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送别》来源考
作者:法正居士
来源:博克中国--音乐空间(
http://forum.blogchina.com)
李叔同从未否认,作为一首歌,《送别》借用了一首外国歌曲的曲调。但是人们在传唱的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以至于许多人以为它的作曲者也是李叔同。我虽然早知曲作者是外国人,但不求甚解,也不曾看过这首歌的歌片,并不知曲作者是谁。只是为写《李叔同的<送别>与电影》一文,我才找李叔同的传记看一看,去网上查一查。不看不查不知道,一看一查才知道关于李叔同《送别》的来源在我国文献(我看到的)中竟然是语焉不详甚至是错讹迷离的。
许多文章都说,原曲作者是J.P.奥德韦。J.P.奥德韦何许人也?我没有很快找到现成答案,只好慢慢查。接着知道J.P.奥德韦是美国人,全名为John Pond Ordway,生于1824年,卒于1880年。这有一个历史巧合,李叔同正是在J.P.奥德韦去世的那一年出生的。有些文章说J.P.奥德韦是英国人,一定是笔误之后的以讹传讹。接着我又知道,原曲的名字是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我用google和yahoo搜索英文网络,证实J.P.奥德韦确实创作有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但是不幸的是,也许年代久远,J.P.奥德韦和他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在美国可能已经被人忘记,我没有在美国查到更多的关于J.P.奥德韦和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资料。有一种说法,李叔同的歌词是对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歌词的意译。因而我和许多人一样,很想知道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歌词。但美国的网页没有提供。J.P.奥德韦的另一作品Twinkling Stars are Laughing的歌词倒是可以找到。但工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还是找到了J.P.奥德韦写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歌词。我先卖个关子,不去说我是在哪里找到的。抢先在中国互联网上公布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歌词更为要紧。
*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By Ordway
*
Dreaming of home,dear old home!
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Oft when I wake "tis sweet to find,
I"ve been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Home,Dear home,childhood happy home,
When I played with sister and with brother,
"Twas the sweetest joy when we did roam,
Over hill and thro" dale with mother.
*
(Chorus)
Dreaming of home,dear old home,
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Oft when I wake "tis sweet to find,
I"ve been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
Sleep balmy sleep,close mine eyes,
Keep me still thinking of mother;
Hark! "tis her voice I seem to hear.
Yes,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Angels come,soothing me to rest,
I can feel their presence and none other;
For they sweetly say I shall be blest;
With bright visions of home and mother.
*
(Chorus)
*
Childhood has come,come again,
Sleeping I see my dear mother;
See her loved form beside me kneel
While 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Mother dear,whisper to me now,
Tell me of my sister and my brother;
Now I feel thy hand upon my brow,
Yes,I"m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
(Chorus)
*
对比可知,李叔同的歌词与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歌词没有直接关系。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表达的是游子对家乡和母亲的怀恋,《送别》表达的是亲人或者友人的离愁别恨。不过也不难品出,两者在情绪上、心灵上是相通的。
那么,李叔同是什么时候接触到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又是什么促使他在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曲调上填写了《送别》的歌词?李叔同英文很好,早就接触西方文化,应有可能直接移植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曲调。但据李叔同生平研究者考证,李叔同在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曲调上填写《送别》,是经过一个中间环节的。这个环节与李叔同留学日本有关。音乐教育家钱仁康先生、李叔同传记作者陈星先生等指出,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传入日本后,一个叫做犬童球溪的日本人给这首歌填写了新词《旅愁》,正在日本留学的李叔同又受《旅愁》的影响,写了《送别》。这个说法大体不错,但在细节上存有错漏。
