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陈四益 冬日读书记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读书郎
级别: 嘉宾


精华: 13
发帖: 2411
威望: 925 点
金钱: 11650 静电币
支持度: 600 点
在线时间:153(小时)
注册时间:2002-08-11
最后登录:2007-09-13

 陈四益 冬日读书记

  去年说是暖冬,结果不暖;今年说是凉夏,结果不凉。今年的冬天虽然来得迟,但一来,又弄得寒风刺骨。老天总是未如人意,也奈何它不得。天一冷,就怕外出,倒是屋内尚暖,顺时应变,一卷在手,读到会心处,随手记下三言两语,浑然忘却了外头凛冽的寒气,实在是消寒良方。
  《一层楼》尹湛纳希著 甲乙木译
  大概是“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传统作怪,直到今天,不管张王李赵,但凡读过几本书的,都要“涉红”一番。于是,惹起一番风波,一番热闹,张三说李四如何,李四说王五怎样,王五又如何说了刘二杆子,说者畅快,闻者怡神,大家都很开心。至于《红楼梦》到底如何,因为谁也说不清,所以谁也不关心。这些“开谈”,听着玩玩无妨,一定要当作一桩大是大非,争个谁是谁非,而且好像谁说的就是科学,谁说的就是胡吣,不免过于劳神。一部《红楼梦》原是“假语村言”,非要在经史子集里去寻根究底,或是家史,或是史事,甚至要从“假语村言”中寻出一个真故事来,为此费尽心力,又何苦来哉。即便有天大的本事,真个把“假语村言”还原为“真凭实据”,《红楼梦》还是《红楼梦》吗?所以,这类“说梦”,我是从无兴致去读的,当然我也管不得爱说爱读的人。说者自说,读者自读,只要开心,均无不可。至于是在什么地方讲,我看也均无不可。即便在人民大会堂,谁敢保证就一定讲的句句是真理?何况是央视。
  然而,一部小说,几百年了,世事何止三变,《红楼梦》却还不断引人细说短长,也足见其魅力。魅力永在,是为不朽。近五六十年,出版作品无数,但能这样经得住说的作品何处去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如果讨论一下为什么《红楼梦》经得说,另一些些作品经不得说,倒是颇有意思的话题。
  说梦的方式不止一端,找故事后面的真事只是一种,接着故事讲故事或依着故事编故事,是另一种,当然还有其他种种,无法一一细说,就是单说一种,也颇费口舌。最近翻出来重看的《一层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就是依着编故事的,作者是蒙族作家尹湛纳希。他生于1837年,卒于1892年。写作《一层楼》的时代,总在他壮年时期,那时,他大概已经完成了《红楼梦》的译介,所以,这部小说从人物到情节,都有《红楼梦》的影子,连回目文字也有十分相近者,说它是仿制品,不算夸张。书前有一篇文字介绍《一层楼》中援引《红楼梦》之概略,可以窥见此书的移植和借取。书前序言说:“本书中原无恶媳奸妾之弊,亦无家政内专之失,此其所以略不同于《红楼梦》耳。然琴、炉二人之心不殊钗、黛,而璞玉独恋之意无异于宝玉。况老太太、金夫人之议,两厢分拆,致令璞玉之佳偶虚如望梅者,又何别乎贾母、凤姐之合谋,而使宝黛之良缘幻若画饼者哉?”序文不曾回避此书对《红楼梦》的模仿,但《红楼梦》说了几百年还有说不完的话题,《一层楼》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这其中的因缘,是很可以玩索的。
  重读《一层楼》,还有一点令我觉得有趣的,是这个1978年出的此书第二版。别的和第一版大概没什么不同,惟独满书怪字,费人疑猜。“弊”作“比”下加“卄”,“缘”作绞丝旁加“元”,“儒”作人旁加“入”,“藏”作草头下加“上”,“道”作走之加“刀”,“慢”作竖心加“万”,种种稀奇古怪,不一而足。若是三十上下的人读了,一定不知所以。幸亏我痴长几岁,知道这些都在1977年急急忙忙公布的第二批简化字榜上。内蒙人民出版社跟风太紧,印出了这本怪字满篇的书来。这批简化字试行八年之后才被废除,但试行期间似乎并不为公众接受,所以大批使用“二简”字的出版物并不很多。于是,这本《一层楼》便因此有了一种特别的版本价值——研究汉字简化和简化字推行的人,可以将它作为一段历史留存的标本,也可以作为滥简汉字的一个绝妙例证。
這是淚花晶瑩的世界,然而是美麗的
Posted: 2006-01-14 20:51 | [楼 主]
读书郎
级别: 嘉宾


精华: 13
发帖: 2411
威望: 925 点
金钱: 11650 静电币
支持度: 600 点
在线时间:153(小时)
注册时间:2002-08-11
最后登录:2007-09-13

 

  《李登辉传》钱益民著

  此李登辉当然不是台湾现在还活着的那个,而是曾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三十余年、已于一九四七年去世的李登辉。如果不是今年恰逢复旦百年华诞,大概也还想不到为他作传,但他确实值得我们纪念。一切在中国历史上为中国社会进步作出过贡献的人物,都值得纪念。比如,救国曾是近代中国一个鲜明的主题。围绕着救国,提出过许多方案。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都曾令不少志士仁人倾心竭力,付出过毕生心血。不能因为未能彻底改造中国而抹煞了他们的贡献。其实,地覆天翻也好,改地换天也好,中国的彻底改造,最终还是要靠科技教育经济法治文化艺术等等各方面实实在在的进步。前人的辛苦不曾空耗。

