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11.29)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Raymond
缘份天空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10
发帖: 6046
威望: 4721 点
金钱: 8325 静电币
支持度: 20860 点
在线时间:4040(小时)
注册时间:2004-02-08
最后登录:2024-04-18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11.29)


  今年行情已结束 看清三大“玄机”

  李志林

  我之前提出的“秋抢”第三波结束的几个标志:不能连续三天收在 3330点上方、银行股巨量再融资、大盘放出2500亿以上的巨量阴线、上涨至3366-3396点,本周二市场在一片狂热中这四个条件全部实现,宣告了 2923-3361点的“秋抢”第三波,乃至整个“秋抢”行情的结束。周四、周五在新加坡A50指数期货结算日和港股受迪拜危机影响而大跳水的冲击下,又收出两根大阴线,便宣告了今年行情的结束。而本周股市的大起大落,凸显了A股市场的三大“玄机”:

  第一、利用“创新高”舆论掩护主力机构出逃。近期市场舆论的最强音便是“创新高”,诸如11月11日称“15天内必创新高”,3282点时称“大盘将连涨400点”,“不突破3786点行情不会结束”,“大盘会在春节后才开始下跌”等等,弄得整个市场家喻户晓要创新高。近代思想家王国维有一句名言:“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资本市场尤其如此。既然要创新高,用资金打上去就是了,何必口号叫得那么多、那么响、那么美妙动听?

  第二、一段涨幅需要游走N遍来回路。如 1993年的1558点到2008年仍然能差不多见到(1664点),2000年的2100点到2009点3月份还能见到,2007年初的3400点至今还成为跌顶,原因就在于足够多的融资和再融资需求压抑和稀释了指数。因此,股市创新高是件十分艰难的事,尤其是到了年底,稍有冲动就会因为机构的抢先出逃而遭受沉重代价。

  第三、呼唤“风格转换”来忽悠大众。近期媒体上呼声最高的是大盘股(尤其是银行股)估值过低,市场风格将由“八二”转为“二八”。对此,投资者务必提高警惕。第一,国际成熟股市中大盘股均不与中小盘股的市盈率比估值,而是以分红率与银行利率之比来定估值。因此,即便目前银行股市盈率仅15倍,但其定价合理,与国际接轨,不存在低估问题。至于其它大盘股市盈率更高,分红方面是“铁公鸡”,更无价值。第二,“银行补充资本金率要靠资本市场再融资”,这话是上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亲口说的,而不是谣言。工行的“暂无计划”和中行的“综合考虑”的表态只是缓兵之计。第三,主板已过会的6只大盘股在12月份必须完成发行,54家公司超千亿再融资,招商证券、中治等新股要摆脱“破发”困境都期待大盘股发动行情。而一旦风格转向“二八”,指数虚高,市场估值便骤然升高,系统性风险加剧。

  鉴此,投资者只有识破A股市场的三大“玄机”,坚持独立思考,加强波段意识,警惕巨量、添量,关注每30点收盘得失,才能成为股市赢家。

  根据我20年总结出的“冬播、春生、夏歇、秋抢”规律,“秋抢”结束之后12月份将出现银根收紧、扩容加速、机构年终结账、违规资金出逃、国际股市跳水、游资和热钱撤离、主力为来年行情往下“挖坑”的情况,市场必定是恐慌一片。但我认为,本轮调整在跌破5周均线后当密切关注3030点及5月均线的支撑力度,并理应守在“秋抢”第三波起点2923点之上。

  明年春天的行情依然看好,中小盘股依然唱主角。所以投资者应留出相当部分的资金,耐心等到“冬至”(12月22日)后。那时人们才会真正认识到,什么才叫做“跨年度行情”!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迪拜事件不会引发危机第二波

  桂浩明

  当西方人正准备过感恩节的时候,发生在中东的迪拜事件扰乱了他们的生活。11月20日迪拜最大的银行行长被撤职,从而揭开了迪拜世界公司债务重组遇到困难的盖子。到了26日,迪拜政府宣布由年初刚成立的财政援助基金来参与对迪拜世界公司的评估与重组,并且同时宣布迪拜世界公司近期将到期的债务将至少推迟到明年5月30日以后偿还。迪拜世界公司是迪拜政府支持的当地两家最大的企业之一,这个公司突然发生了债务危机自然引起了广泛关注。消息公布之后,多家评级机构迅速调低了对迪拜世界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评级,一些向迪拜世界公司提供资金、购买其债券的西方金融企业股价也随之大跌,直接引发了感恩节当天欧洲股市全线下挫。美国股市因为休市,当天才免于一劫。

  迪拜事件发生后马上就有人指出,这是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开始。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危机不但有以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的第一波,将来还会有第二波,有人还算出这第二波危机会在2009年发生。现在迪拜世界公司出现了偿债困难,理所当然地被他们视为是第二波危机的开始。因为这表明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以应对危机,但是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强周期行业仍然处于低谷,相关公司经营状况很差,因此也就仍然会发生债务危机。并且由此波及西方金融机构,引发又一轮的大规模倒闭风潮,导致第二波危机的出现。

