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張恨水的散文 [劉紹銘]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读书郎
级别: 嘉宾


精华: 13
发帖: 2411
威望: 925 点
金钱: 11650 静电币
支持度: 600 点
在线时间:153(小时)
注册时间:2002-08-11
最后登录:2007-09-13

 張恨水的散文 [劉紹銘]

張恨水既然有寫文言文的信心,我們自然會拿他的作品與前人相比。我們自自然然會記懷「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這種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境界。拿今人作品與有宋一代宗師相比,看似不公平,但話說回來了,「隨感隨書」的眼前小事,若是用白話文寫成,我們再無聊,也不會拿張恨水跟蘇東坡相比的。

  黃霑先生生前,偶然給我電傳短柬談文說藝。有一次,他問我看過張恨水(1898﹣1967)的散文沒有。我說沒有。我只讀過他新派鴛鴦蝴蝶的小說「啼笑因緣」,現在還約略記得俠女關秀姑、摩登女郎何麗娜和流落風塵的弱女沈鳳喜。當然也記得樊家樹少爺和惡形惡相的劉將軍。

  張恨水的散文不壞,可以一讀,黃霑說。接著他給我寄來「張恨水小品文集」,1974年九龍長沙灣工業大廈第一座屋地出版社編印。依張靜廬寫的「跋」看,單行本在1945年出版,但散篇是1944年在「新民報」成都晚刊版連載的。張恨水在序文說:

  ……副刊出師表,既連載余之小說矣,同文復囑余多撰短文以充篇幅。在余拉雜補白,雖記者生活已習慣之,而苦佳題無出,即有佳題,亦恐言之而未能適當。無已,乃時就眼前小事物,隨感隨書,題之曰山窗小品。

  我收到黃霑寄來的書後,匆匆翻閱,大感詫異。想不到白話文流行了二十多年後,張恨水還復古寫起文言文來。他那本「哀艷纏綿」的長篇小說,用他的話來說,「是以國語姿態出現的。」國語就是白話文。在1981年出版的「我的寫作生涯」中,他作過交代:「我一貫主張,寫章回小說,向通俗路上走,決不寫出人家看不懂的文字。」

  兩種不同的面貌心態

  可是為什麼不吾道一以貫之?同樣一個作者,作品在同樣一個副刊出現,就有兩種不同的面貌和心態:一個是「士」,另一個是「民」,雖然這種一分為二的取向,就他那一代人的趣味來說,張恨水實非異數。破舊立新,魯迅身體力行,傳世作品中的小說和雜文,用的都是白話文。「為了我背負的鬼魂,」他在「寫在『墳』的後面」上解釋說:「我常感到極深的悲哀。我摔不掉他們。我常感到一股壓迫著我的沉重力量。」

  這些「鬼魂」,就是他在白天清醒時要揚棄的舊傳統。最能表達舊日士大夫心境的,無疑是舊體詩。他的舊體詩也寫得實在到家:「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張恨水為什麼分別以兩種文體來寫小說和散文呢,他沒有交代,我們只好就事論事。「啼笑因緣」的單行本在1930年出版。據錢理群等人所著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所引資料說,此書在「作者生前就印行了二十多版,達十幾萬冊。」這本「現代通俗性」小說的讀者,該是哪些階層的人呢?小說先在上海報紙副刊連載,因此可以推想讀者大多數是城市職員、店員和青年學生。

  清末民初知名的艷情小說有「玉梨魂」(1912),作者徐枕亞(1886﹣1937),文言體書寫。「玉梨魂」和「啼笑因緣」相距十八年,讀者的年齡和教育背景也有兩代人的差異。就語言接受能力而言,徐枕亞的讀者閱讀文言,諒無障礙。但唸著胡適、魯迅、冰心作品長大的新一代,就不能作這種假定了。

  因此張恨水寫章回小說,「決不寫出人家看不懂的文字」,是有客觀理由的。文章一經報紙副刊連載,就不能不考慮市場反應。那他為什麼寫散文時要「復古」呢?他的心情會不會跟魯迅相似,覺得背後的鬼魂老是壓迫著他?他沒說。我們也不好瞎猜。但就常識而論,他那一代的中國文人,思想儘管進步,對舊制的衣冠文物,偶然也有依依不捨的時候。他技癢時,也寫舊體文。「小月頌」中有言:「扶竹枝搖影小立,頗發遐思。即歸戶伏案。草短文以頌月:

  今夜月之華麗者,小紅樓畔,簫鼓船邊,金谷園中,紫綃帳外。

  今夜月之幽渺者,楊柳梢頭,芭蕉窗外,機杼聲邊,臨風笛裡。

  今夜月之清幽者,梧桐院落,野藕池塘,荒寺疏鐘,小小叢桂。

  今夜月之浩蕩者,洞庭水滿,揚子江空,翰海沙明,邊關風靜。」

  原文為八行,但讀者從以上四行已可看出張恨水在這種「小玩藝」上的功力如何。

  張恨水的「古文」資質

  「張恨水小品文集」收散文五十六篇。內容如「斷橋」、「蟲聲」、「晚晴」等,單從題目看已知是傳統感性。但夾雜其中亦有柴米油鹽的貼身話題,如」豬肝價」,說的是抗戰後期物價一日三漲的平民苦況。五年前肉價每斤二角,五年後上躍至每斤三十四元,張恨水因此呼籲:「今日一切物價,可作如是觀。而平抑物價,則須自整發國難財者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類題目,不堪入畫。試以「斷橋殘雪」一文探其文采。

  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之一。……三十四年冬十二月十五日,谷中又飛雪花,淺淡真如柳絮,飛至面前即無。斷橋臥寒風濕霧中,與一叢凋零老竹,兩株小枯樹相對照,滿山冬草黃赭色,露柏秧如點墨,景極荒寒,遙見隔溪窮媼,正俯伏圃中撇青菜,吾人遂不復思斷橋上有雪。

  張恨水既然有寫文言文的信心,我們自然會拿他的作品與前人相比。我們自自然然會記懷「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這種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境界。拿今人作品與有宋一代宗師相比,看似不公平,但話說回來了,「隨感隨書」的眼前小事,若是用白話文寫成,我們再無聊,也不會拿張恨水跟蘇東坡相比的。

  就上面所引的「小月頌」和」斷橋殘雪」的文字看,張恨水的「古文」,資質實在平平,遠不如魯迅。他捨通俗白話而就文言,我想多少與虛榮心有關。大概在當時讀書人心目中,文言文仍是一種身分的象徵,一種「士」的語言。讀完「張恨水小品文集」,我對已作古人的黃霑先生有點歉意,因為我認為收在這集子的散文,實在沒有什麼看頭,讀不讀都沒關係。
這是淚花晶瑩的世界,然而是美麗的
Posted: 2005-05-04 11:54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