢瓦》的最后一页,缓缓合上你的眼帘,在那里,在模模糊糊的语言的最深处,你一定会看到那个快乐而又忧伤,体贴而又倔强的小史丢瓦的朦胧而又动人的身影。
這是淚花晶瑩的世界,然而是美麗的
Posted: 2005-09-26 19:35 | [楼 主]
bbsriver
杀人游戏MVP勋章I 杀人游戏MVP勋章II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52
发帖: 17391
威望: 8729 点
金钱: 7064 静电币
支持度: 19801 点
在线时间:13725(小时)
注册时间:2002-11-21
最后登录:2016-12-22

 好书 I 作者:严锋

  有一本书,叫《夏洛的网》,是美国人E.B.怀特写的,在中国知道的人不算太多,喜欢的人却不少。

  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1979年初夏的时候。那一年,我上初三,被升学考试压得昏头涨脑,有一天偶然到久违了的市图书馆去逛逛,发现那里竟然腾出一层楼面,新辟为“少年图书馆”,专为初中以下的读者服务。我头一热,就当场办了一张证进去了。这多少有点奇怪,因为我不太记得自己有什么少年儿童时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手头便拥有市图书馆的正式借书证,而且几乎从来不看“成人读物”以外的东西。根本就不屑看。偏偏在我行将告别少年的时候,会跑到一个到姗姗来迟的“少年图书馆”,这实在要算是一种罕见的缘分,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指引,让我在“少年”的最后两个月里,终于读到了少年应该读,并且可以读一辈子的东西。

  印象当中,在“少年图书馆”里,大概前后就只借过这一本书。两个月以后我就读高中了,基本上和图书馆就断绝了来往。不过,套用一种我们比较习惯的说法,一本书可以顶一万本书。在我以后的有生之年里,大概过两三年我就要把这本书找得来看一遍,好像病人要定期吃药那样。有时候,生活中遇到一些额外不顺心的东西,像失恋啦,或是出国被人挤掉啦,那么就还会额外不定期地服用。服用之后便觉天高日丽,神完气足,心清肺明,好似用光了的蓄电池充足了电,又可以投入到人世间没完没了的损耗中去。

  这实在是一本宝书。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摸摸胸口还在跳,就会很高兴,因为活着就意味着还能再把《夏洛的网》读一遍,而读《夏洛的网》就意味着还活着。

  一天大清早,小姑娘芬看到他爹亚伯手里拿着把斧头匆匆往外赶去,便问她母亲这是怎么一回事。亚伯太太告诉她说,昨晚家里的老母猪生了一窝小猪,其中有一只必须被“干掉”。小姑娘一听就急了,赶紧冲出去抢他爹的斧头。亚伯先生告诉她,那只小猪先天不足,又瘦又小,恐怕是很难养大。这时,小姑娘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我也又瘦又小,难道也应该被干掉?”

  亚伯先生让步了,芬独力喂养这只小猪,并为他取名为威伯。可是芬还不算是这本书的主角。养到5个星期的时候,威伯已经太大,芬也养不了他了,于是听从亚伯先生的劝告,5个美元把威伯卖给了附近农场的她舅舅查克顿,这样她还可以经常去看望他。

  在查克顿舅舅的畜圈里,威伯一天到晚吃吃喝喝,晒晒太阳,感到很满足。就当他开始变得膘肥体壮的时候,旁边的鹅羊马牛以过来人的身份发出了盛世危言。他们明确地指出,威伯的未来就是圣诞节的火腿。威伯吓坏了,在大家的怂恿下,他盲目地进行了一次逃亡,结果当然是失败。他又被关回了猪圈,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威伯躺在烂泥里,闻着他熟悉而又喜爱的臭哄哄的味道,想着过去的幸福生活,想着迫在眉睫的悲惨结局,忍不住悲从中来,哭成了个泪人儿。“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啊!”可是又有谁能救得了他呢?猪的命运难道不就是那样吗?

  就在生意绵绵而又万念俱灰的一刹那间,从猪圈的黑暗中传来了一个清朗的声音:

  “你不会死的”。

  我真的记不得我有多少次看《夏洛的网》了,我熟知那里的每一个细节。可是,每次当我再听到这个黑暗中的坚定的声音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头皮发麻,热泪盈眶。这是(发生在猪圈里的)伟大的一瞬间,就像上帝在说:

  “要有光”。

  但是这里却并没有什么上帝,而是一只叫作夏洛的蜘蛛。夏洛答应威伯,她一定会想办法拯救他的生命。夏洛说了一句我们每个都应该记住的话:

  “我会做你的朋友,你醒过来,睁开眼睛,就会看见我。”

  一开始,她老实承认自己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但是她会在每天穿梭织网的时候不停地思考。最后,聪明的夏洛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亲爱的朋友,如果您是一只蜘蛛,如果您也想去拯救一头可爱的小猪,您会怎么做呢?您能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吗?至于我,苦思冥想了很多年,所有想出来的办法都比不上夏洛的好。

  查克曼家的帮工蓝午在早晨来到猪圈,倒完猪食后,他抬头一看,猪食槽上方有个大大的蜘蛛网,网上明确无误地结着两个大字:“好猪”(somepig)。

  消息顿时传遍了乡里,威伯成了一口名猪。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查克曼一家乐开了花。名气确实不是一件坏事情,至少对猪来说是如此,但是威伯的命运仍然在空中飘荡。在一个贪吃的老鼠谈波顿很不情愿的帮助下,夏洛用她的网上艺术对威伯的名声层层加码,连续推出“光焕”(radiant)、“杰出”(terrific)等光辉字眼。最后,威伯参加了当地的农业博览会,在危急关头,已经衰老的夏洛,使尽全身的力气,用一个即兴发挥的“谦虚”把临阵怯场的威伯推上了金奖的宝座和名声的顶点,从而彻底地化解了威伯的性命问题。当胜利的消息传来,也是夏洛自觉衰老将亡的一刻,故事在此达到最高潮。