  钱益民的传记材料翔实,而且不乏细节。人物传记如果缺乏了细节的真实,便很难打动人。中国史传文学的一大优长,就是善于用细节勾勒人物。刘邦在咸阳看到秦始皇时的歆羡相;项羽以刘邦父亲的性命为要挟时刘邦的无赖相;郦食其求见时刘邦的倨傲相;未央宫成,大朝诸侯群臣时刘邦那副得意相,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彩细节。不像近五十年出版的许多历史著作,干巴巴的,让人读着心烦。听说要修清史,还要取纪传体,希望不至于弄成时兴多年的“悼词体”。

  《李登辉传》(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许多细节着实动人。但读着读着,思绪就离开了书页,想到了人物品评的标准。对于历史人物,我们曾有过“横扫”一切的“文革”时代。横扫的结果,中国上下几乎成了“洪洞县”。如果李登辉未曾去世而不幸遭遇“文革”,他会怎样?大概从这本传记中随便拣选几条,就可以把他“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了:

  李登辉是华侨,自小国语说得不如英语。给他扣上“洋奴”的帽子,大概是最轻最轻的了;

  李登辉毕业于耶鲁,又笃信基督教,若在“文革”时期,扣上“帝国主义文化侵略马前卒”的帽子,只怕还要被指为避重就轻;

  李登辉在复旦学生赴宁请愿抗日的时候,曾奉命去车站劝说学生返校——这当然起码是反动派帮凶的行径了。

  仅此三条有其一,这位一辈子献身教育,一辈子培育青年,把自己家产都捐为校产的教育家恐怕就要被整得呜呼哀哉。我知道复旦外文系一对教师夫妇,就是因为信仰宗教被逼得自杀的。

  对历史人物,我们应当记得他们的贡献而宽容他们的局限。否则,以今日的某种标尺来衡量各个时代的人物,长了,截短;短了,抻长,不够长短的一概打倒,那结果必是自己最终也成为打倒的对象。当年呼风唤雨的人物,也同样经不住他们那把尺子的。

  登辉先生有传问世,是我们告别那种形而上论人思维的一个证明。
這是淚花晶瑩的世界,然而是美麗的
Posted: 2006-01-16 21:22 | 1 楼
读书郎
级别: 嘉宾


精华: 13
发帖: 2411
威望: 925 点
金钱: 11650 静电币
支持度: 600 点
在线时间:153(小时)
注册时间:2002-08-11
最后登录:2007-09-13

 

  《国史探微》 杨联陞著

  ■陈四益

  杨联陞教授长期执教哈佛,在海外汉学界大大有名。胡适去世前交代后事,其中未刊文稿的整理出版,就是拜托杨先生的。但在封闭学术环境中长大的我,却鲜有知闻。读《国史探微》,才对这位史学家的眼界和识力,有了粗浅的领略。

  书中一篇《侈靡论》,读之颇多启迪。奢侈浪费,在我脑子里始终是一种恶德,而勤俭节约则善莫大焉。打小儿师长们教诲的格言,都是要人节俭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因此,从没有想过奢靡是否也有积极的意义。然而,杨教授却从中国传统思想中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思想。”他对《管子》中的一段话,作了如下的翻译:

  让富人穷奢极侈,(这样)穷人就有工作做了。此为平民谋生与不必仰赖救济就可以维生的道理。这不是他们所能独自办到的,而是有人用钱赡养他们。

  这就是说,有钱人的奢侈给穷人造成了就业的机会。蛋,要描上了彩绘再拿去煮,柴要雕刻镂花之后再拿去烧。这做法听起来像是黑色幽默,但如果有钱人不弄这些花样,绘蛋雕柴的工人,何以为生?这个社会既然无法实现乌托邦式的平等,那么富人的奢华,是否也是一种散财?

  管子的主张,后世多有实践者。杨联陞教授举了《梦溪笔谈》所载范仲淹的一段故事: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夫(按,别本作“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灾荒之年,动员公私两方大兴土木,纵民游乐,按照我们常规的思维,当然不合时宜。监察部们状告范仲淹,所举理由正是如此。但范仲淹的道理对不对呢?从实践的效果看,是很不错的。大饥之年,不用强制手段而民不流徙——没有外出讨饭度荒的,可说是了不起的成绩。后世所谓工赈,与此小异而大同。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奢侈,或许它并非全然消极。前些时,报刊对节约型社会讲得不少。这当然很对。在资源紧张的今天,过量消耗稀缺资源,可能影响长远的发展。但把节约型社会,理解作大家勒紧裤带、减少消费,却并不见得是正确的主张。压制消费势必抑制生产。抑制生产必然影响就业。就业缩减,民生维艰。或许,我们反对的,只应限于盗用国库以满足私欲的行为。至于有钱百姓的奢华,是不必反对甚至还应当提倡的吧。——特别是在我们没有条件或没有手段控制贫富差距扩大的时代。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有这样“不寻常的思想”。可惜高倡国粹的人能有杨先生这样见识的,实在不多。所以听来听去,还只是几句读经的老话头。
這是淚花晶瑩的世界,然而是美麗的
Posted: 2006-01-17 20:09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