  那么,迪拜事件会不会引发经济危机的第二波呢?我们的看法是基本不会。据报道,迪拜世界公司今明两年到期债务与贷款规模约150亿美元,主要债权人与贷款人是多家西方金融机构,譬如汇丰银行等。作为阿联酋最大的外资银行,如果汇丰银行对迪拜世界公司的投资全部损失,其金额也不到10亿美元,大概占其2010年利润的 6%左右。应该说,这样的损失并不算很大,不会导致那些金融机构破产。从这个角度来说,迪拜事件不太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第二波,因为其规模还太小。

  那么,迪拜事件会不会蔓延呢?至少现在还看不到这种可能。阿联酋是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凭借着巨额的石油收入,在前不久的金融危机中仍然继续进行扩张,大力发展强周期行业,特别是在旅游业上投资巨大。但这些投资显然收效不大,这也导致其资金周转不灵,偿债出现问题。然而应该看到的是,毕竟阿联酋还是有经济实力的,迪拜世界公司作为政府企业,这点债务应该不存在长期无法偿还的问题。还有像阿联酋这样逆势进行扩张的国家毕竟是少数,能够像迪拜世界公司这样搞大规模投资的更是绝无仅有,因此在迪拜世界公司上发生的问题,不具备典型性,所以也不会出现大面积蔓延的局面。这样,要引发金融危机第二波也就不太现实。

  当然,迪拜事件的发生毕竟对于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而言是个坏消息,也会有碍于资金向新兴市场流动,对金融机构打击也是客观存在的,A股市场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加大调整力度。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其影响基本是可控的。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真摔假摔的争辩

  文兴

  本周市场上蹿下跳一改往日平静的股性,在K线图上出现了三根大阴线,一时市场是真摔还是假摔成为争论的焦点。

  认为假摔的观点是:一基本面不支持真摔。认为不要质疑中期上升通道,几次大跌主要还是市场持续上涨后的自我调整,并不是经济基本面这个行情下轨与宏观政策上轨出现了重大利空。持这种观点的认为,当前政策层面力求“稳定”,只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刺激政策退出时点等细节问题“一锤定音”,政策因素对行情的推动力就将一目了然。这种看法听起来好像蛮有道理的。二技术面也不支持真摔。从11月2日开始股指已连续攀升了16个交易日,最高曾上触3361点,距离年内3478点高点仅100点的空间,要挑战高点的话就缺一次调整。而几次大跌被认为是几个利空同时作用的结果:B股大跌7%,创一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并拖累A股开始跳水;中行拟融资1000亿传闻打压股市;主力资金获利撤退,比如关于平安保险赎回约30亿股票基金的小道消息对市场影响不小。

  认为是真摔的观点有:一基本面支持真摔。《瞭望》最新刊登的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中心负责人的署名文章称,“2010年年中可能是刺激政策退出的时间窗口”。港媒所称的,“中央制定四套货币政策预案来应对国内外经济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变化”,都说明原来支撑股市上涨的因素可能出现变化;8月上旬,中国平安曾趁A股初现调整之际大举赎回所持80亿元基金,之后市场进入了今年以来最大的深幅调整。此番再度出现保险资金赎回传言,恐怕对投资者也是个相当沉重的打击;偏股型基金加仓步伐出现变化。连续四周加仓的偏股型基金最近大幅度主动性减仓,305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由前一周的81.03%回落至 79.07%;而近来屡屡出现的“大部分个股涨幅超越指数已达6000点,泡沫化严重”的报道表明舆论导向偏负面。

  真摔还是假摔看来都有道理,一时还有点像上海现在的天气——屡屡出现能见度很低的大雾,要看清方向还真的不容易。

  有人还提醒A股市场千万别忘了A50的“迷雾”。每年2、3、5、6、8、9、11、12月的倒数第二个工作日,都是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的交割日。 A股市场2009年的“2·26”暴跌以及8月份最后两日与9月份最后两日的暴跌让市场重新开始关注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的交割日“魔咒”。此外,连原本钱多得流油的迪拜也出事了,惊魂甫定的全球经济又一次吓了一跳。

  笔者面对上述问题也会迷惑,也不知道怎么判断股市是真摔还是假摔。但笔者相信:涨上去了可以赚更多的钞票,跌下来了可以赚更多的股票。也就是说,涨的时候要有股票,跌的时候要有钞票。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11·24”:疑似“5·30”

