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罗斯特罗波维奇分析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读书郎
级别: 嘉宾


精华: 13
发帖: 2411
威望: 925 点
金钱: 11650 静电币
支持度: 600 点
在线时间:153(小时)
注册时间:2002-08-11
最后登录:2007-09-13

 罗斯特罗波维奇分析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我想请你们注意一些细节和第一组曲的一些特别动人之处。这是整个循环的开始。
  
  我特别注意前奏曲,在我看来他们是每一组曲中最实质(substantial)的部分。它们是最多变且包含了巴赫音乐最深远的意义(the most profound ideas)。我发现第一组曲的前奏特别有意思。所以我会逐个分析单独句的结构。
  
  现在我将为大家演奏第一句。
  
  每一小节都有它自己的体系,它自己的结构,就像人的呼吸一样。本质上这个机构非常普遍。它的建筑步骤就像产生能量的过程一样。当它到达某一点,称为吸气。接着就是呼气。在这时候开始乐句时的推动力就相反了。乐句的一开始(演奏)……它的产生和发展……它的顶点……现在下降的过程。如果你分析时间跨度就是这样:(把曲子里的单音演奏成和弦)……吸气……然后从这里开始释放,或者说是下降的过程。
  
  如果你看一下它的谱子,乐句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占了两个小节,之后一个半小节,就是下降的过程了。或者你也可以叫它能量释放的过程。非常有意思的是这第一乐句的顶点。与黄金分割点非常吻合。 因此积聚过程就占了时间跨度的四分之三。而下降过程只有四分之一。
  
  巴赫还有很多方法来建筑乐句。但是这个乐句有它自己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规律。这不仅仅是巴赫音乐的特点。在一些完全不同的音乐里,你都可能碰到一样的结构。举个例子 (弹肖邦幻想即兴)。积聚的过程在这里开始……(演奏第一第二句。熟悉这曲子的朋友应该可以想象出来)结束在这个B上。黄金分割点之后,就是下降的过程。(演奏第三句)这样的乐句结构可以在肖邦和巴赫的作品中都可以发现。
  
  巴赫的平均律的第一前奏曲和G大调大提琴前奏之间也有很类似。其流畅的旋律类型和大提琴前奏曲一样。演奏大提琴前奏曲和平均律前奏曲)相同的流动的节奏型……相同的结构……相同的积聚过程……这里就是下降的过程。钢琴前奏曲是C大调,相反,大提琴前奏曲是G大调的,比C大调要黯淡,而且音域也比较低。 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给平均律第一前奏曲一种不同的色彩,并用大提琴的音色来渗透它,这样它们两个就非常相像了。现在我们来在G大调上演奏C大调平均律前奏曲,紧接着是G大调大提琴前奏曲。
  
  巴赫音乐的美好和光辉在于:这两首前奏曲并不需要依赖旋律。即使你去找也无法找到旋律。只有织体、结构、节奏、形式和色彩。巴赫不需要旋律。他在大提琴组曲里也一样不需要旋律。巴赫作品拥有美好的概念(Bach’s works are written with a concept of beauty),干净的织体和色彩多变的音调(clean textures and tonal colouring。我不喜欢有些人试图强调出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所谓旋律,那简直是一种悲剧。(演示了一种弹法,强调每个乐句的第五个音)那种想法很傻。如果有必要的话,巴赫自己能写出无限美妙的旋律。当然,法国作曲家古诺决定帮巴赫写个旋律,那就是圣母颂。由此平均律前奏曲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可我觉得如果巴赫想写的话,他能写个更好的。其实大提琴第一前奏曲也可以作为某个旋律的伴奏。我后悔没有把这个主意告诉我的朋友Paul Tortelier. 他最近去世了。音乐爱好者都非常悲伤。我本来应该建议他为G大调大提琴前奏曲写个旋律的。
  
  关于一个乐句的结构我就说这些。当然,对巴赫的作品你可以无限制地分析下去。我平时一有时间就研究每个音符,每个乐句;和声、旋律、复调等等一切暗藏的和已在声音中存在的东西。我刚才所说的,旨在于让你们注意到这个乐句里包含的细节,以此解释巴赫的深远的思想,并指明这首前奏曲中上帝赐予的,大自然般简洁朴素的美(…the natural simplicity of this music, which is God-given and forms part of our nature.) 。
  
這是淚花晶瑩的世界,然而是美麗的
Posted: 2004-12-15 21:20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