现在来解我刚才卖的关子。这是奇怪的事,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英文歌词,我竟是在日本的网站找到的。我意外地发现,J.P.奥德韦及其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在日本比在美国和中国更为有名。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准确地说,是它的日文填词版,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的一首歌。
不知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是何时经何人传入日本的。J.P.奥德韦的英文原词翻译成日文是这样的:
*
ふるさとと母を夢見て
*
一
夢にみるわが家、なつかしいふるさとの家
子供時代を母と過ごした家
目覚めた時にふと気付く甘酸っぱい思いで
ふるさとの家と母の夢を見ていたことに
ふるさとよ、ああふるさと、子供のころの幸せなわが家
兄弟や姉妹と遊んだあのころ
母と一緒に丘を越え野原を横切って
そぞろ歩いたことも楽しい思い出だ
*
(合唱)
夢にみるわが家、なつかしいふるさとの家
子供時代を母と過ごした家
目覚めた時にふと気付く甘酸っぱい思いで
ふるさとの家と母の夢を見ていたことに
*
二
心地よい眠りに目を閉じれば
母をまた思い出す
おお、まだその声が聞こえるようだ
そう、ふるさとの家と母の夢を見ているんだ
天使たちが降り立ち私を眠りに誘う
ぼくには天使たちがいることが分かるよ
穏やかにぼくが祝福されることを教えてくれるから
なつかしいふるさとと母の姿をはっきりみせてくれるんだ
*
(合唱)
*
三
子供のころはまた再び戻ってくる
眠りさえすればまた母に会える
ぼくの横に座っている母の姿が
ふるさとの家と母の夢をみているときには見える
ねえかあさん話してよ
ぼくのにいさんやねえさんのことを
かあさんの手がぼくの眉に触れているよ
ああ、ふるさとの家と母の夢をみている
*
(合唱)
*
但是在日本流行的并不是日文翻译版,而是日文填词版。1907年(明治40年)8月25日发行的《中等教育唱歌集》,刊登了一首根据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填词的歌曲《旅愁》。自那以后,《旅愁》就在日本替代了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原歌,流传至今。
《旅愁》的词作者犬童球溪(溪字在日文里为渓),是日本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一生创作有近400首词曲作品。原名信蔵,出生在熊本县人吉市。其生年有两说,一为1879年,一为1884年。犬童球溪上完小学后,进入熊本师范学校学习音乐。毕业后先在一所田小学校工作,后被推荐进入东京音乐学校甲种师范科学习。学习期间翻译过外国歌曲。1905年到兵库县柏原中学校任教。8个月后因该校对西洋音乐持排斥态度,犬童球溪以生病为由提出辞职,转入新泻县立高等女学校。在新泻,犬童球溪翻译了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歌词,并按照其旋律填写了《旅愁》。他的另外一首著名歌词《故乡的废宅》(故郷の廃家)也是在新泻写的。《故乡的废宅》所依据的旋律是美国作曲家W.S.Hays(1837-1907)创作的 My dear old Sunny Home 。1908年后,犬童球溪先后在熊本高等女学校和人吉高等女学校任教。1943年,犬童球溪逝世。陈星先生在其著作中说犬童球溪逝世于1905年,是错误的。看犬童球溪的生平,与李叔同出家前的事迹颇有几分相象。
在《旅愁》中,犬童球溪表达了因为挫折和漂泊而愈加深重的乡愁。下面是我找到的《旅愁》日文原版:
*
更け行く秋の夜旅の空の
わびしき思いにひとりなやむ
恋しやふるさとなつかし父母
夢路にたどるは故郷(さと)の家路
更け行く秋の夜旅の空の
わびしき思いにひとりなやむ
*
窓うつ嵐に夢もやぶれ
遥けき彼方にこころ迷う
恋しやふるさとなつかし父母(ちちはは)
思いに浮かぶは杜(もり)のこずえ
窓うつ嵐に夢もやぶれ
遥けき彼方に心まよう
*
我请一位懂日语的人士看了犬童球溪的这首歌词,他很快把大意翻译出来:
*
深秋夜阑,旅途天空
寂寥的回忆,一个人忧愁
怀恋的故乡,亲切的父母
走在梦中,回故乡的路
深秋夜阑,旅途天空
寂寥的回忆,一个人忧愁
*
风雨敲窗,梦被打破
遥远的他们,心迷惘
怀恋的故乡,亲切的父母
思绪涌来,树梢动
风雨敲窗,梦被打破
遥远的他们,心迷惘
*
我想从日本的互联网上找到《旅愁》的演唱版,听一听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容易找到几个演唱版,不是不完整,就是不能链接和下载,即使用Net Transport 也不能下载。演奏版比较好找,可是多为midi。这是因为日本对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极为严格,演唱作品和演奏作品不会轻易上网。我曾经访问过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JASRAC),对此感触颇深。听了《旅愁》的演唱版和演奏版,发现它的旋律与《送别》只有一点不同,第13小节的前三个音符,《送别》为535,《旅愁》为***。有文章说,李叔同在按照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填写《送别》时,考虑到中国人的接受程度,把原曲中每四小节出现一次的切分倚音删去,显得干净利落。我怀疑,这种修改实际上在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成为《旅愁》时就已经完成。当然,如此专业的识别还是应当由音乐家来做。
在网上搜索《旅愁》的演唱版时,我无意中发现一个《旅愁》的英文版,Melancholy of Ex-Hometown。这个英文版,不是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而是将犬童球溪《旅愁》的歌词翻译成英文,译者署名为B.Ito。译文是:
*
Late at night in the autumn / during my trip alone,
I’ve been suffering from the feeling / of empty sadness
I miss so much my hometown / and my mom and dad there.