  阿琪

  A股市场本已经进入震荡状态,而“迪拜冲击波”的入侵使行情雪上加霜。“迪拜危机”使得许多投资者胆颤心惊,以为金融危机第二波来临。其实投资者高估了 “迪拜冲击波”的毁坏力,首先,“迪拜危机”传播范围有限,持续周期有限,危机结果可以预见。其次,当今全球有两大经济热点,一是中华经济区,二是以迪拜为中心的“石油美元区”,在全球流动性高度泛滥情形下,“迪拜危机”的出现必定会促使更多的热钱流向中华经济区,进而带来更大的资产价格泡沫压力。再则是,迪拜危机出现的时机“很到位”,有了迪拜危机的警觉,全球刺激政策退出脚步可能会明显放慢。即将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可能很难再论“退出”、“从紧”等议题,使得原本摇摆不定的政策趋向会更加坚定地侧重于“稳定增长”。最后,受迪拜危机的“惊吓”,市场中绝大多数的获利盘、犹豫盘已经被全部抖落,而行情依然处于3000点之上。行情剧烈震荡为市场风格轮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加快了行情风格轮动进程。

  对11月24日开始产生的行情“巨震”,大多数投资者把此行情比作7月29日的大跌。其实,“11·24”更类似于2007年的“5·30”,原因是:(1)“5·30巨震”之前小盘股、题材股行情昌盛,而大盘股滞涨,“11·24”震荡之前的行情完全雷同;(2)促发“5·30巨震”的事件是上调印花税,促发“11·24”震荡的事件是银行再融资,事件性质都是市场层面的;(3)“5·30”震荡中创了历史天量,“11·24”震荡也创下了新的历史天量,行情演绎的形式完全雷同。再从促发“11·24”震荡的银行再融资事件来看,在此之前早已是“阳光下的秘密”,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已经完成了融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都早已陆续披露了再融资公告。此外,假如银行融资1000亿,如果按照10%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计算,那就意味着银行将来会释放出10000亿的信贷额。短期看是市场利空,长期看是经济利好,因此难以作为行情终结的依据。

  “11·24”更类似于“5·30”所表达的行情趋势是:(1)震荡结束后的行情还将继续走高,并至少会创出3478点新高;(2)经过天量换手后,震荡后的行情将表现为缩量上涨;(3)震荡后小盘股行情力度将逐渐收缩,而由于明年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已是大概率事件,大盘股的作用力将逐步增强,行情将在震荡中孕育风格轮动;(4)由于行情风格轮动非一日之功,加上年终因素作祟,阶段性行情仍时有震荡。但行情大局决定着,震荡仍是布局明年行情的好机会,越震荡越要注意大盘蓝筹股的风格轮动。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三次天量跳水的相同与不同

  王利敏

  前期强势异常的A股市场本周急转直下,连连跌破3300点、3200点和3100点三个整数关。出现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本周三沪深两市出现刷新历史天量的跳水有关,很多人开始担心类似“5·30”或今年“7·29”的情形再现。

  本周三的天量跳水当天,沪深两市日成交量再次刷新了A股历史天量。先前的历史天量是2007年的“5·30”,沪深两市合计为4163亿元,随后是今年 “7·29”两市合计为4375亿元,本周三两市则合计为4765亿元。而“5·30”后大盘曾出现惨烈的大调整,并导致了个股热点从题材股向蓝筹股的转换;“7·29”后大盘也经受了两个多月的大调整,并导致热点从蓝筹股向题材股转换。

  比较这三次天量跳水,有一点是三者完全相同的,就是当日成交都创了历史天量。另外就是“5·30”和“7·29”都具有的一个相同点,就是随后都出现了较大幅度和较长时间的调整。前者从4300多点跌到 3400点,幅度为21.5%,时间约6周;后者幅度为24%,时间近两个月。还有一点就是两次都出现了热点转化,前者是题材转蓝筹,后者是蓝筹转题材。

  那么“11·24”跳水后的市场会如何呢?首先从调整的时间和空间看,由于近期指数暴跌主要是金融等蓝筹板块导致的,而由于这些原本市盈率最低的板块已经处于严重超跌境地,大盘下跌空间又从何而来?正是因为金融等蓝筹股下跌空间不大,所以大盘更有可能出现小波段调整。其次是个股热点会不会转换?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由于近期题材股持续上涨,所以热点理应向蓝筹股转换。其实持这种观点者忘记了两点:一是目前已经临近年末,众多资金不会放弃小盘股可能出现的年报高送转题材,另外年末又往往是绩差股资产重组的重要时间段,所以目前很难出现题材向蓝筹的转换。二是目前多数基金仓位已经很重,很难拿出资金来炒作蓝筹股。

  看清了这些,投资者对随后如何操作应该更加明白了。由于本周大跌,绝大多数投资者从原先看好后市,积极参与跨年度行情,转为看淡大势。更有甚者,仅仅从本周走势得出年内不会再有行情的结论。其实只要研究一下股市历史就能明白:几乎没有一个历史性头部是在年末阶段形成的,恰恰相反的是这个阶段往往产生了不少历史性低点。

  经过了本周大幅度回调后,获利盘被大量清洗,技术面的超买得到了修正。也许当相当多的投资者对未来行情开始担忧、怀疑后,实实在在的“跨年度行情”反而在一片犹豫中逐渐展开。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Posted: 2009-11-28 14:09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经济频道 Finance Channel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