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奥地利女作家获得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读书郎
级别: 嘉宾


精华: 13
发帖: 2411
威望: 925 点
金钱: 11650 静电币
支持度: 600 点
在线时间:153(小时)
注册时间:2002-08-11
最后登录:2007-09-13

 奥地利女作家获得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
电影《钢琴教师》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


10月7日,奥地利作家女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最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当属小说《钢琴教师》,2001年这部作品被搬上银幕。


·获奖评语



“她在小说和剧本中发出的声音和阻抗之声,如悦耳的音乐般流动,充满超凡的语言热情,揭示了社会的陈腐思想及其高压力量。”



·作家简历



***音乐才华横溢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6年生于奥地利施蒂里亚州的米尔茨楚施拉格。



她的父亲具有捷克与犹太血统,是位化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制造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业产品,因此免于受到迫害。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名门旺族。耶利内克从小在维也纳长大,并在那里接受了学校教育。



耶利内克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八孔长笛,后来她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在音乐学习的同时,她还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1971年,她通过了管风琴学位考试。



***文学激扬叛逆



从年轻时起,耶利内克就开始创作诗歌,1967年发表了处女作《利莎的影子》。由于她与学生运动有接触,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社会的批评口吻。1970年,她完成了讽刺小说《我们都是骗子,宝贝!》,这一作品与其随后完成的另一部小说在语言上都充满叛逆的特点,直指流行文化及其标榜的虚假的美好生活。



上世纪70年代,耶利内克曾旅居柏林和罗马数年,随后她结了婚,在维也纳与慕尼黑之间穿梭。她撰写了三部小说——《做情人的女人们》(1975年,“Die Liebhaberinnen” ,英文版书名“Women as Lovers”)、《美妙的年代》(1980年,“Die Ausgesperrten”,英文版书名“ Wonderful, Wonderful Times)和《钢琴教师》(1983年,“Die Klavierspielerin”,英文版书名“The Piano Teacher”),这三部作品一一征服了德国读者。其中,《钢琴教师》于2001年被导演麦克尔·汉内克搬上银幕。



耶利内克的作品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他们所面对的无情的世界——政治制度充满暴力,社会上弱肉强食。耶利内克向世人描绘了娱乐产业的陈腐思想是如何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中,使如何使反抗阶级不公和性别压迫的声音显得无助的。



她的作品往往很难以界定是什么类型,因为其中时而散文,时而诗歌;时而咒语,时而圣歌;有戏剧场景,也有电影镜头。



耶利内克还翻译其他作家的作品,并创作了不少电影剧本,此外还撰写过一部歌剧剧本。在文学写作之余,她还参与一个网站的热点评论,以无畏的善辩声名远扬。(陈春)



————新闻链接:影片《钢琴教师》简介



剧情:40出头的女钢琴教师艾丽卡在维也纳音乐学校任教,她与专横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封闭保守,没有个人隐私的残缺家庭中,艾丽卡感到压抑苦闷,这种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她依靠偷窥和自我虐待来发泄性欲,最终艾丽卡用刀子刺进了自己的心脏。



影片最令人惊慑的莫过于艾丽卡种种变态的性狂想,导演显然将艾丽卡极端的性格归咎于母亲高压的控制与过分的期望,也因此艾丽卡对那位资质聪颖的女学生,竟因妒火中烧而用玻璃碎片毁灭其钢琴生命,压抑毁灭了几个人的幸福。



《钢琴教师》一片被称为洞穿女人心的10部电影之一,该片使耶利内克赢得了女“性”作家的称号。
這是淚花晶瑩的世界,然而是美麗的
Posted: 2004-10-09 20:42 | [楼 主]
鸟无音信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50 点
金钱: 491 静电币
支持度: 0 点
在线时间:2(小时)
注册时间:2007-06-08
最后登录:2007-06-15

 

书的价值是不能用 奖 来衡量的
醉生梦死
Posted: 2007-06-09 14:11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