What I see in my dreams / are old roads back home.
Late at night in the autumn / during my trip alone,
I’ve been suffering from the feeling / of empty sadness
*
The stormy rain hits the window / and my dream-lost mind.
My soul is just wandering / somewhere homeward.
I miss so much my hometown / and my mom and dad there.
I remember the beautiful tree-tops / in my home country.
The stormy rain hits the window / and my dream-lost mind.
My soul is just wandering / somewhere homeward.
*
其实,犬童球溪的《旅愁》歌词已经被介绍到中国来。不过它是被当作J.P.奥德韦的作品介绍的。2001年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孟欣等主编的《同一首歌——20世纪中国流行歌曲精品》一书,收入了一首外国歌曲《旅愁》,曲调是J.P.奥德韦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注明的词曲作者都是J.P.奥德韦(维)。歌词由“笑之”译配:
*
秋夜凄凉,难入梦乡,长空闪星光。
独自一人苦思念,寂寞且悲伤。
我怀念啊,故乡亲人,回忆永远留在我心间。
秋夜踏着童年的路,梦里回故乡。
*
窗外秋雨,阵阵声响,游子梦荒凉。
独自漂泊在异地,我心在他方。
我怀念啊,故乡亲人,回忆永远留在我心间。
林中沙沙树叶声,梦里亦难忘。
*
对比J.P.奥德韦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原词和犬童球溪的《旅愁》,不难判断,这个歌词实际上是对犬童球溪的《旅愁》的编译,与J.P.奥德韦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原词相去甚远。我分析,如此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译配者一定是把犬童球溪的《旅愁》的上述英文版当成J.P.奥德韦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原词了。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探究和澄清。我看到国内一些人,例如陈星先生,说犬童球溪《旅愁》的歌词原文是这样的:
*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身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会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梦断心。
*
这个说法不知依据何在。我在日本网上检索,与犬童球溪《旅愁》有关的网页没有一个提到犬童球溪《旅愁》是这般模样,或者还有这样一种汉语的版本。“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完全是一首汉诗,日本人不可能直接把它作为歌词。《旅愁》在日本是被归入童谣一类的,它不应当完全是汉字。
对比“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和犬童球溪的《旅愁》,我以为,前者实际上是对后者的不严格的意译。那么,是谁翻译的?应当不是犬童球溪。“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这样的歌词,日本人也可以写出来,但需要有很深的汉诗修养。而我在犬童球溪的生平中没有发现他有研习汉诗的经历。其他日本人更无可能,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应当是一个中国人。他是谁?
这时又是互联网帮助了我。我在万千网页中,发现一篇文章,它指出把犬童球溪《旅愁》歌词翻译成“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叔同!这篇题为《从<送别>谈起》的小文章,署名“以若”,2004年11月29日发表在台湾“人间福报电子报”上。其中说:在犬童球溪填写《旅愁》后,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李叔同听了心有所感,感动之余将《旅愁》的词翻译为“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身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忆故土,思故人,高堂会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梦断心。”该文在这么说的时候没有提供证据,但我判断它是可信的。1905年至1911年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在学习油画的同时兼修音乐戏剧。1906年他在东京出版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在此背景下,犬童球溪的《旅愁》在1907年发表后,很快受到李叔同的注意,应当是正常的事情。有文章说,李叔同是在1908年写《送别》的,但据陈星先生更可靠的考证,《送别》的写作当是在1915年。我认为,在1908年李叔同是写了与《旅愁》有关的作品的,但不是《送别》,而是翻译《旅愁》而成的“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但是,李叔同为什么要翻译《旅愁》呢?他是完全可以用日文唱《旅愁》的。我想,他当时可能已经产生把《旅愁》介绍到国内的念头。“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不是对《旅愁》的简单翻译,准确地说是“译配”,词与旋律相吻合,它是可以由中国人来唱的。还有一种可能,李叔同把《旅愁》翻译成汉语,是为了与日本的汉诗人进行交流。当时日本的汉诗人不少,李叔同参加过他们的诗文活动。