  夏洛和威伯最后的对话简单中见真诚,感人至深:

  “夏洛,“威伯停了一会儿说,“你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啦?”“我喜欢静静地呆着,”她说,“我一向喜欢安静。”“可是你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你没事吧?”“可能有点儿累吧,不过我挺满意的。你早上在会场上的成功也有我的小小一份功劳。你将来会没事的。你能够太太平平地活下去啦,威伯。没有什么东西再可以伤害你了。往后是秋天,会变凉,白天会变短,叶子会从树上掉下来。然后是圣诞,是冬天,会下雪。你会活下去,看到冰封雪飘的好风景,因为你对查克曼家意义重大,他们不会伤害你了,再也不会了。冬天过去后,白天又会变长,池塘里的冰就会融化。百灵会回来唱歌,青蛙也会醒来,又会吹起暖暖的风。所有这些好看的东西,好听的声音,好闻的味道,都等着你去欣赏呢,威伯,这个美好的世界,这些珍贵的日子。”夏洛说着说着停了下来。

  夏洛缓慢而又安静地死去,但是在死以前,除了拯救威伯外,实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承诺以外,她也完成了一件自己的最重大的作品,一个水密的囊袋,里面安安稳稳地装着她的514个未来的儿女。威伯想尽办法把囊袋带回了农场,到了来年春天,小夏洛们一个个地破囊而出,乘风而去,但还是有三个小蜘蛛愿意留下来陪伴威伯,继续他们的母亲和威伯的友谊。

  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无知,我还以为作者怀特是个无名作家,后来慢慢地收集了一些他的资料,才知道不那么简单。怀特写的儿童文学有三部,除了《夏洛的网》以外,还有《小鼠斯图瓦》和《天鹅的喇叭》,每一部都是不断再版的经典。《夏洛的网》初版于1952年,至今已经有20多种译文,发行5百万册以上。我曾经在网上最大的亚马逊书店(www.amazon.com)中查过《夏洛的网》。亚马逊书店有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开有读者评论栏。对《夏洛的网》,一共有54份读者评论,读者的平均分是最高分5颗星!我在亚马逊里查过无穷的书,《夏洛的网》是唯一一部读者给予5颗星评价的作品,这一发现着实令我欣喜若狂,但是也有莫名的失落,好像是突然发现自己偷偷暗恋的素面淡装的无名女孩竟然是当红的偶像明星。比较一下吧,大名鼎鼎、被炒到上了小书摊的《尤利西斯》,读者平均分是4颗星。《安娜·卡列尼娜》是4.5颗星。亚马逊的读者评论看来很能代表民意,因为在1976年《出版周刊》向”教师,图书馆员,作家,出版家“搞了个调查,让他们列举十部最佳儿童文学名著,结果《夏洛的网》名列榜首。

  从二十年代开始,怀特为《纽约客》(NewYorker)和后来的《哈珀斯》(Harpers)杂志撰写专栏散文,这些散文描写都市人情市态,名气也毫不在怀特的小说之下,至今还不断地结集再版。怀特的散文,一如其小说,朴素,明晰,隽永。这正是他在1979年修订的名著《风格的要素》中对文字的要求。

  这也正是怀特的生活的风格。他迷恋简单素朴的农村生活。他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光阴是在乡间渡过。怀特是养猪的好手,《夏洛的网》写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他自己的生活,夏洛是真有其蛛,整个故事的源起也就在怀特拎着一桶猪食走向威伯的路上。在一篇谈自己创作的文章里,怀特写道:“对一个喜爱动物的人来说,农场也是一个恼人的地方,因为绝大多数的牲畜的恩养者,同时也就是它们的谋杀者。牲口们平静地生活,却可怕地暴然死去,命运的不祥之音始终在它们耳际回荡。我养了一些猪,春天下的崽,我喂了它们一个夏天,一个秋天。这种情形令我苦恼。我和我的猪一天天地熟识,它也一样。”最后,在《夏洛的网》里,怀特下决心要拯救一头小猪的性命。

  拯救一口小猪的性命有意义吗?我想,和拯救大兵雷恩的意义应该是一样的吧。

  不过,从我第一次读《夏洛的网》到现在,几乎已经有20年过去了,还是我一直都没能搞明白,这部“儿童文学”何以能够如此长久地令我着迷。这种着迷到最后已经成了一种偏执。我以传教般的热情把它推荐给自己所认识的每一个人,并且非常紧张地等待对方的反应,如果他们说好,我就会大大增加对他们的好感,如果对方反应平平,我就会掉头而去。总的来说,似乎越是年轻的一代,反应越是冷淡,使我每每感到代沟的巨大,感到世界的不理想,要发出九斤老太的哀鸣。

  我当然也记得我遇见的第一个自己在少年时期就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如今的著名学者包亚明先生。那还是刚上大学的时候,彼此还比较陌生,可是无意中谈其自己最喜爱的书,竟然都是《夏洛的网》,那种又惊又喜,相见恨晚的感觉,实在是难以言表。不用说,包君当场就成了我终身的朋友。

  张炜在《柏慧》里提出了一个引起争议的看法,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好人可能过去都是一个族里的,具有某种血缘的联系,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失散在世界各地。我觉得这种观点有点意思,想补充的是:这些好人们在联络的时候,会相互间说一些暗号,而《夏洛的网》就是暗号之一。就像《智取威虎山》里面对那种天王盖地虎式的切口那样,一个人说一声“好猪”,另一个人对一个“光焕”,相互就能够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Posted: 2009-05-05 21:44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