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沙“三大战役”
曾几何时,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有意”合并,而能否合并成功的咽喉,就在民勤。
民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四面环沙,就是这个看上去像一只单鞋的县域,成了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两大沙漠之间弱小的分界线。
40年来,两大沙漠向民勤挺进了十几公里,作为民勤县母亲河、曾经是一片汪洋的青土湖,就此干涸,成了当地一线沙景的一部分。
没了水的民勤逐渐荒芜,慢慢演变成北方沙尘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北侧1600公里长的风沙线,共计800个风沙口对准人类居住地,过去华北降土,兰州下沙,民勤都要对此负责。
与此同时,县城沙进人退,当地谚语说了大实话:“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无天下人。”民勤县的某个村2003年以前还有112口人,3年后仅剩9口人。
由此看来,两大沙漠吞并民勤,实现强强联合,似乎指日可待。
事情当然没能遂沙愿。
在一句“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口号下,政府与坚守家园的本地人,誓与荒漠争个高下,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加入到了“植树造林,拯救民勤”的队伍。
一个在外打工的民勤年轻人,听说十年后自己的故乡将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毅然决定回家种梭梭树,他和几十名志愿者花三年时间种了一千亩梭梭。
一位恰好观察到此事的公益事业负责人当时说道:“那些20—30厘米的梭梭,在荒漠化面积高达94.6%的民勤显得十分渺小……我不知道他还能坚持多少年。”
然而,十几年后她重归民勤,发现一千亩变成了三万亩,兔子和狐狸重新奔跑在其间,同时奔跑的,还有这位年轻人的女儿。
就在这样的精神驱动下,民勤保住了。2017年,民勤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7.7%,更重要的是,青土湖也回来了,并在不断扩大中。
如今的青土湖
当然,与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相邻的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也没闲着。
库布齐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仅800公里,这里起了大风,北京很有可能就要挨沙尘暴。
而库布齐下方的毛乌素沙地则位于陕西榆林,从地图上看,也是黄河的泥沙供应商,每年向黄河输送的泥沙占中上游入黄泥沙总量的三分之一,高达5.3亿吨。
但这也是它们最后的“辉煌”。
在40年的顽强对抗后,毛乌素沙地中30%的沙漠覆盖了植物,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5000万亩水土不再流失,而黄河年输沙量整整减少了4亿吨。
再看看对比图,如今的毛乌素沙地,或许该改叫“毛乌素森林”了。
而库布齐,则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1997年,库布齐的一家盐场为了把盐运出去,决定修路。但很快,刚修的路就被沙子盖住了,为了保护这条沙漠里的生命之路,当地人用草方格在路边固沙,为库布齐沙漠贡献了第一抹绿色。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植树的成活率,他们发明了一种“水冲种植法”,用高压水枪在沙子里打洞、喷水、种苗,10秒搞定一棵苗,植树成活率比也从过去10%不到,提高到了80%。
根据数据,库布齐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已分别由2002年的0.8%、16.2%,提升到了2016年的15.7%、53%。
沙丘什么的,比过去矮了整整5米。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降雨量开始逐年增多,从每年不足100毫米增加到456毫米,过去一年沙尘暴爆发50次,如今频率直线下降到每年1次,生物种类从不足10种增加到530种,被绿化的沙漠地面开始积累出了土壤层。
这让更大规模的种植成为可能。
库布齐沙漠的治沙成功,举世罕见,它的经验在2015年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这也是中国首个在环境和发展领域被记录的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