无独有偶的是,据陈星先生说,李叔同还曾参考犬童球溪的歌词《故乡的废宅》写了《忆儿时》:“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脱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陈星先生提供的犬童球溪《故乡的废宅》的歌词是:“离乡背井,一别经年,游子整归鞭。花树掩映,小鸟依人,风起麦浪翻。溪水潺潺,游鱼倏忽,渡桥过前川。眼前景物,恍似昨日,依稀犹可辨。惟见故宅,破落无人烟。颓垣败草,荒圮不堪看。”我怀疑,这也是李叔同的翻译。我在日本网上查到的《故乡的废宅》歌词是这样的:
*
幾年(いくとせ)ふるさと、来てみれば、
咲く花鳴く鳥、そよぐ風、
門辺(かどべ)の小川の、ささやきも、
なれにし昔に、変らねど、
あれたる我家(わがいえ)に、
住む人絶えてなく。
*
昔を語るか、そよぐ風、
昔をうつすか、澄める水、
朝夕かたみに、手をとりて、
遊びし友人(ともびと)、いまいずこ、
さびしき故郷(ふるさと)や、
さびしき我家(わがいえ)や。
*
如果我的分析成立,《送别》的歌词创作前史就基本清楚了:J.P.奥德韦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犬童球溪的日文《旅愁》——李叔同翻译的《旅愁》“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认定“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是李叔同对《旅愁》的翻译,对于评价李叔同的《送别》至为重要。如果认定“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是李叔同对《旅愁》的翻译,就可认定李叔同的《送别》虽然受到《旅愁》的影响,但形式是独创的,《送别》不是对《旅愁》的模仿或者改造。即使不能认定“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是李叔同对《旅愁》的翻译,而只是能认定犬童球溪《旅愁》的日文原词并非“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也可以说明李叔同的《送别》在形式上并非以犬童球溪的《旅愁》为依据。
《送别》虽然在格式上与“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相同,但在音韵上,它远胜与后者,更适合吟诵和歌唱。更难得的是,它与J.P.奥德韦的原曲的配合之和谐,达到完美的程度。若不知《送别》的来源,人们一定认为它是按词谱曲,而不是按曲填词。这也是许多人以为《送别》从词到曲是一个人的作品的一个原因吧。《送别》的词如果是“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且不说其内容是否会感动那么多人,仅从是否适于歌唱的角度看,恐怕也难以流传。
李叔同创作《送别》的时间还有疑问,有人说是1908年,有人说是1914年,有人说是1915年。1908 年之说,我前面已经分析,认为那时李叔同只是翻译了《旅愁》。至于究竟是1914年还是1915年,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很大,毕竟时间接近。更让人感兴趣的是,李叔同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创作《送别》。那时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或者《旅愁》的旋律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按理不会有很大的填词冲动。李叔同1911年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后归国,任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图画教师。1912年抵上海任教于城东女学,授文学、音乐课,同年秋应邀赴杭州任浙江省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师。1915年应聘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师。也许是教学的需要,促使李叔同进行歌词创作。也许是与J.P.奥德韦和犬童球溪同样的乡愁、旅愁,使他时常想起那优美的旋律。但是,他把J.P.奥德韦的乡愁和犬童球溪的旅愁转化为离愁,或许与他当时或者曾经的离别经历有关。否则他把“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直接作为歌词就可以了。李叔同虽然后来出家,但在年轻时风流放纵。他在日本留学时与一美术模特同居,后携该女回国。据说,这位日本如夫人(李叔同十八岁结婚,妻俞氏,长李两岁)在李叔同出家时,绕寺三日,哀哭跪求一见,但已经是弘一法师的李叔同闭门回拒。不过,单从字面上看,《送别》未必和女人有关。
《送别》与《旅愁》的关系,在日本也是一个话题。《送别》在日本有“中国的《旅愁》”之谓。有一个叫碇豊长的日本汉诗人还曾比较两者的异同。其实,不能说《送别》具体受到哪一个作品的影响。像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送别》是作者文学修养的厚积薄发。在《送别》中依稀可以看见中国古典诗词曲令的许多优秀作品例如范仲淹的《苏幕遮》、马致远《天净沙》、王实甫《西厢记》“送别”一折的影痕。当然,如果没有J.P.奥德韦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送别》就注定是另一种旋律。而如果没有犬童球溪的《旅愁》,李叔同虽然也有可能写出《送别》这样的词,但形式和意境也许是不同的。